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生活
新浪广东站 > 广东生活 > 正文
[第19期广州史记篇]番禺学宫 江山任指点,文字永激扬(图)
http://life.sina.com.cn 2005-10-18 16:13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别小看这“学宫故地”复礼的象征意义,它告诉我们,文化的根,是怎么革命都革不掉的。


  多亏这块金字招牌的庇护,才让这“万世师表”的一方根据地躲过许多劫难。


  不管是被踩在脚下还是请上神坛,孔子总是成为被时代利用的符号。但儒家文化的根,总是岿然不动的。


  科举时代,“八股”正像四面墙,把人的思想困住。


  “学宫”招牌的大起大落,也是时代风云的缩影。


  记者手记
  文化才是永远
  历史总是充满了反复。随着资料越来越多,番禺学宫的一幕幕变迁图景也逐渐清晰起来。从封建时代至为重要的祭孔场所,到新时代的中学、革命时期的干部学校乃至伤兵医院和今天的博物馆,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与历史的变迁息息相关。而经过多少年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历史又回到了原来的点上。
  在“读经”回潮的大背景下,曾经被打倒的重新成为金字招牌。羞答答地隐藏了多年之后,番禺学宫的牌号被再次擦亮,扬眉吐气,成为这里继革命教育之后的一个新亮点——文化传统教育的场所。据了解,目前很多幸存的学宫都开始打传统文化牌,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最大型的自然是山东曲阜孔庙。番禺学宫也不例外,孔子像重新立起来了,每年为小孩子举行的开笔礼也是重要一项。
  让孩子穿小博士服,游泮池,取“状元井”水,用“状元巾”洗面,拜孔子像,启蒙老师用朱砂为孩子开智(点痣),手拿“学业进步”吉祥语到金桂树许愿……据说这是模仿过去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开蒙”仪式。虽然今天的做法只剩下了仪式感,但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显而易见。
  据说古人对读书环境的基本要求是:堂、室、场、廊要齐全,林木要交荫,气象要清新。站在番禺学宫静穆的院子中,记者也留恋这里。那是因为这里使人心灵宁静,与外面那个嘈杂喧嚣的城市恰好形成了鲜明对比。现代生活的虚妄繁华,或许正让越来越多心灵疲惫的人渴望回到那缓慢而安静的传统文化当中去。但想这院中的大树,目睹了近两百年番禺学宫的沧桑变迁,如此世事轮回,树若有知,当作何感想?
  变迁之路
  学宫兴衰见证历史沧桑
  封建时期,全国县以上单位都要立孔庙。番禺县也不例外。明洪武三年(1370),番禺县知县吴忠、训导李昕在现址创建番禺学宫。设在当时的惠爱西约(今中山四路),临近番禺县署。当时番禺学宫的结构、规模和各县基本相同,是广三路、深五进的宏大规模。中路有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尊经阁;左路建筑群有儒学署、明伦堂、光霁堂、名宦祠。右路则有节孝祠、训导署、忠义孝悌祠、乡贤祠等。祠后有一大块空地,叫射圃,是武试的场所。四周宫墙围绕,后筑土墩,林木葱郁。
  1906年废除科举之后,孔庙的地位受到冷落。因此,在番禺学宫设立第一间番禺中学堂:八桂中学。为此,番禺学宫拆除了尊经阁、乡贤祠和名宦祠,改建成教室和办公室,又将射圃改建为学生宿舍和操场。
  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滇桂联军盘踞广州,番禺学宫成为一个驻兵场所。士兵们为了建造营房,拆祠毁殿、无所顾忌,甚至将神牌劈成柴火来烧,学宫内越发满目疮痍。
  1926年,毛泽东将农民运动讲习所从东皋大道迁到番禺学宫,为北伐战争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骨干。农讲所时期,办公室在大成门一带,学员宿舍在东西两庑,讲堂在大成殿,饭堂在崇圣殿。
  粤桂混战期间,番禺学宫又沦为伤兵的后方医院,再度遭到破坏。陈济棠治粤期间,提倡读经,恢复祭孔,番禺学宫得到整饬。番禺县长严博球将荒凉的番禺学宫收回管理,在正面开设番禺县银行,东邻芳草街的东巷借给中山大学作为预科学生宿舍。但陈济棠下台后,番禺学宫又是一片荒凉。
