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港等战略的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令人期待的2018年。

  2018年1月10日-12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土上,港航物流业年度首场行业盛会——第五届中国航运50人论坛年会暨首届大湾区港航物流发展论坛,及第五届中国航运业创新大会,在广州南沙区南沙大酒店隆重召开。业内300余名航运界的精英翘楚共聚一堂,深度碰撞思想与智慧,为新时代航运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本届大会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指导,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国航务周刊等五家单位共同发起,中国航务周刊、国际航运企业联盟(ISEA)、中国物流城市联盟共同主办,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广州港务局支持,上海航运50人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中国城市物流研究中心、物流时代周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中国物流投融资联盟、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上海美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运去哪共同协办。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大使、中国航运50人论坛荣誉成员徐祖远在会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出台,将深刻影响港航业的发展。他在大会主题演讲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量决定了这里将是航运业最大的热土,在资源配置中,航运要素将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健全。同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叠加效应,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内航运业发展。对于广州南沙港航业发展,他建议,一要创新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措施;二要创新和完善优化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三要创新航运总部经济模式,吸引更多的航运企业落户;四要进一步加强港航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中国航运50人论坛执委黄有方提出,随着我国港航业资源整合、海外拓展的力度和速度不断加大,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港航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大。南沙应抓住机遇、尽早介入、培育先发优势,积极应对、主动转型、形成核心优势。他还特别强调,要打造港航业的智库平台,据悉,此前广州南沙开发区与上海海事大学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双方致力于将其打造为粤港澳供应链研究的国际化智库、高端人才集聚区、协同化合作基地。

  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沙区委书记蔡朝林出席了会议。他表示,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新区、自贸区等战略在这里叠加实施。近年来,南沙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港口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际枢纽港初步形成。随着南沙港区三期建成投产,南沙已成为珠江口西岸最具规模的港口码头群,正在加快推进南沙港区四期、国际邮轮母港、疏港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有航线177条,其中国际航线85条,贸易网络通达全球主要港口。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406万标箱,同比增长10.45%,助力广州港进入2000万标箱俱乐部;国际邮轮出入境旅客40多万人次,居全国第三。当前广州港正按照省的要求,依托南沙港区加快对珠江口、粤西沿江沿海地区港口资源整合,整合后有望跻身全球前三。贸易通关改革走在前列。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批贸易便利化改革举措,平均通关效率提高50%以上。其中,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功能和便利化程度全国领先,客户使用率达100%;源于南沙的商品质量溯源体系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形成“好货走南沙”的品牌效应。得益于这些改革创新,南沙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2017年预计超1860亿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平行进口汽车数量居全国第二,外贸新业态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航运服务业加快发展。自贸区挂牌以来集聚了4600多家航运物流企业,增长超过12倍,中远海运散货全球总部等15家航运总部企业先后落户。广州航交所发展成为华南规模最大的航运交易平台,成立50亿元规模的航运产业基金,设立“广东南沙”船籍港,落户全国首家省级航运专业人才市场,挂牌成立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海员中心和国际海员外派基地,形成了完整的航运交易、航运金融、海事服务体系。并提出,南沙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将南沙打造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广州城市副中心要求,下一步,南沙将深化自贸区改革创新,着力实施第二轮《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强化资源要素集聚辐射的门户枢纽功能,助力广州港打造世界级枢纽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