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意见》明确,要完善职称系列,保持现有职称系列总体稳定,探索在新兴职业领域增设职称系列,职称系列可根据专业领域设置相应专业类别。

  《意见》要求,要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要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意见》强调,要加强职称评审监督,严肃评审纪律,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打击侵害专业技术人才利益等违法行为。要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政策解读

  清理职称乱象,改革势在必行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职称制度的建立,对于激励、选拔、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与专业技术关系不大的指标也被塞进评聘职称的指标体系中。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职称评定,有时反倒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羁绊。

  此外,作为职称评定的“敲门砖”,职称外语考试成为部分机构与个人的摇钱树,滋生各种乱象。

  如今,《意见》明确: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

  克服“三唯”倾向,拓展发展空间

  《意见》其中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指出,在高校中,唯论文已经成为硬要求:大学老师无论是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往往只注重发表论文的数量,授课认真与否只能“凭良心”。他认为,这种人才评价标准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甚至成为迟滞专业人员冒尖的障碍。

  为此,《意见》强调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认为,《意见》的颁布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拓展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一些地方职称评定采取“退多补少”的政策,让老师们十分苦恼。“打个比方,假如我们学校100个老师中有15位是高级职称,按规定要求的比例却是10%,那么就不会再分指标了。”湖南怀化的一名校长说,曾有一段时间,连续5年学校都没有指标。

  专家认为,门槛高、名额少、行政力量参与的职称评定制度,不单伤害某个老师,甚至对整个教师队伍都有冲击。

  对此,《意见》提出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进行评价。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单独评审。

  此外,《意见》还提出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责任编辑: GD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