  解放后,为了纪念毛泽东在此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番禺学宫被辟为纪念遗址。1965年维修时,把大成殿金柱中腐朽部分挖空,用钢筋混凝土加固,覆盖原木柱。
  经过多年损毁,原来广三路、深五进的番禺学宫大部分建筑都已不复存在。现左右两路仅存明伦堂和光霁堂,中路现存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东西廊庑,占地5425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成殿黄琉璃瓦,抬梁式木结构。 (参考曹其华《番禺学宫记沧桑》)
  遗址目击
  广州惟一幸存的学宫
  走到中山四路42号农讲所门前,会发现这里有两个门,挂了两块牌子。正门上写着“农民运动讲习所”。如果不注意看,你很容易忽略在它右侧的一道小门上方,还写着“番禺学宫”四个字。
  直到现在,广州市民很熟悉农讲所,但如果你问他们番禺学宫在哪里,大多数人都回答不出来。值得庆幸的是,正是因为农讲所的重要纪念价值,番禺学宫才能够保存下来,成为广州目前惟一幸存的学宫。
  过去广州三大学宫:广府学宫、番禺学宫和南海学宫,其他两所都早已湮没。惟一幸存的番禺学宫与德庆学宫、揭阳学宫,算是目前广东省内保存较为完好的三座学宫。
  番禺学宫,也是番禺县的县学所在地。走进农讲所,立刻感觉到了学宫的魅力。尽管里面的陈列仍然以农讲所时期的革命遗迹为主,如当年学员们的宿舍、办公室、饭堂等,但600多年古老学宫的气息仍然从建筑的每一块砖缝间弥漫出来。青砖红墙的古典建筑和上百年历史的苍翠大树,使这里流淌着浓郁的静穆气息。风吹过,130多岁的古老菩提榕树叶在大殿的飞檐边哗哗响动,仿佛还在唱和着一百多年前的朗朗书声。1906年,科举废除,这里已经成为番禺第一所中学八桂中学的校址,那时的学生,就是在这树下读书的吧。
  番禺学宫目前保存完好的建筑,包括中路的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以及右侧的明伦堂。一进门,先看到的就是合为一个半圆形的两方泮池,一架石拱桥从中间穿过。睡莲开出小朵的花,鱼儿在浅浅的泮池水中流连。据《礼记》记载,西周天子谓学宫为“辟雍”,诸侯建的学宫谓之“泮宫”,泮即半,意为半于天子之宫。后人仿此制,建学校必设一个泮池。生员入学时都要绕泮池走一圈,因此也叫“入泮”。
  走过拱桥,迎面而来的就是古雅庄丽的大成门,上书“番禺学宫”四个大字。四方端严的建筑、漂亮的瓦楞和飞檐,显得大气磅礴。
  过了大成门,进入一个幽静的院落当中。正面是祭祀孔子的主殿大成殿,东西两侧的厢房叫做“两庑”,当年是祭奠孔子的弟子和历代名儒用的。在农讲所时期,大成殿是学员上课的场所,两庑则作为学员的宿舍使用。
  现在的大成殿内,已没有当年的孔子像以及孔子的牌位神龛,大殿已被辟为一个展室,展览当年课堂的内容。墙上正中挂有国民党党旗和国旗,墙上有孙中山、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肖像。东西两庑里面,则陈列了学员的木架高低床和简陋的行礼和训练的步枪。
  绕过大成殿向后走,则是崇圣殿。崇圣殿是供奉孔子先世五代的地方。从清雍正元年开始,追封孔子先世五代合祀崇圣殿,各省府县不再另立祠。崇圣殿前的院子里长了几棵古老的参天大树:一棵175年树龄的木棉,一棵155年的龙眼,都枝干虬劲、叶茂根深。想到这些树木曾经目睹了多少人世的变乱,目睹一批又一批不同面目的人来来往往:秀才、军人、学生、伤兵……不由令人感叹。农讲所期间,崇圣殿被当做学员的饭堂使用。
  从番禺学宫的布置不难看出,学宫是以祭孔为主的。孔庙的设计占据了学宫最中心的部分,而教学却是在一侧的明伦堂。过了泮桥右拐,再过小门就是明伦堂。明伦堂是当年生员上课的地方,堂前立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随行的管理员告诉记者,这里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还被改建成职工宿舍,解决结婚职工的住宿问题。直到90年代新宿舍建成,才将职工迁出,重新修复开放。
  当年新入学的生员拜祭完孔子,都要到明伦堂来拜见老师,以后就在此上课。今日的明伦堂,堂上重立了孔子像,像前放着祭器、礼器,两侧还有编钟。堂前的院落狭长,铺着石板,两侧还有长廊。堂小而院深,不禁让人猜疑:当年的学生是坐在何处听讲的?岁月变迁,已很难考证,也许就是在堂前这个深长的小院里落座吧。
