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网站地图|手机版
江门

新浪广东>江门>文化>正文

台山华侨倾囊购公债 飞虎队衣服藏血符

2015年09月21日 11:13 南方都市报  评论(人参与
飞虎队空军上尉梁炳聪的军装。飞虎队空军上尉梁炳聪的军装。

 

飞虎队服装的“血符”。飞虎队服装的“血符”。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南都推出走进博物馆了解台山系列报道。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八十四周年,借《“飞虎”精神永驻侨乡———台山华侨与“飞虎队”抗战史迹展》展出之机,回顾爱国爱乡的台山华侨,尤其“飞虎队”英勇抗战、实践“航空救国”思想的传奇历史。同时一封成功飞越驼峰航线的台山银信,以及一封讲述台山华侨倾囊购公债抗日的家书,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了解台山的历史、了解华侨事迹。

  救国公债、航空救国券、“二战”铜星英勇成就勋章、“飞虎队”击落的日军飞机残片、“飞虎队”抗战时期穿着的军装……上周五,《“飞虎”精神永驻侨乡———台山华侨与“飞虎队”抗战史迹展》在台山市博物馆举行揭幕仪式,130多件套文物及历史资料,60幅图文并茂的展板,揭秘台山华侨与“飞虎队”英勇抗战的历史。这是江门地区首次如此深入、详实、全面地对该主题进行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2月31日。

  台山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称:“《‘飞虎’精神永驻侨乡———台山华侨与‘飞虎队’抗战史迹展》的展出,目的是深切缅怀在抗战中英勇战斗的台山华裔‘飞虎’英雄们,让‘飞虎’这个血肉凝成的名字和锻造的伟大精神,永驻侨乡大地。”为了更好地弘扬“飞虎”精神,铭记历史,使“飞虎”精神成为侨乡珍贵的文化遗产,台山市还计划将展览的内容汇编成册,向群众特别是学校的学子们赠阅,希望该图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读物。

  台山市博物馆副馆长叶玉芳告诉南都记者,展出的130多件套文物及历史资料,包括救国公债、航空救国券、华侨抗日救国捐款收条;台山“飞虎队”队员获得的“二战”铜星英勇成就勋章等各类奖章,中缅印展区臂章等各类臂章;地图,与“飞虎队”相关的书籍、信件等;“飞虎队”穿戴过的各式军装,如美军呢大衣、维修技工工装、军鞋、军帽,以及军用水壶、维修飞机的工具等,绝大多数整洁如新,部分军装款式依然符合现今社会的审美,其中别着7枚奖章的“飞虎队”空军上尉梁炳聪的二杠一星军装最为珍贵。

  叶玉芳说,同时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台山华侨与“飞虎队”的抗战历史,台山市博物馆从7月份开始,用时2个多月,从馆藏书籍、飞虎队员捐赠的有关“飞虎队”的书籍等资料中,深入挖掘这段历史,并制作成60张图文并茂、内容简要的展板,介绍了台山华侨和“飞虎队”抗战、航空救国的历史,以及数十名台山“飞虎队”队员的英勇事迹。其中,有2块展板写满125个台山籍华裔“飞虎队”队员的名字,包括飞行员、维修技工、通讯兵等,许多“飞虎队”队员只找到英文名。

  展品亮点及故事

  “血符”实为救生符 证明身份之用

  展品:“血符”长方形布,是从“飞虎队”军装上拆下来的,印着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写着“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的字样,落款是“航空委员会”

  而一件长方形布质展品,更是引人注目。据介绍,这叫“血符”,是当时国民政府为“飞虎队”成员特别制作的一个“护身符”,具有身份证明和申请救护双重作用。一般缝在衣服的背面或内衬,上面用中文注明“飞虎队”队员的身份,并要求中国军民对其进行救护和帮助。如果陷入困境,这道“血符”可以让当地军民识别身份,并给予救助。目前正在播出的抗日剧《生死血符》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剧中主人公美国“飞虎队”队员本尼达被日军击落飞机后,就是凭着“血符”获得了中国军民的救助。

  飞虎队员携“自杀药丸”探敌情

  展品:“飞虎队”上士甄崇运的一套奖章和徽章,于2013年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包括10枚奖章、4枚徽章、4个袖章和一张军装照

  叶玉芳告诉南都记者,130多件套文物及历史资料中,最重量级的展品是“飞虎队”上士甄崇运的一套奖章和徽章,于2013年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包括10枚奖章、4枚徽章、4个袖章和一张军装照。

