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再创新辉煌。8月15日,在垃圾分类上已经有10年积淀的广州,出台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3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1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以上,与生活垃圾分类相匹配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8万吨/日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3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意味着广州垃圾分类从全业态试点走向全方位覆盖,在新时代迈向新征程。

  垃圾分类督导员黄骁佳正在对居民进行垃圾投放指引 

  10年前,各大城市在垃圾分类上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状态,广州也无经验,希望借助全业态的试点来找到适合自身的垃圾分类方式方法。其中就包括针对机团单位、部队、餐饮、小区、学校、酒店、宾馆、办公场所、商业中心、交通物流站、农村、园林绿化等领域量身定制了12项工作指引,指导各场所如何建立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越秀等6个区、白云等5个区的22条街(镇)全面推进示范片区建设,积极创建600个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等。10年来,从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到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到全国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再到开出全国首张垃圾分类个人罚单,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名单,要求到2020年底,46个试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一时间,垃圾分类在全国掀起浪潮,成为公众社交新话题。广州依靠基础积累和先行优势,出台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3年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广州将突出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关键环节,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投放水平、规范分类收运、加快设施建设、推进资源化利用,建立完善具有广州特色生活垃圾分类体系;通过城乡全域同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方位覆盖;通过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宣传活动等引导全社会参与。

  行动计划的印发,标志着广州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全面开启,将推动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广州样板,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有力支撑。

  垃圾分类志愿者肖小花正在进行垃圾分类 

  B。全城特搜

  在先行先试的10年里,广州涌现一批批行业示范、社区示范、农村示范,为广州垃圾分类继续走在前列提供样板经验。

  1、社区示范

  越秀都府社区:新型分类方法很智能

  每天早上,越秀区都府社区阮姨拎着两袋垃圾,走到小东营文化广场的智能垃圾回收箱前,轻松熟练地朝“其他垃圾”回收箱前挥了一下手,就将一袋垃圾扔进了回收箱内;她在餐厨垃圾回收箱前又一挥,在将餐厨垃圾倒入到餐厨垃圾箱时,特别把装餐厨垃圾的塑料袋取出,投到了其他垃圾回收箱内。这样分类的习惯,阮姨已维持了几年,她的家中就有干、湿两个垃圾桶。

  最让阮姨满意的是:投放点还配置了洗水盆、洗手液、擦手纸等便民服务设施。而近期,在每个分类投放点,都设置了一个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装置——垃圾分类小天使语音广播。只要市民一靠近投放点投放垃圾,这个装置就会发出各类提示音。“有害垃圾投红色、餐厨垃圾投绿色、可回收物投蓝色、其他垃圾投灰色”,街坊市民听到录音后,可以将垃圾对号入座。

  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分类管理办主任陈小龙表示,北京街都府社区就是越秀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以后每个社区都只设一个误时投放点,约300户设1个定时垃圾投放点。据了解,比起以前的垃圾桶,新型的分类垃圾桶多了围蔽、除臭、智能化等特点,即使市民误点投放垃圾,都不会产生臭味影响环境。

  天河穗园小区:定时定点投放

  2019年6月起,穗园小区作为天河区第二批垃圾分类样板小区之一,全部楼宇楼层撤桶工作完成,正按照市、区工作部署,全面推广“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实现精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

  记者走访看到,穗园小区共设置七个“定时定点”生活垃圾收集点,一个误时投放点,定时定点时间段为上午7点到9点和晚上7点到9点。小区共配置240升的其他垃圾桶约60个、餐厨垃圾桶14个、有害垃圾桶4个、可回收物桶10个,基本满足穗园小区1872户住户的需要。

  穗园小区坚持垃圾分类运输,确保“桶车一色”。据统计,目前穗园小区每天产生的其他垃圾由原来的85-90桶减少至70-80桶(约2.5吨),餐厨垃圾由原来的1-2桶增加至5-6桶(约1000斤),可回收物由原来的0.25吨增加至0.35吨;每月产生有害垃圾约1.5桶。

  居民梁先生说,实施“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带来了不少好处,减少了垃圾的滞留时间,居民家门口不再有异味,提升了楼层的环境;不再有杂物堆放,消除了消防隐患;有利于从源头上监督垃圾的分类,有效提高分类的精准度。

  增城荔城碧桂园小区:智慧环卫助力垃圾分类

  “刷卡开箱、分类投放、自动称重、积分入账。。。。。。”在增城区荔城碧桂园小区,不少居民正在智能垃圾桶前按操作流程有序分类投放垃圾,一种“智慧环卫+垃圾分类”的新型垃圾分类模式已经悄然走进了小区居民的生活。