  明伦堂和背后的光霁堂,现在正陈设着几个长年的展览:孔子生平展、广东学宫展和中国科举文化展。记者在展场看到一座复原了的“广东贡院”,两名蜡像制的清代考生正在狭小的号房中答卷。好玩的是,作弊的历史原来与考试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明伦堂陈列的一件清代夹带衣上,正反两面抄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共有353篇约20万字!
  历史再现 
  秀才入泮
  早年读书人只有顺利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道考试,成为秀才,取得生员资格之后才能进读学宫。入学之初都要到学宫完成一个仪式,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游泮池,因此入学也叫“入泮”或“游泮”,又规定凡考取秀才满60年的必重游泮池。商衍鎏(广州人,清末探花)曾经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当年参与的入泮仪式。
  1890年,17岁的商衍鎏顺利通过最后一道考试——院试,以第十名的好成绩进入学宫就读。各县接到学政下发的新生名单(俗称“红案”)后,立即通知新生在某日到官署大堂汇集,之后到各学宫入泮。入泮这天,商衍鎏和其他新进的生员穿的都是蓝袍、缎靴,戴红缨帽金顶,簪花披红,乘轿来到学政衙门。在大堂谒见学政之后,一群新进生员,就分别到各府各县的学宫去。 
  来到学宫,商衍鎏等人在门外下轿,过棂星门。然后在学政官员带领下环绕泮池一圈,即“游泮”。之后就到大成殿祭孔,在写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孔夫子神龛牌位前行三跪九叩礼。祭毕又到明伦堂序立,向等候在此的老师行一跪四叩礼。
  礼毕,各人乘轿回家。到家后,商衍鎏行谒祖礼,并拜见自己的尊长,尊长给红封利市一包。之后他又出家门,去拜见从前授业的老师;至亲、父执辈都登门一一叩头。当天家里还设宴数席来款待亲友,到晚才客散。商衍鎏回忆,这一天下来,因为叩头太多,导致两腿酸痛,疲累不堪。 
  祭祀孔子
  学宫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祭祀孔子,因此学宫也叫孔庙和文庙,是供奉孔子、孔子先世五代、孔子弟子、历代名儒的地方。
  每年二月和八月的上丁卯日是祭孔的日子。祭祀前两天,参祭官穿着官服到孔庙上香并监视牲畜宰杀情况。祭祀当日,承祭祀官在赞引官引导下举行三跪九叩礼。先拜祭先师孔子,摆在先师祭桌的祭品有:帛一包,牛、羊、猪个一头,鉶一,簠二,簋二,笾十,豆十,鐏一,白磁爵三,炉一,镫一。然后从东阶进入大成殿左门,到至圣先师孔子位前,“至案而立”,举行一跪一叩头礼。
  祭祀完孔子,接着是祭四配。四配位前陈设帛四,豕一,牛一,鉶一,簠二,簋二,笾十,豆十,鐏一,白磁爵三,炉一,镫一。四配拜祭的顺序是:先祭复圣颜子、再祭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圣亚孟子。祭拜礼仪都一样。在赞引官引导下,承祭官行一跪一叩头礼,再行奠帛、献爵礼。祭毕四配,是祭十二哲和两庑牌位。崇圣殿是祭祀孔子先世五代的地方,在每年仲月的上丁日致祭。 
  庄有恭为番禺学宫撰文
  清代,广东先后出现过三位状元,分别是乾隆时的庄有恭、嘉庆时的林召堂、同治时的梁耀枢,而庄有恭的政治建树最大。庄有恭(1713-1767),字容可,号滋圃。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卒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黄埔区)文冲村人。庄有恭曾历任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户部侍郎、江苏巡抚等清廷重要职务,多次受到乾隆皇帝嘉奖。
  庄有恭非常关注家乡的教育。乾隆年间,番禺学宫重新修建之际,他欣然作《重建番禺儒学记》以勉励后生。文中曰:“广州之县二:曰南海、曰番禺,俗尚淳美,人才众多,彬彬乎有邹鲁风。县学建在城东偏,自宋迄明,修之者数矣……经之营之,周侯启之,良宰踵来,邑贤佐之。征词记工,大书深刻,标懿勒鸿,垂示无极。”
  虽已经无资料可考,但根据庄有恭的生地等考察,研究者认为他早年很可能也是在番禺学宫就读的。
  专家论道
  番禺学宫当年是这样教学的
  专家:农讲所研究人员 吴敏娜
  除了作为孔庙的主要功能之外,学宫同时也是地方官学,供生员上学的地方。当年的地方官学尤其县学是如何开展教育,如何上课的?番禺学宫的研究人员吴敏娜告诉记者——
  