  据介绍,1924年,甄崇运生于台山市四九镇永丰村,8岁去往美国。1942年参加“飞虎队”,并接受美国军方一年半的专业培训,主要负责操作无线电平台,收发信息,截获、解密日军信息,隶属第987特别通讯连。

  1944年进入昆明,开始上战场,哪里需要打探敌情,就去哪里。1945年,有一次“飞虎队”进入越南执行任务时,听说驻扎在附近的日军有移动迹象,部队让甄崇运等人搞清楚日军是否移动以及移动的军事意图。同行的美国军医告诉甄崇运,日本鬼子对身穿美国军装的华裔士兵非常残忍,给了他们每人两粒药丸,如果被日本人抓住了,就立刻吃下去,几秒钟后就会毫无痛苦地死去。幸运的是,任务圆满完成,“自杀药丸”并没有派上用场。因为出色的情报战绩,他荣获“二战”铜星英勇成就勋章,即该展品中左上角的一枚五角星形状勋章。

  2007年,甄崇运回乡捐赠文物时说:“今生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同中国军队协同作战,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飞机模型展示“飞虎队”震慑力

  展品:形如刀片的金属片,实为“飞虎队”在抗战期间击落的日军飞机的残片;以及飞机模型

  展品中有件非常薄的金属片,形如刀片吸引了南都记者的注意。叶玉芳介绍,这是“飞虎队”在抗战期间击落的日军飞机的残片。有意思的是,旁边还放置着飞虎队员赠送的“飞虎队”飞机小模型。

  台山市博物馆特别布置了2处场景。其中一处,以“飞虎队”队员捐赠的“飞虎队”P-40战机小模型及其他“飞虎队”飞机资料为参照,专门制作了一架长约一米的“飞虎队”飞机模型。绿色机身,机头被漆成鲨鱼头,张开的血盆大口露出獠牙,格外醒目,展示了“飞虎队”对日军的震慑力。飞机模型的两边,还摆放了两具穿着“飞虎队”军装、戴着美军军帽的塑料模特。这些军装、军帽均为台山籍“飞虎队”队员在抗战时期穿戴过的。

  [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日益加深,惨绝人寰的罪行激起了全世界有良知的华人奋起抵抗,输财、参军助战,致力于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而台山华侨青年尤其倾心于孙中山的“航空救国”思想,创办航空学校、开办飞机制造厂、捐款购买飞机、加入“飞虎队”或回国加入中国空军等等,为祖国做出了伟大贡献。台山也获得了“中国航空之乡”的美誉。

  据《广东台山华侨志》介绍,从1937-1945年,美国华侨捐款购买的飞机至少在62架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是台山籍华侨所捐献。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从美国回来参加空军的台山籍飞行员,有50多人。抗战期间,中国空军飞行员34人共击落日机63架,其中仅台山飞行员黄新瑞等9人共击落日机22架,另与战友合作击落8架,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台山涌现了许多华侨空军英烈、“空军英雄”,除了被誉为“空中虎将”的黄新瑞、黄泮扬、马俭进等,还有中国航空工业的开拓者和航空教育事业的创建者黄光锐;被誉为“中国战鹰”的陈瑞钿;新婚20天就参加淞沪会战、被誉为“中国抗日空战捐躯第一人”的黄毓全……

  飞越死亡航线的古巴来信

  1944年5月24日由古巴舍咕埠寄-→盖5月25日挂号戳航空寄出-→5月29日经迈阿密美军基地,美军第60907号检查员开封检查,6月1日迈阿密邮局,搭美国航空飞机-→绕道南美洲巴西贝伦及纳塔尔-→非洲尼日利亚拉哥斯,转英国航空飞机-→印度加尔各答,转中华航空飞机-→驼峰航线-→昆明-→重庆-→桂林--广东-→10月9日台山大亨市邮局-→温边村李礽润收。

  古巴鸿雁飞越“死亡航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台山数次沦陷,尤其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侨汇通道阻塞,大批侨眷生活无着,十数万台山民众因饥饿死亡。

  收藏、研究台山银信多年的台山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李柏达,特意向南都投来的这封银信,为其曾祖父李云宏写给儿子李礽润。信中提及的香港银贰佰大元,时隔两年半犹如石沉大海,便反映了当时邮路阻塞,银信经常丢失。李柏达家长期依赖侨汇维持生活,因此粮食紧缺,经常无米下锅,一家6口饥寒交迫。1942年5月,其曾祖母在贫病饥饿中突然去世,终年58岁。

