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通讯员 吴衡 乔亚楠) 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广州高新区在参评的157家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4位,较2020年度上升2位,排名创历史新高。目前,广州高新区位列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高新区之后,在拥有一级财政的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1位。

  评价结果显示,广州高新区创新驱动属性不断增强,重点考核指标不断提升,创新投入的强度、创新平台的质量、创新产出的数量、创新主体的密度、创新人才的丰度均显著提高。

  2021年,广州高新区管辖区GDP突破4158亿元,增速超8%;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771亿元,占广州市约40%;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71%,迈出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贾自豪/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贾自豪/摄

  科创能级再提升

  打造“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过去几年来,广州高新区抢抓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机遇,加强高端创新资源和要素的引育,建设形成了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其中,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中心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1亿元(全省仅有3个);慧眼大设施预研项目首期实验室正式运行。广纳院、黄埔材料院、新黄埔中医联创院等高水平研究院也在加速建设。

  目前,广州高新区聚集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拥有全省1/2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全市一半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出台“金镶玉”“港澳青创10条”等人才政策,聚集钟南山、张伯礼等两院院士106人,高层次人才1204人,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科创资源集聚地。

  产业集群再升级

  高精尖产业实现迭代突破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广州高新区持续加强高精尖产业集群培育,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以主导产业链群为“躯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两翼”的现代产业体系。该区打造了汽车、电子、能源等三大千亿级和生物医药、高端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等四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聚焦数字孪生、聚集诱导发光、高端科学仪器、尖端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在抢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前瞻高点的同时,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目前,广州高新区企业集群结构显著优化,已集聚2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500家,高技术产业占广州市比重达到70%,多个细分产业集群中形成了本土科技型企业梯度成长的“创新企业雨林”。

  营商环境再优化

  创建全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广州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建首个“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秒批”等改革在全国复制推广,建立起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的多维度监测机制。为优化企业服务保障,该区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研发服务、交流与合作服务、融资服务等全方位支持,大力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第一批试点单位。

  在完善科技金融环境上,该区出台“金融科技10条”;设立国投(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专精特新产业投资基金;引进总规模60亿元的中科院成果转化母基金。高标准设立黄埔人才引导基金,撬动约60亿元社会资本,打造覆盖人才项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投资平台,提升人才创业服务。

  广州高新区深入推进湾区协同共进,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和区域协同的科创战略高地。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印发,穗港科技合作园、穗澳创新园等平台项目推进;成立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设立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研究机构;建成穗港澳出入境大楼,获批全国首个口岸性质的A类高架直升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