  入学:通过三道考试才能进读学宫
  番禺学宫东路建筑的明伦堂是生员(秀才)上课的地方——“明伦”就是教人明白伦理道德。只有顺利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道考试而取得生员资格的人才可以进读学宫。新生入学必填写亲供,注明新生年龄、籍贯,三代履历,写明自己身材、脸的肤色,有胡子或没有胡子等特征,以防假冒。再由“县考录册,送知府,府以其录取者册送学政”。学政便在大堂召集新生行簪花礼,发给花红。再把新生名单分发到府、县各学宫。入府学(上庠)的叫府学生员,入县学(下庠)的叫县学生员。番禺学宫的生员属县学生员。 
  经过入泮仪式后,新生正式入学。刚入学的新生称附学生员,经过学习和考课,成绩优等的可逐为增广生员(增生)、廪膳生员(廪生)。 
  各县学程序一样,但规模不同,生员名额不等。根据各学人文多寡,分大、中、小学取进生员。番禺学宫为大学,取生员40名。
  
  上课:文武生员课业不同
  学宫生员有文武之分。西路建筑的射圃是武生员习武之所。武生员照例属教官管理,除骑射外,教以五经七书、晨将传及孝经四书,俾知大义。提调仍将学射圃修葺,置备弓矢,教官率武生较射。文生员课程有《御纂经解》、《性理》、《诗经》、《古文诗》、及十二经、二十四史、《三通》等。生员有月考和季考,主要考四书和策论。月考或季考后第二天,生员聚明伦堂听老师讲诵政府颁布的《卧碑》及训饬士子文,谓之月课。《卧碑》,是士子必须遵照的规则。顺治九年,礼部奉旨规定八条规则,刻立于学宫,谓之《卧碑》,令士子文。月课对生员来讲很重要。生员除生病、外游、守孝等特殊原因外,不上课三次的给予警告,终年无故不上的即开除秀才资格。
  
