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赵雪峰)对于河涌水质改善来说,加强日常巡查是及时发现污染、治理污染的重要手段。昨日,《广州市河涌监督管理办法》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对包括河涌巡查在内的一系列日常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其中提出,各区都要建立专门的河涌管理机构,同时建立河涌水质日常巡查制度,日常巡查每天不少于一次;而发现水质异常后,各区水务主管部门最迟要在2小时内赶到现场核实、处置。

  亮点一:设立专门河涌管理机构

  《办法》中规定,各区都要设立专门的河涌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涌的日常管理工作,未设立河涌管理机构的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涌的日常管理工作。

  而河涌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河涌水质日常巡查制度,对已整治河涌、水源保护区及其上游河涌,日常巡查每天不少于1次,全程巡查每月不少于2次;对市民和媒体关注的重点河涌、重点河段,日常巡查每日不少于1次,全程巡查每周不少于1次。

  对于河涌管理经费问题,《办法》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河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河涌日常管理、附属设施维修养护、水质巡查、管理测评等活动。

  亮点二:鼓励公众参与保护监督

  进行河涌巡查就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办法》规定,各巡查单位对巡查发现的水质异常问题,应当当场记录、拍照。对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应当及时处置,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应当在1小时内通知当地环保、城管、建设、安监、污水治理等责任部门(单位)及时组织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各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河涌水质异常问题的信息后,应当派人在白天1小时、晚上2小时内赶到现场核实、处置。

  《办法》还鼓励公众参与河涌的保护、管理和监督。要求河涌管理机构向社会公布受理投诉、举报的电话、电子邮箱,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电话或邮箱答复投诉人、举报人。

  亮点三:尝试视频及无人机管理

  《办法》也鼓励对河涌管理机构推行信息化管理。利用互联网、遥感、软件平台等技术开展现场实时监控,构建视频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河涌档案的数字信息化。据悉,广州市河道水质视频监控管理系统(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在试运行,在全市22条重点河涌设置62个视频监控点,通过搭建日夜监控河涌污染的“天眼”,有效提升了全市河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而这些“天眼”分布在猎德涌、车陂涌、石井河等市内主要河涌周边。

  此外,水务部门还探索使用“无人机”巡查河涌污染情况,力促河道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海珠区住建和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内已经在一些人比较难进入的河涌开始使用无人机巡查,“海珠区约有1/3的河涌人是走不进去的,用无人机航拍发现问题的效果不错,尤其在发现河涌边违法建设方面使用无人机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意见反映方式

  1、邮寄至广州市瘦狗岭路555号广州市水务局转市河涌管理中心

  2、联系电话:8523298687117637,传真号码:85232991;

  3、电子邮箱:276485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