  据了解,2017年,荔城小区正式推行智能垃圾分类,通过在社区设立积分兑换垃圾袋发放一体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箱等智能分类设备,以物联网、互联网融合技术,对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进行信息化手段管理。

  如今,原本每栋居民楼门前的120L垃圾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分类垃圾箱。

  为了推进全民开展垃圾分类行动,积分兑奖也成为了荔城小区的激励“法宝”。据荔星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健文介绍,在荔城小区,居民每月可免费领可降解的厨余垃圾袋,领取时会发二维码贴纸,居民将二维码贴在垃圾袋上。

  2、农村示范

  花都锦山村:厨余垃圾再处理有妙招

  花都区赤坭镇锦山村地处赤坭镇的东部,坐落于丫髻山下。2017年,锦山村作为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结合本村种植经济农作物和水果的特色,在全村推行“干湿”分类投放,餐厨垃圾就地沤肥处理,形成“厨余垃圾不出村”,其他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锦山村每天产生4-6桶餐厨垃圾,每桶大约80公斤,经分类后运到树林内的沤肥点,共有80多个沤肥坑。通过将餐厨垃圾倒进沤肥坑,添加石灰和营养土,餐厨垃圾就可以变废为宝,化身为有机肥料,种植果树和其他农作物。除了餐厨垃圾处理,锦山村还设置了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仓库,促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

  每个月的10日、20日、30日是锦山村的资源回收日,这三天每家每户还可以把可回收物等集中送到临时存放点进行现场交易,由资源回收公司统一回收处理。有害垃圾则在收集到一定的量后由赤坭镇环卫所统一送到花都区有害垃圾储存点存放,后交由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试点后,100%的村民参与到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已达70%以上,村容村貌改善明显。

  从化西塘村:首设“美丽银行”

  近日,记者发现,从化区西塘村在全省开设首个“美丽银行”,利用智能科技新方式倡导垃圾分类,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并通过链接公益慈善资源,为垃圾分类“增值”。

  走到西塘村的“美丽银行”,灰绿色的“美丽银行”十分引人注目。银行分为两类箱、可回收箱和兑换机3大部分,其中两类箱收集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回收箱分为投放显示屏、有害垃圾投放以及金属、纸张、织物、塑料四个投放箱,兑换机则存放着垃圾袋、饮料、食物、日用品等。

  记者观察发现,“美丽银行”的银行卡是一张积分卡,每张卡都有一个二维码,记得有村民的基本信息。村民在银行可通过扫二维码,把垃圾投放到垃圾分类箱、回收箱进行积分。其中,两类垃圾箱按投放次数积分,每天每箱限积一次,正确投放可获得5积分;回收箱按投放可回收物的重量和类别进行积分,如100克纸张类可回收物获得10积分,100克塑料类可回收物获得20积分。投放后产生的积分按100积分1元的价值,可自行到兑换机进行兑换,如5元一扎的垃圾袋需要500积分进行兑换。

  “一开始,我们就按照每户一张积分卡的标准,给西塘村每一户村民都派发了一张卡。每天,村民都可以拿着卡到银行投放垃圾。”西塘村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积分可以去附近的“美丽超市“的点兑换物品,而这些物品都是慈善组织发动捐赠,免费赠送给村民。)

  番禺新水坑村:党员带头全民参与

  2017年9月1日,新水坑村作为番禺区第一个试点村,开始全面推广垃圾分类。该村积极引导党员带头做起,村里成立新水坑村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书记、村主任陈伟文任组长,发动全村上下力量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已投入约230万元。

  新水坑村村支部副书记陈灼坚说,新水坑村吸取了过往的经验与教训,除了撤去各家各户门口的垃圾桶,改为统一规划108个垃圾分类收集点,还培育一支村民队伍,参与村里自治,进而发动全村人的力量——就像守家业一样,守住美丽乡村。

  2017年11月,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新水坑村首次有了“垃圾分类督导员”这一新鲜岗位。每天早中晚,“督导员”都会到岗,巡查一线,指导垃圾分类。新水坑共有三千多栋建筑物,每栋建筑物门口也都张贴垃圾分类宣传牌。

  去年3月,新水坑村通过村民大会,表决通过了最新版村规民约,用整整一章的内容,将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管理制度写入其中,明确保持良好的村容环境卫生、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是全体村民的共同责任,每一位村民都有管理村中卫生的义务。