  据介绍,1941年12月8日,中国航空公司开辟重庆-昆明-腊戌-加尔各答国际航线,重新开通了美洲银信进入侨乡的通道。1942年4月29日,日军攻占了缅甸腊戌,中美两国联合开辟出一条空中战略物资转运的“驼峰航线”,也被称为“死亡航线”。有资料显示,从1942年5月初到1945年底,援助中国物资的81%是在“驼峰航线”上完成的。但在“驼峰航线”上,中美共坠毁和失踪飞机609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1500多名,堪称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上最为艰险的空中运输线。

  据台山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台山华侨陈文宽参与勘测开辟“驼峰航线”,是该航线上第一个中国机长、中国航空公司最资深的“驼峰”飞行员。台山籍“飞虎队”队员马邦基、马绍基兄弟,余柏荣、林华健等,都曾参与驼峰航运,冒着机毁人亡的风险,将战略物资输送到祖国。

  李柏达介绍,“驼峰航线”成为五邑侨乡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该航线时断时续。航线中断时,美洲的侨汇采用电报汇款经重庆转入,银信则在邮路畅通时通过驼峰航线寄递。这封银信写于1944年4月20日,外封(邮政封)、内封(红条封)家书齐全,由于战时航空邮路受阻,直到5月24日才由古巴舍咕埠寄-盖5月25日挂号戳航空寄出-5月29日经迈阿密美军基地,美军第60907号检查员开封检查,无问题邮件封口放行,6月1日迈阿密邮局,搭美国航空飞机-绕道南美洲巴西贝伦及纳塔尔-非洲尼日利亚拉哥斯,转英国航空飞机-印度加尔各答,转中华航空飞机-驼峰航线-昆明-重庆-桂林-广东-10月9日台山大亨市邮局-温边村李礽润收。

  他说,台山沦陷期间,能成功送达的银信非常罕见,该银信历时近半年,横渡四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两大洋(大西洋、印度洋),所走的航线史称“中-印-尼-美航线”,是二战其间最漫长的航空邮路,其间经历台山第三次、第四次沦陷,穿越自由区到沦陷区,最终还能送到目的地,弥足珍贵,可谓“血泪斑斑侨乡史,银信铭记家国恨”。

  家书内文

  寄出地:古巴 到达地:台山

  男儿知悉:

  启者,昨四月十八号电汇国币银壹仟元由重庆政府处付来,祈查收入。又1941年十一月廿八号付香港银贰佰大元,未见收到否。如何?此信由航空担保付来,见字谅知可也,倘若得收此信银,即速付回乙音,免至两相望也。吾居处佢(俱)各平安,见字不可锦念也,余言不尽,好音再申。

  又云中国政府另给百分之百津贴,见字可知。

  近安!

  西历1944年四月廿号旧历三月廿六日付

  李云宏字付

  吾儿李维浓收开

  先国后家 捐血汗钱支援国家

  “现在我们中国人,要先国而后家,然后我们的民族可能在世界上求生存。国亡家何在?”1939年的一封台山家书,讲述了美国华侨伍丹谷生活举步艰难,却倾囊购买救国公债,还想回国当兵,“为国牺牲,尽男子的骨肉为民族而争生存”的故事。一位普普通通的华侨,心怀大义,尽一己之力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而抗争,怎能不令人动容、不令人肃然起敬?

  “中国人要用中国货”

  李柏达介绍,这封信的作者全名为伍丹谷,祖籍冲蒌镇官窦龙华里,抗战前数年移居美国纽约,留在乡下的有父母、妻子、女儿、儿子共5人。这是他整理有关书信后,到伍丹谷的家走访调查得知的。

  “旧日积蓄的银,已经尽购了公债。”丹谷告知妻子,虽然他两年以来居无定所,现在每天做工十六至十七个钟头还不能供给房租伙食,但是却将往日积蓄全部买了救国公债,以致连儿女的学费都无法寄回。据介绍,抗战爆发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在海内外积极组织募捐活动,包括捐款、认购公债、侨汇和献物等。据《广东台山华侨志》介绍,像丹谷这样收入少的华侨,将自己的“血汗钱”捐出来支援抗战的并不少。冲蒌籍一位伍姓老华侨,本已退休,为了支援抗战,重回洗衣馆,将收入全部献给祖国。一位丈夫早逝的台城籍叶姓女华侨,典当了首饰,连同多年的积蓄共3万多美元,全部捐给救国会,之后削发为尼。

