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苏荇、魏超然报道:国际田联、中国田协“双金”赛事——2018广州马拉松赛昨天首次在雨中起跑,在10摄氏度的气温下,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约3万名选手从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出发,马拉松的终点设在花城广场,半程马拉松的终点在广交会展馆。

  经过激烈争夺,来自摩洛哥的穆罕默德·齐亚尼以2小时10分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全程马拉松冠军。女子全程马拉松赛冠军被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泰姬斯特·格塔丘收入囊中,成绩是2小时26分44秒。

  今年广马中国籍选手成绩也十分亮眼,李子成获得全程马拉松赛中国籍选手男子第一名,成绩为2小时16分36秒;获得中国籍女子选手冠军的焦安静,成绩是2小时43分39秒。半程马拉松赛男子冠军由边岐摘得,成绩为1小时08分04秒。女子半程马拉松赛冠军则归属殷晓雨,成绩为1小时17分45秒。

  现场观战的国际田联技术官员加布里埃尔·阿姆布罗基赛后盛赞广州在赛事医疗和安全保障上完全达到国际田联金标赛事标准,称广州马拉松下一步可以向白金标赛事发起冲击。在他看来,中国马拉松的蓬勃发展对中国的田径运动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如今中国每年有一百多个马拉松赛事,这个数字对于美国、欧洲来说,都是一个能令他们感到颇具威胁的数字。但需要注意很重要的一点,精英、专业运动员和大众运动员之间的平衡要掌握好,精英、专业运动员是一个很好宣传赛事的机会,能把赛事推向专业化,让竞技程度更高,但同时赛事也要满足大众选手的需求。”

  燃情广马·视角

  他们说,这不仅仅是一场路跑

  文/金羊网记者 苏荇 图/金羊网记者 黄巍俊

  每年12月,广州马拉松如期而至,人们早已习惯在这个时节迎来一场路跑盛宴。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广马,有着各自有趣的视角,他们也在随着广马一起成长。

江映繁和家人江映繁和家人

  江映繁: 这是一条有温度的跑道

  7年广马忠实跑者,2015年推行无障碍出行,成立广州首个视障马拉松方阵,今年作为轮椅跑者陪跑员跑完全程

  作为忠实跑者,江映繁对广马的进阶有着最感性的印象——安全感强了,人文关怀多了。赛道上的保障设施增多,志愿者人数每年递增,尤其这两年组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替跑、蹭跑的人少了。“现在跑起来特别放心,有安全感,而且志愿者的服务非常暖心。”每年到了12月初,江映繁坐地铁都会发现很多外地人和外国人,“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感觉广州很用心做这个赛事,也因此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广州。”

  广马也在江映繁身上留下很深的烙印。因为跑马,江映繁的抑郁情绪得到控制,人越来越乐观。2015年,因跑中国香港马拉松认识了盲人和聋人组合的猛龙队,受到感染,江映繁决定在广州推广公益跑和无障碍出行,并组织了一个30人的盲人方阵跑广马迷你马。“当所有人在终点集结时,大家都激动无比,觉得自己完成了很多健全人都无法完成的事情,从而充满自信。如今这30人大多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他说。

  2016年江映繁不幸患上鼻咽癌,但坚信逆境下依然可以活得很有色彩,他最终战胜了病魔。今年,江映繁作为轮椅跑者的陪跑员,再次出现在赛道上。

  回头看7年广马,江映繁说:“这是一条有温度的赛道。”

李双明(左四)和他的团队 苏荇摄李双明(左四)和他的团队 苏荇摄

  李双明: 管理应急体系的“年底大考”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主任,7年全程参与广马医疗服务工作

  每年在广马全程终点线后,都能看到李双明的身影,从凌晨到下午,他忙得像陀螺一样,手中的对讲机、电话交替召唤,身边各种事务等待解决。

  李双明透露,每年广马结束后的一两个月,各个部门都会重新聚在一起,总结办赛过程中的得失。这两年就把把赛前预防概念列入日程,并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提前一周在媒体上刊登有关广马的科普文章,提醒跑者学习简单的急救措施,学习怎么科学补给,“喝什么样的功能饮料、吃什么样的水果、怎么跑出健康等等。”随着广马的成长,有关科学健身、科学跑马的知识在这座城市里也得到普及。

  “现在的广马就像一次年底大考,对管理应急体系是很好的锻炼,不光是医疗保障体系内部,我们医疗体系现场和其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也日益默契。”李双明打了个比方,“医疗团队、志愿者团队、安保团队、物流团队都希望在广马场地内占据最好的位置、有利于工作及时迅速地展开,刚开始或许还会发生一些摩擦,但现在大家都越来越相互理解,支持对方。说到底,这类城市重大活动考验的是一个城市的统一管理能力。”

阮洁华研究直播方案阮洁华研究直播方案

  阮洁华: “水陆空直播”锻炼团队 

  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记者,7次参与广马电视直播工作

  七年广马,阮洁华在直播过程中做过很多工种,导演是当得做多的角色,她在转播车上跟拍过广马,也在船上直播过广马,广州越来越漂亮是她最直观的感受。而她个人以及团队的成长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年路线其实不太好拍,呈现的效果不好。第二年很多关键景点在沿江,因此开始有了在船上的直播镜头,还多了直升机,这两年又多了无人机的辅助,线路涵盖的内容更多了。你看现在全程马拉松后半段的景色最漂亮,从人民桥开始,旧城区跑到新城区,特别有感觉。我几乎每年都在船上直播,在江中心就会发现广州真的越来越漂亮。”

  广马带给阮洁华的不但是美的观感,还有个人和团队的成长:“国内有能力直播大型马拉松赛事的电视台和制作公司并不多,需要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配合,这类大型赛事的转播也给了我们启发和帮助,过程中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点,直播团队也越来越精兵化,很感谢广马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去思考和实践。”

余小波(图右)余小波(图右)

  余小波: 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

  亚洲之路俱乐部理事长,每年协助广马组委会寻找广马宣传大使

  每年广马,亚洲之路俱乐部理事长余小波都会协助组委会寻找广州马拉松宣传大使,2016年邀请了国际马拉松女子第一人凯瑟琳,2017年邀请了马拉松世界冠军保拉,今年一度希望请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因排期不合改而邀请维也纳马拉松CEO、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3000米障碍赛运动员沃夫冈·康拉德。为何坚持做这件事情,在余小波看来,广马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广马,进而了解广州。

  “大使亲身来到广州体验广马,我们可以通过他们之口,把广马的信息带出去。”他打了一个比方,保拉是国际田联反兴奋剂委员会委员,她离开广州后,马上去了大满贯赛事柏林马拉松,并在多名国际田联官员以及马拉松名人面前宣传广马,“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广州这座城市,也了解到广马是排在中国前列的马拉松赛事。”

  除了马拉松名人,余小波还以马拉松为纽带,将不少文化、经济界的名人带到广马,他希望有机会将更多文化的内容注入广马平台,“任何一个赛事,加了文化,影响力完全不一样。未来广马如果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也将会有不一样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