  目前新水坑村餐厨垃圾运往街道指定地点进行专业处理;可回收垃圾单独运输交给资源回收站点处理;有害垃圾单独收运交往街道专业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绿化垃圾切割粉碎还林;工业垃圾由专业公司单独运输处理;生活垃圾统一运输到村压缩站进行压缩处理;建筑垃圾定点统一堆放并规范管理。

  3、行业示范

  2017年8月31日,美团外卖宣布启动“青山计划”,致力于推动外卖行业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这也是业内首个关注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19日,美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青山计划与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广州城市矿产协会、广州大学、广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达成合作,在基于大学城外卖垃圾的产生、流向及处理全流程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启动外卖餐盒专项回收项目——流浪餐盒计划。

  项目预计9月份正式启动,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宿舍楼、教师公寓和绿岛共计35个投放站点,每个站点配备一组外卖餐盒专项回收桶,覆盖整个广州大学生活区,积极探索外卖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的创新解决方案。

  另外,饿了么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饿了么Relab最新研究的“外卖垃圾回收粉碎”互动设备,预计于今年落地广州。

  八旬老人分类投放垃圾 

  C。对话垃圾分类员

  垃圾分类成为民生热点话题,记者兵分两路,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对话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志愿者,了解垃圾分类的一线情况。

  8月19日18时,记者来到了海珠区素社街道万寿雅苑小区。走进小区大门,记者便看见环卫工人肖小花在进行垃圾分类督导。正是投放垃圾的高峰时段,当有市民来此进行垃圾投放时,肖小花首先会热情地打招呼,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垃圾分类,在对方投放完毕之后,她还会拿着抹布再把垃圾箱的边缘擦干净。肖小花告诉记者,她是从8月12日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工作的。“我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7点到9点,下午6点到9点。这个小区里90%的人都会自己将垃圾分好类带下来投放,有时候他们没有分好类,我就会帮他们分好,大家意识都很强的。虽然有时候也有一些人不太配合,但是我们会把他们的垃圾拿出来分好,然后跟他们讲解具体的投放要求。”

  在现场,一位年近八旬白发苍苍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肖小花告诉记者:“这位老爷爷垃圾分类做的特别好,每天都来扔垃圾,别看年龄大,但垃圾分的非常清楚,都不用我来教”。这位老爷爷告诉记者:“大门口有这些大大的宣传板,我从这上面了解清楚垃圾分类,每天都来放。垃圾分类好啊!多干净!”

  另一边,在海珠区南华西街万科金域华庭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黄骁佳也正在对居民进行垃圾投放指引。黄骁佳告诉记者,万科金域华庭小区有400户居民,在督导第一天垃圾投放的准确率大概可以达到50%,之后可以达到60%到70%,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另外,过去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投错率较高,比如不少居民会将牙签、纸巾等体积较小的其他垃圾与餐厨垃圾混装在一起,但通过督导员的耐心讲解,现在情况已经大有好转。

  当然,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其实自己是很有压力的,刚开始跟居民宣传时他们(居民)往往不太理解甚至比较抵触,接受有一个过程,要改变居民几十年的生活习惯真是不太容易”黄骁佳说。

  不过,黄骁佳依然非常乐观,他说垃圾分类是一个大趋势,对自己对大家都有好处。“我平时也会让家人做好垃圾分类,女儿还会唱垃圾分类的粤语歌。”黄骁佳向记者说道。

  D。市民建言

  市民秦小姐认为,政府在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时,要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让市民更多的了解垃圾分类回收之后会被怎么样处理,整个流程是如何的,可回收的垃圾如何再利用等等。让市民更多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从而加强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家住海珠区的白先生坦言,在垃圾分类上自己还是个“小白”。“对于垃圾的分类有时候实在分不明白也记不清楚。希望垃圾分类可以在更加统一的同时更加简化,最好是以后商品在包装上就能够清楚地标示这件商品的哪一部分应该属于什么垃圾。”

  在广州某高校任教的费老师则表示,垃圾分类应该要从校园抓起,有罚也有奖。“可以在校园内设监督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对志愿者和未落实垃圾分类的同学进行奖罚,增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从而带动其家庭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

  市民戴先生认为垃圾分类立法易执法难,公众参与方面会是最大障碍。“垃圾分类要从经济、社会、法律多层次考虑,分区域推进,没有必要一刀切。同时,分类要尽量的简单易行不可太复杂。对分类做得好与分类做得不好的区域在垃圾处理费上实施差异化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