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暨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启动会在广州召开

  李希马兴瑞会见参赛选手及专家教练团队

  10月8日,广东省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暨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启动会在广州召开。会前,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会见我省参赛选手及专家教练团队。

  副省长张光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总结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经验,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做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加快培养高水平的参赛选手,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和水平,为实现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能人才支撑。

  会议通报表彰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我省获奖选手、专家教练团队和为参赛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并宣布我省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作正式启动。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取得16金14银5铜和17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再次名列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其中,我省选手共获得8金3银1铜和8个优胜奖,参赛项目和选手全部获奖,金牌数比上届增加3枚、占中国代表团一半,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为中国代表团蝉联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省领导张义珍、郑雁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相关活动。

数控铣项目金牌得主田镇基数控铣项目金牌得主田镇基
砌筑项目金牌得主陈子烽砌筑项目金牌得主陈子烽

  技工教育“广东模式”培养技能人才数量居全国第一

  不久前,一群“95后新工匠”让广东惊艳世界——22名广东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狂揽8金,金牌数占全国一半,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

  广东再次成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和奖牌大户,是偶然还是必然?广东技工教育是怎样培养人才的?技能人才教育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或许能从技工教育“广东模式”中找到答案。

  参赛十年来广东共夺金15枚

  世界技能大赛是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的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2010年10月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至今已连续参加了第41届、42届、43届、44届、45届共五届大赛,累计获得36金29银20铜58个优胜奖,其中广东累计获得15金10银12铜21个优胜奖。

  在第43届世赛上,广东工匠为中国实现金牌“零突破”,一举拿下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冠军、数控铣项目金牌。第44届世赛上,广东选手包揽5枚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和2项优胜奖,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今年,第45届世赛上,广东省选手再次惊艳世界,获得8金3银1铜8个优胜奖,参赛项目和选手全部获奖,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广东参赛获奖的20个项目中,多数属于国家重点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参赛的十年,也是广东技能人才培养高速发展的十年。世界最高舞台上的丰收、“新工匠”的诞生与服务社会,都得益于广东技工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技能人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技工教育,将其作为培养技能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振兴实体经济等战略。目前,广东已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和普通技校为基础,公办与民办互补,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现代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技工教育“广东模式”。

  校企合作市场导向是“法宝”

  贴近产业、服务市场是广东技工院校开展教学的首要法则,也是广东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思路。多年来,广东始终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的基本办学制度,不断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创新模式,推动全省技工教育不断发展。

  如今,“校企合作、产业导向”已成为广东技工教育的鲜明特色。其中,“校企双制”办学模式从招生到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开发、教师队伍组建、教育教学,直至考核评价,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商议确定,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有机统一。实现“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开创了“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制育人如何开展?“所谓校企双制,主要是指学校在办学中,招生计划、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全程均由校企共商完成。”该负责人解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招生即招工,招收的学生一入校即成为合作企业的准员工,参与企业生产;二是招工即招生,企业招收的职工即成为合作院校的在职学生,定期接受技能提升培训。

  据统计,目前全省有156所技工院校,在校生54.2万人,约占全国的1/6。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共有341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绝大部分面向现代产业。重点支持133个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省级重点专业和30个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打造市场化、特色化、高水平专业品牌。

  目前,广东已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技能型劳动大军,技能人才达122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83万人,均居全国第一;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将打造十所高水平技师学院

  “未来三年,广东拟投入50亿元,打造十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参照高职院校标准实施生均拨款制度。”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坚持“市场化的导向、国际化的标准、工厂化的教学”,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记者了解到,广东还将继续推行“校企双制”合作办学模式,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范围。建立“零距离”的校企融合制度,促进技工院校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技术研发、生产实训中心、技能竞赛、招生就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同时,每年重点扶持建设50个省级重点专业和10个特色专业。

  与此同时,重点加强建立国际合作学院(班)、构建国际化资格认证体系、深化中外校企合作、推进学生海外交流,打造10-15所对外交流合作示范校。推行技能导向的“双证书”制度,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和学生培养评价重要指标。

  广东还将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技师研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等方式,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同时,建设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水平技师学院;集聚共享校际的优质资源,打造一批校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