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京东首次对媒体公开位于上海嘉定区的亚洲一号无人仓。

  无人仓库外面非常安静,很少有人员走动。到了仓库内部则是另一番景象,占地40000平方米的无人仓主要由仓储和分拣两部分组成,整个流程中到处都是机器人和机械臂的身影。

  据介绍,仓内机器人包括AGV(物流行业的自动分拣运输机)叉车,六轴机器人,以及自动供包机器人等十几种不同工种。

  在无人仓的大型分拣区,300个“小红人” 映入眼帘,它们井然有序地进行取货、扫码、运输、投货。依靠视觉识别和智能导航技术,“小红人”能以最优线路完成商品的拣选。据现场人员介绍,这些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为每秒3米,在电量低于30%后还能自行前往充电处充电。

  京东于去年10月投用该无人仓,包括入库、扫描到打包、分拣、出库等所有环节。而操控全局的智能控制系统是京东自主研发的“智慧”大脑,仓库管理、控制、分拣和配送信息系统等均由京东总集成。

  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无人仓项目负责人章根云对第一财经等记者表示,从最低级的传统仓库到无人仓的终极形态,要经历5个层次的演变,包括传统仓库、智能型仓库、少人型仓库、无人型仓库到终级无人型仓库。

  目前行业中普遍使用的传统仓库特点是使用输送机、叉车等设备,采用WMS(仓库管理系统);京东此次开放的无人型仓库能在大部分业务类型实现全流程(收货、存储、拣货、包装、分类、发货)无人作业。而终级无人型仓库是全品类、全业务流程的无人仓库。

  虽然,京东希望将无人仓将扩展到所有品类,但目前该仓主要覆盖3C类产品,如何扩展到全品类?章根云对第一财经等记者坦言,每个品类有自己的特性,该模式并不一定能直接复制推广到其他品类,“你要为它针对性去做,其实就是要考虑它的综合成本、效率和体验,这一块是综合性的。”

  据悉,无人仓内各种机器人多达上千台,也应用了自动立体式存储、3D视觉识别、自动包装、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各种前沿技术。京东表示,与传统的仓库相比,无人仓可以大幅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效率是传统仓库的10倍。

  但应用如此多的机器人和新技术,成本会比传统仓库增加多少?

  章根云表示,总投入是一个参考值,主要看产出,一般行业内考虑单均成本。“我们运行也就半年多。随着京东的发展,它的单量会不断提升,目前看其实基本能覆盖。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大量少去了人员招聘和管理、培训成本,这是非常明显的。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会越来越低。”

  智慧物流的三个方向是“作业无人化”、“运营数字化”和“决策智能化”。在运营数字化方面,章根云表示,无人仓需要具备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自诊断、自修复的能力,“无人仓最能体现智慧的地方,并不是按照指令操作、执行的能力,而是其自主决策,判断,纠错以及自我修复的能力。”在运营过程中,与面单、包装物、条码有关的数据信息要靠系统采集和感知,出现异常要自己能够判断。

  不过,目前京东的无人仓现场还有工作人员。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看到,除了巡检人员,在大型AGV把最后要送往京东终端配送站点的大包裹送上传送带之前,仍然有三位员工负责对大包裹进行扎袋工作。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袋子并不规则,机器很难操作,但618到来时会有机器投入使用。

  章根云透露,目前京东有不少仓库是人机协作,“可能我们平常都是自动化,在大促的时候可以快速把一些人培训起来,然后人机协作,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