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

  马光远专栏

  2016年开年以来,人民币延续了去年年底一直跌跌不休的行情,截至1月6日,人民币中间价其实已经连续8天下调,1月6日更是走出了一波暴跌的行情,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连破6.70、6.71、6.72关口,盘中最低跌至6.7242,日内跌近800点,离岸汇率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

  笔者在去年年底的展望文章中对人民币在2016年及以后的走势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认为,由于:其一,随着2016年美联储正式进入常规加息时间,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仍然存在,在美元升值的预期下,资本外流的压力仍然很大;其二,2016年中国经济进入真正的风险周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金融风险列为2016年五项重点工作,高层多次强调要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币的贬值形成压力;其三,在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仍然持续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除了继续宽松,稳增长的压力将使降准降息成为常态,这也会加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其四,人民币加入SD R之后的国际化步伐将显著加快,面对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不可能三角”,选择人民币贬值无论对中国经济,还是对人民币国际化都是现实的选择。

  基于此分析,我认为,2016年人民币是否会大幅度贬值,并不取决于中国货币当局的承诺,而完全取决于国内外一系列因素和中国经济自身的基本面。相对于人民币的汇率和资本流出,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复苏要远远重要得多,如果人民币人为维持高汇率,对于中国的出口,以及中国的制造业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和压力。因此,我认为,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就是大概率事件。最乐观的预计,贬值幅度在5%左右,最悲观的估计,人民币贬值应该在10%以上,如果2016年人民币贬值10%以上,则意味着人民币又重新回到了“7时代”。

  本人从来不担心人民币汇率的涨跌,如果人民币的汇率能够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就应该让经济自身做主,而不应该为了某种次要的政策目的而去干预汇率。以去年“8·11汇改”以来的人民币贬值而言,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出现历史性的转折,美元重回强势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是必要的。自2013年美联储决定退出Q E以来,美元相对于全球主要货币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升值,美元指数一度突破了100大关。在美元升值的同时,包括欧元在内的主要货币相对于人民币却在贬值,人民币的汇率不降反升。在中国经济持续下滑、货币政策维持较为宽松的情况下,这种有效汇率的上升使得中国的出口出现困境。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的进出口录得了多年来少有的惨淡数据。2013年年底以来,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学者一直呼吁人民币顺应市场的预期贬值,早贬值比晚贬值要主动很多,可惜。

  但是,对于人民币汇率的下跌,货币当局担心一旦形成趋势性的贬值,将影响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于是一方面不断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另一方面不断发话传递当局干预汇率的实力,在各个场合表示“人民币不会形成趋势性的贬值”。去年为了稳定人民币的汇率,货币当局分别在8月份和11月强力干预,使得8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减少了939亿美元,创下单月外汇储备减少的最大纪录,而11月外汇储备又减少了872亿美元,创下外汇储备减少的第二大月度数据。而在去年12月,美联储加息前后,人民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十连跌”。

  笔者一直强烈地呼吁,人民币汇率强不见得就很光荣,人民币汇率贬不见得就很丢人。人民币汇率在一定程度上的贬值不仅有利于中国的进出口相关的行业,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的货币当局在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对人民币贬值应该表现出足够的自信。汇率政策应该服从于经济大局,人民币贬值可能导致资本流出,但这些因为人民币贬值而流出的热钱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大局,国际资本对于中国经济是否有信心,是否会留在中国,关键取决于中国经济自身,而不是靠强势的汇率吸引资金。(作者系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