  尽管丹谷说了“在纽约倘不购公债的人,(要)捉了去游街示众。倘若我不购公债,将来回国我的立场有关”这些顾虑,请求妻子谅解。但这样说,或许更多的是为了减少家人的不满。“现在我们中国人,要先国而后家,然后我们的民族可能在世界上求生存。国亡家何在”,应该才是他心里最真实的声音。尤其他身在美国,却“不用墨水笔,不用洋笺纸”,教育家人“中国人要用中国货”,还想回国当兵,“为国牺牲,尽男子的骨肉为民族而争生存”,一颗炽热的爱国心跃然纸上。

  应征入伍,杀敌救国

  据李柏达介绍,丹谷后来又收到女儿盘月、儿子天邦等家人寄来的数封催银信,“请快快寄银(我)姊弟二人读书。……家中亦冇(冇即无)钱,饭冇食饱,餸一切勿(勿,即没)有,你看苦切(苦切,即苦楚)吗?……你如何不寄银呀?”看着这些信,心想着“为儿女将来求出路”的丹谷,必定愧疚不已,可是他已囊空如洗,实在无钱寄回家,无法尽到身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李柏达了解到,到了抗战后期,丹谷果然报名应征入伍,加入盟军到中国战场杀敌,为民族的生存而奋起抗争。抗战胜利后,丹谷穿着军装凯旋故里,受到当地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然而,当他踏进家门后,母亲对他抗战期间无银养家之事极其不满,不准他在家里过夜。丹谷只好在家门口的启新学校住了数日,便怏怏返回美国。至于丹谷是什么士兵、具体的参军抗战情况等,并不清楚。因为他和家人全部在国外,李柏达询问了他同村的好几位老年人也无法了解更多。

  家书内文

  寄出地:美国 到达地:台山

  彩环妹妹:

  儿女的学费,总之我设法早日寄回,切勿挂望。我和伟崇兄通讯这椿事实万分对他不起。奈因两年以来没有实际的地住,东走西往,为着自己生活问题。现在半年过去,我与失业们为伍。旧日积蓄的银,已经尽购了公债。在纽约倘不购公债的人,(要)捉了去游街示众。倘若我不购公债,将来回国我的立场有关。于是简并将前日积得之银尽购公债,谅我罢。同时,现在我们中国人,要先国而后家,然后我们的民族可能在世界上求生存。国亡家何在?

  现在我转了生活去学操洗衣馆工业。每日做十六至十七个钟头。但是学工所得工金不多,每星期不过得七八元之间。对于七八元的数,实在不能供给房租伙食。不过工作成熟之后,然后方能自创一间。但是创得之后,未知生意如何?倘若理想达到目的,二年我亦可以回家。但回家之后,我亦不再来美。美国工业太淡,多数华侨将来有孔子在陈之叹。见此惨状,实不愿闻。

  对于你们往南洋,试问有何好的生活?倘若有生活还好过在家,我实不指制你们。但是我为男儿一个,求相当职业,觉得如此艰难,莫非你有飞天之能?但是人生各有个人的天聪。或者我实对你们不住,同时或有不满意处,无论你们往别处求生活,我永不追,誓愿永不追。对于我苦学等等,学问不过为儿女将来求出路。我亦知到(道)你们吃苦,但是食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你知到了,我现在外洋,写信亦不用墨水笔,不用洋笺纸,中国人要用中国货。望你在家买多几枝羊毛缥笔给她用才是。在国内儿童不应穿洋服,绵(棉)布衫比交(较)还好些。望你们在家节俭成(诚)……奈因我不挂家中人等,我亦欲回国充当士兵的职,为国牺牲,尽男子的骨肉为民族而争生存……望你在家教养儿女们,服侍家翁家姑妥善才是。顺请

  健康!

  兄:丹谷

  (备注:原信件内容有删节)

  名词解释:

  银信:即侨批,是华侨华人与家乡亲人间往来的银(侨汇)、信合一的国际移民文献。

  策划:郑小敏 梁晓琳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梁晓琳

  银信投稿:李柏达 整理:南都记者 梁晓琳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