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经济|鲜城|旅游|城市|美食|黑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佛山

新浪广东>佛山>正文

供电“爱因斯坦”的执着与创新——记大城工匠陈卫民

2019年11月22日 18:11 新浪广东 

  近日,由佛山三水供电局陈卫民工作室“出品”的“配电网架空线路摘挂式地刀”项目获得了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颠覆传统装设接地线方法,杜绝了高空坠落和触电风险,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而这只是该工作室创新成效的一个缩影。5年前,陈卫民在机缘巧合下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担任负责人;两年之后,他却想方设法地规范工作室的管理,开发新的创新项目,希望在退休之前,把工作室做强做大,让它一直传承下去。

  临近耳顺之年的他早已荣誉加身。“佛山敬业之星”、第二届“佛山·大城工匠”、南方电网个人一等功、南网创客、广东电网工匠等,所有荣誉的背后都是他默默扎根一线40年的见证。

  陈卫民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两个阶段,前半段是自我修炼阶段,苦练技艺、钻研技术;后半段则是授人以渔阶段,传授技艺。

陈卫民与年轻员工进行探讨研究陈卫民与年轻员工进行探讨研究

  敬业态度成就“配网活字典”

  “想不到创新项目,是因为在基层沉淀的时间不够长。”陈卫民认为,只有“见得多、经验足”,才能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一颗研究问题的大脑,和一双解决问题的双手。

  陈卫民有个习惯——下班后骑摩托车在三水区转悠,但如果考他三水区的商店、饭馆数量和位置,他肯定不合格。可是你要问他某个地方附近有多少供电设备且设备如何分布,他能在5分钟将周边情况从记忆中抽出,并且呈现到纸上。

  同事给了他一个称呼:配网活字典。

  2015年,陈卫民这本活字典创造出一个新词:平安环。“平安环”是陈卫民创新工作室研发的防坠落装置,2015年获得了第七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已申请专利并授权给工厂进行批量生产和销售。

  “平安环”发明源于2013年陈卫民参加一次培训的启发。一位学员在攀爬配网铁塔时因没有安全带的保护,脚滑险些摔下,虽然有惊无险,但“解决安全防护问题”在陈卫民脑子里挥之不去。在与输电管理所的一次交流学习中,主网工作人员攀爬高塔时使用的轨道式防坠落装置,激发了他的灵感。

  回去后,陈卫民利用业余时间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升降机、防坠落器、附加防坠落装置乃至是梯子等防护设备他都研究了个遍,细分下来斟酌出十种方法,在综合考虑可靠性、经济性后,选择在原有安全带上加装防坠落装置。为了让设计更合理、更精准,他花四个月跑遍三水区3000多个配网铁塔,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在他脑海中勾勒出防坠器的雏形。

  为了论证自己设计的合理与否,他拿着防坠落装置草图跟团队进行可行性及材料选择、连接方式的研讨。随后,他带领着工作室成员手工制作装置,并拿到一线班组进行了150余次的试验,确保其能100%防止坠落事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卫民站”、“10千伏永健线正强支线”、“志秋公用台变”……摆放在工作室陈列台上的“防断线伤害装置”模型,所有配网设备都使用人名命名,而这些人就是陈卫民创新工作室的成员。

  2014年,临近退休的陈卫民响应佛山供电局以专家领头搞创新,贴近市场,实际解决基层问题的号召,通过到各个部门“抓壮丁”,组建起一支超40人的创新队伍,陈卫民创新工作室诞生。

  “经过两年多的筛选沉淀,工作室目前有成员20多人。”一直跟着陈卫民利用业余时间搞创新的李正强,成为第一批进入工作室的“壮丁”,并留了下来。“进入工作室虽没有经济补助,但积累到的经验对职业生涯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李正强说。2016年,李正强获得(第八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

  如今想要成为工作室成员,得经过筛选。90后吴沛杰是工作室的“小鲜肉”,但刚毕业半年的他却成了“门面担当”——工作室项目发布人,代表工作室参加各种项目发布活动或者比赛。

  但他被吸收进工作室却是因为在一次业务培训后,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工作室是一个搞创新的平台,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在这里潜移默化学到很多东西。”吴沛杰认为,工作室更像是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体现在日常交往中,也体现在项目推进中。“平时我们很少聚集在一起,谁有空谁过来,干完活了就用手机随手拍,发到交流群里交代一下,下一个过来的人,就会接着干,不存在硬性安排工作的情况。”陈卫民告诉笔者,工作室没有专职的员工,大家全凭兴趣坚持下去。

  让创新创造回归一线生产

  近乎全白的寸头,炯炯有神的眼睛,花白的胡须几乎盖住上嘴唇,咋一看,陈卫民颇有几分“爱因斯坦”的味道。“头发没有剪短的时候更像。”熟悉陈卫民的同事都这么说。

  “爱因斯坦”的称号不仅因为长得像,陈卫民身上也有一股刻骨钻研的“牛劲”:“高处作业人字梯安全性改造”在30多处地形试验仍不断改进;“带电螺栓紧固器”分发到各个班组,应对10千伏线路接头螺栓因松动发热造成重大缺陷的问题……陈卫民近40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带领工作室成员取得累累硕果。

  李正强告诉笔者,陈卫民最在意的是发明的东西能否应用到一线的生产中。“发明创造得不得奖无所谓,东西实不实用有所谓,还力求每个成品都尽善尽美。”李正强说。

  据李正强介绍,2015年以前,工作室的发展思路停留在多创造,多研发上,虽然多个项目在佛山供电局、广东电网层面都获得过奖,但是没有量产,对一线工作的“反哺”作用没有显现出来。2015年以来,工作室在坚持“原理先行”搞创造的基础上,开始为项目申请专利。截止目前,已累计获授权专利20个。

年已50岁的陈卫民上杆作业年已50岁的陈卫民上杆作业

  有了专利保护后,陈卫民工作室通过专利授权,推动了一部分的发明创造项目的量产和应用,除了上述的“平安环”外,“10千伏配电柜防带电合地刀装置”目前也已在全区21个配电柜中推广安装,而“防断线伤害装置”也已经在实际应用。

  从埋头搞研发到项目推广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再到主动出击扩展应用市场,陈卫民工作室经过三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近年来陈卫民总是各个地方奔走,南方电网公司配网的技术技能难题攻关以及规程修编的活动现场总是有他的身影。“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有朝气,有闯劲,有想法。”陈卫民表示,组建工作室也是希望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发散思维的平台,能把自己几十年的配网经验再倾囊相授,年轻人的发明潜力会更大。

  截止目前,陈卫民已培养技师及以上人才30多人,其中不乏一些响亮的成绩——范可带、彭永健、卢天龙,均获得过省技术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在工作室成员眼中,陈卫民传授给他们的不仅仅是配网的核心技术技能,更多的是他那心系一线、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新浪广东佛山

  消息来源于佛山供电局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