  考试:岁考科考最重要
  对生员而言,最重要的是岁考(或岁试)和科考。岁考和科考都由皇上钦派的学政主持。《番禺县志》载:“岁科取其最优者。食饩于官,曰廪膳生员,番禺县学额二十名,次优等别于附学曰增广生员,如廪膳生员之数。”列三等的无升无降,四等的责打,五等的降一级,六等的除名。科考是选送生员参加乡试进行的资格考试。成绩大致分三等,列一、二等及三等前茅者便可以参加乡试。武生员只有岁考没有科考。生员除通过科考上升参加乡试中举人,再参加会试中贡士、殿试中进士外,还可以凭自己优秀的成绩被选送到国子监读书。
  
  生员的出路
  实行科举的年代,在学宫就读的生员,主要的出路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之后走上仕途。一种是参加乡、会试中举人、进士;另一种是通过贡举成贡生入读国子监,肆业再酌情授官。据统计,明清番禺学宫生员中举人的有一千四百多人,被授予县官、学宫教官等职(含进士入仕者)的有九百多人,出仕率60%左右。通过拣选、大挑、截取等途径入仕的有六百多人,入仕率40%左右。
  明伦堂,当年生员读经“明伦”的地方。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田志凌 实习生 张金华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黄皓
  广州史记专题由南方都市报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联合编写
  下期预告
  薬洲又名“九曜石”,始建于五代南汉,明清至民国一直是广东最高文教官署所在地,明代提学道署、清代学政署、民国教育委员会,以及当今广州市教育局均设于薬洲一带。
 

评论】 【推荐 | 打印 | 关闭


想耍酷,想了解最新八卦资讯,请点击wapzone.sina.com.cn 更多免费图铃任你当!


关键词一
热 点 专 题
时尚购物
广东女人
消遣娱乐
旅游出行
金色秋季吹吹热辣的韩风
龙腾正佳·中国恐龙化石大展
玩转香港频道有奖调查
寻找广州最美丽的妈妈
十·一香港奇妙之旅
假期购物推荐
国庆黄金周,六大FB计划
又是一年蟹飘香
寻找购物精
2005年深圳小姐评选
广州国宾健康检查中心有奖调查
2005爱在天山时尚婚礼
广州杂志——抗战遗址
2005中国国际时尚周
换妻 交换的不仅仅是温柔
香港迪士尼乐园:奇妙旅程 九月盛放
广东女人是怎么样的?
原汁原味朝鲜歌舞表演
广东生活时尚潮流走廊
清凉的夏 清淡的吃
深圳“欢乐谷”全新三期
"五·一"香港大"游行"
五一生活 自由自在
五一广州美食全方味扫描
周末情迷动感香江
第36届“亚太小姐”选美
2005深圳欢乐谷新春欢乐节
迎春花里迎新年
欢欢喜喜过大年—玩乐篇
挑动城内圣诞性感元素
养生火锅 春季饮食新宠
欢欢喜喜过大年—美食篇
3.8丽人健康新概念
为食大“补”营
玩美秋冬 广州攻略
秋日过把销魂蚀骨的辣瘾
广州美味小吃大拼盘
男人易被妖娆女人诱惑吗
将丰胸进行到底
广州靓汤 煲出冬天里暖暖的生活
香辣菜系火热天河区
广州交易会-流花湖周边魅力元素
天河区粤菜馆对阵
天河区潮菜馆对阵
享受自助餐的掠食快感
夏日里的冰凉诱惑
盛夏里的美人鱼
玩转生活 我要DIY
2004广东国际服装博览会
第16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广东巡游
新快报-时尚星期六
新现代画报-时尚新玩主
疯狂的“月光女神”
在父亲的节日里
更多精彩专题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