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信息时报讯(记者 蒋隽 通讯员 余广彪)昨日,第23届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正式启动。记者获悉,广州市今年初启动的“五癌”早期筛查,已筛查7202名越秀、海珠、荔湾的社区居民,评估出癌症高危人群共4080人;下半年筛查将覆盖到天河区,市民可到社区医院报名。

  此外,广州市卫计委透露,根据最新数据,广州人最高发的5种癌症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男性最高发的是肺癌,女性是乳腺癌;被称为广东癌的鼻咽癌发病率有所下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则上升。

  筛查进展

  广州高危人群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年初,广州市启动了“五癌”(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早期筛查,计划每年对2.5万名居民完成初筛,对约5000名癌症高危人群进行临床筛查。

  据广东省癌症中心办公室主任曹素梅介绍,筛查项目于今年春节后正式开始,在两个月内已经对7202名社区居民完成了危险因素调查和癌症风险评估,评估出癌症高危人群共4080人,“广州高危人群占比56%,而全国的高危人群比例是40%。”在高危人群中,上消化道癌的比重最大,上消化道癌占比26.7%,结直肠癌21.7%,肺癌15.5%,乳腺癌18.2%,肝癌17.8%。

  项目对初筛出的高危人群同步完成了609例临床筛查,发现了一批可疑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共检查出肺部的阳性结节30例,其中可疑早期肺癌2例;可疑乳腺癌10例;上消化道不典型增生病变2例,上皮内瘤变1例;肠腺瘤15例,息肉9例。

  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专家统计,广东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2个和23个百分点。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遏制肿瘤肆虐的重点在于预防,特别是开展肿瘤筛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广东省癌症中心主任徐瑞华表示,希望通过该项目,让参加筛查的居民这五大肿瘤的早诊率提高到50%以上,并且,使筛查出的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提高15%以上。

  下半年天河居民可报名

  据介绍,目前该筛查只覆盖了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今年还有约1.7万个免费筛查名额,这三个区的市民可以报名参与。曹素梅透露,该项目计划今年下半年扩展覆盖到天河区,“未来将逐渐覆盖到全市其他区的居民”。

  据介绍,所有的筛查和检查都是免费的,40岁到74岁人群都可以到社区医院报名参与初筛,“填写危险因素问卷,评估患癌风险指数,筛查出的高风险人群,再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预约、挂号做临床检查。”

  最新数据

  鼻咽癌发病率降,结直肠癌发病率升

  昨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广州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广州人最高发的5种癌症分布是: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男性最高发的是肺癌,女性是乳腺癌;被称为广东癌的鼻咽癌发病率有所下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

  在大肠癌防控方面,广州对50岁到74岁的23万广州常住人口进行了筛查,初筛阳性的有4万人,阳性率达到17%,异常的有5000例,早诊率达到88%。

  该负责人透露,明年计划启动广州市的肺癌筛查,该项目将由钟南山院士的团队负责,预计初筛人群达到12万人、2.5万人进入低剂量螺旋CT检测。

  防癌探讨

  相当一部分肿瘤可通过改变行为预防

  日前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文章说得癌症是“命”——源于无规律不可预见的基因突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癌内科首席专家王树森指出,即使在非常好的环境下,人们体内的基因总是在不断突变的,突变过程中,突变细胞的表达、抗原等都发生变化,但可以通过体内的免疫机制加以清除,“体内细胞癌变的概率非常高,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导致肿瘤发生。”王树森说,他确实遇过这样的案例:不抽烟、不喝酒、生活方式健康的一对医生夫妇,却双双得了肿瘤。“不能否认的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肿瘤,是可以通过行为改变预防、可以找到病因的。”

  在他看来,目前争论的两种学术现象其实并不矛盾,“肿瘤本身会因为驱动基因的突变而发生,另外,外界环境的改变、打击也可能会发生肿瘤。不能因为基因随机突变会发生肿瘤而否认我们对肿瘤的预防。”他指出,目前肿瘤学界已经有不少通过人工干预而降低发病率的成功案例,比如肝癌,通过早年乙肝疫苗的注射,乙肝的发病率降低了,而乙肝和肝癌有密切关系。

  另外一名乳腺癌外科首席专家王曦认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却得了癌”这种情况只是个案,不能一概而论。王曦明确指出,改善生活方式,并早诊早治,对于肿瘤治疗效果一定是好的。

责任编辑: GD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