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点儿背”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但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当人背到了极点,不只是塞牙,甚至可能“断牙”……

  5月20日凌晨,北京市民王女士使用宜家水杯喝水时,水杯突然爆裂,致其当场昏迷,送医后发现下唇部需要缝针,一颗门牙断裂。

  倒常温水后杯子突然炸了

  据当事人王女士介绍,5月20日凌晨4点,她起床后到厨房喝水,在玻璃水杯中倒入常温水后准备饮用,杯子刚举到嘴边时,突然爆裂,将她当场炸晕。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凌晨5点左右,王女士感觉疼痛加剧,摸到嘴角流血,照镜子后发现唇下出现外伤,一颗门牙断了。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这只玻璃杯是她1年前从北京宜家西红门店买的,一直当水杯正常使用。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口腔医院诊断记录显示,王女士就医时意识清晰,但右下唇肿大,唇内可见2.0×1.5厘米的创伤面,一颗门牙的牙冠折断露髓。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由于唇内伤口较深,医生做缝合4针处理,受损门牙有待后续治疗。王女士称,此事件所幸未伤及眼睛,希望宜家方面介入调查。

  据北京晚报,当天晚上,宜家北京市场部出具对此事的情况说明:

  2017年5月20日,顾客王女士致电宜家客服中心反映,其使用宜家斯黛纳(STELNA)玻璃杯时,因产品自爆而致伤。公司对此非常重视,对顾客在使用产品时受伤表示抱歉,对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消费者伤害或权益损失,宜家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最大限度保证消费者利益和安全。

  宜家称,该公司出售的产品均通过各种质量测验,符合适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产品进入流通渠道后,宜家会不定期进行测验。但在产品抽检、销售及顾客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潜在隐患,首要任务是避免消费者和员工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受伤,并立即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展开调查。根据具体情况,宜家总部会采取下架停售、召回修复及产品召回等措施。

  另一款“明星水杯”也炸过 

  这并不是北京发生宜家水杯爆炸的第一例了,2016年4月,北京市民吴先生倒了凉白开放在床头,半夜玻璃杯却突然爆裂,玻璃碴子飞出两米多。他使用的玻璃杯正是当年2月份在宜家西红门店花4.9元购买的博克尔杯。

  对于这款钢化玻璃杯产生自爆的主要原因,宜家市场部负责人解释称,主要来自产品运输,使用和保养过程中的外力冲击。钢化玻璃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可能在数小时或数天后才发生破裂。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这款4.9元的博克尔玻璃杯早在2014年就出现过爆炸现象,2014年8月29日,北京一家餐厅在宜家四元桥店采购了50个博克尔玻璃杯,该餐厅市场总监耿先生介绍:

  “杯子买回来后就一直放在餐厅一进门的桌子上待用。谁想到,当天晚上8点多,其中一个杯子竟在未使用、无高温等没有任何特殊条件环境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爆炸,瞬间被炸碎了!当时杯口朝上放置,杯底仍飞起一米多高,炸碎的杯子玻璃碴子满天飞,将站在旁边的一名餐厅合伙人手指刺伤了一小口子。”

  宜家方面表示,可以全额退款,并调查杯子爆炸的原因。

  而在2013年,宜家就曾发布公告召回一款LYDA利达大杯,因为在全球范围内收到20起该款杯子使用时破裂的报告,其中10起导致使用者受伤。

  在2011年,宜家也曾召回过三款“问题”玻璃杯,其原因正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破裂而伤及使用者。

  钢化玻璃杯为什么会自爆?

  据中国玻璃网介绍,钢化玻璃自爆可以表述为钢化玻璃在无外部直接作用的情况下而自动发生破碎的现象。在钢化加工、贮存、运输、安装、使用等过程中均可发生钢化玻璃自爆。自爆按起因不同可分为两种:

  一是由玻璃中可见缺陷引起的自爆,例如结石、砂粒、气泡、夹杂物、缺口、划伤、爆边等;

  二是由玻璃中硫化镍(NiS)杂质膨胀引起的自爆。

  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爆,前者一般目视可见,检测相对容易,故生产中可控。后者则主要由玻璃中微小的硫化镍颗粒体积膨胀引发,无法目测检验,故不可控。

  钢化玻璃原因不清自爆的问题,责任难明。自爆时间没有确定性,可能是刚出炉,也可能是出厂后1~2月,也有出厂1~2年才自爆的,引起钢化玻璃较多自爆的时间可能是产品生产完成后的4~5年。

  据不完全了解,大部份厂家产品的概率是3‰左右的自爆率;个别厂家产品的概率可能还要高。

  喝常温水也会炸,要小心了!快看看家里有没有这种水杯!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法制晚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玻璃网等。)

责任编辑: GDN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