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仸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仸郭田勇

  “未来民营经济应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之源,但当前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不足。”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仸郭田勇,在11月24日举办的“2018 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上演讲时表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平台、房地产的信用资源占比约60%,个人消费贷款约占银行信贷投放的20%,实际上剩下给民营中小企业的只有20%左右。相对于民营企业的贡献度而言,这种金融资源的投入来看,很明显是偏低的。

  究其原因,郭田勇指出,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市场环境的因素,银行风险偏好较弱、所有制歧视,商业银行的资金倾向于投放给大型国有企业或政府平台; 二是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缺乏抵押物、财务不透明、不良率高的问题。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靠投资拉动和外需刺激,他认为,“刺激的方式不是不可以用,应该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否则会导致经济结构越来越扭曲,政府债务包括杠杆率越来越高。”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郭田勇用民营经济“56789”来表示,未来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之源。那么,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民营经济?

  从银行、资本市场、监管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提高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非常重要,郭田勇认为,银行业未来需要“踢开”传统的抵押方式来突破自身金融业务,“一是像微众银行基于科技和客户大数据,线上从多方面获取客户相关信息,为客户实现信用贷款;二是供应链金融,也可以不要抵押,利用核心企业和周边企业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来进行授信;三是社区经济金融,是基于邻里关系进行授信,商业银行由于触角扎的比较深,跟周边的地缘关系比较紧密,依靠这个来进行授信是可行的。”

  未来从商业银行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能力来看,“必须要在传统的依靠抵押情况下进行突破,因为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等非实体抵押物也是非常好的。”郭田勇指出。

  除此以外,他也认为,资本市场也需要不断培育,通过直接融资克服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称,发展股权融资、私募基金助力企业研发、创新,充分发挥地方股权交易平台的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文 / 新浪广东 陈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