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张秀丽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张秀丽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康健  □专题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张秀丽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张秀丽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康健

  近期,广东省内有医院引进肿瘤治疗领域“洋大咖”——“沃森医生”(Dr. Watson)。“沃森医生”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信息系统。它能够“诊断”8种肿瘤疾病,据称诊断准确率达九成以上。然而,记者走访了解到,“沃森医生”来粤行医几个月,受知晓率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医患向其寻求帮助的并不多。

  肿瘤科医生一致认为,肿瘤疾病讲究个体化,“沃森医生”可以称之为医生的助手,但它不能替代临床医生。省内一些顶尖肿瘤医院表示,暂无引进“沃森医生”的计划。

  “沃森医生”是何来头?

  自称满腹经纶,能诊8种癌症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内已有医院请来了“沃森医生”。目前“沃森医生”可以“看诊”的肿瘤疾病为: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8种。据悉,预计2017年年底,将再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癌、膀胱癌、肝癌、食道癌、胰腺癌、肾癌,将覆盖80%以上的肿瘤患者。

  大脑配备人工智能技术认知计算系统

  “沃森医生”到底是何来头?可靠吗?

  据介绍,“沃森医生”是最近打遍棋坛无敌手的阿尔法狗的“同胞”,算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其“大脑”配备由IBM开发的具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计算系统。

  它有理论——博览群书,超过300种医学专业期刊、250本肿瘤专著和1500万份论文研究数据,并且每天持续学习世界最新发布的各种医疗论文和研究成果。

  它有超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在17秒内阅读3469本医学专著、248000篇论文、69种治疗方案、61540次实验数据、106000份临床报告。

  它有实践经验——它的老师是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MSKCC)及美国几十家医疗机构的大量肿瘤病例,并采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的癌症治疗指南和MSKCC在美国100多年癌症临床治疗实践经验。沃森制定的治疗方案与MSKCC医学专家的治疗方案相比,可高达90%的符合度。而MSKCC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私立癌症中心。

  问诊一次4500元 患者寥寥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沃森医生”来穗“行医”不到半年,向其“问诊”的医患并不算多。据介绍,祈福医院引进“沃森医生”两个多月,其接诊人数在10位数以下。而番禺另一家医院医生也表示,开诊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临床医生认为一方面是知晓率不高,另一方面是“沃森医生”“诊金”太高,一次问诊要收4500元。

  “沃森医生”如何诊病?

  输入指标信息,给出治疗方案

  记者在祈福医院看到,“沃森医生”“出诊”很方便、操作并不复杂,医生和医疗及相关机构通过登入授权账号即可使用。根据医生输入的病人指标信息,“沃森医生”在数秒钟内提出优选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并为每一个方案提供详尽的临床医学证据支持。

  42岁的梅姨(化名)是一名三阴乳腺癌患者,她慕名前来找“沃森医生”看病。

  半年前,梅姨先后做了手术、化疗及内分泌药物治疗。近期复查,医生发现其病灶出现局部复发及脑部转移。内分泌药物治疗一个月,疗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她不想放弃治疗。接下来,她面临的选择是继续内分泌治疗,还是化疗呢?梅姨觉得自己的时间有限,再也经不起尝试。考虑到海外治疗不方便且花费大,她在综合其肿瘤科医生意见的基础上,想再听听“沃森医生”的意见,看看世界上有没有她这类型病人的治疗案例。

  在广州的祈福医院,不到20秒钟,“沃森医生”给她提供了四五个治疗方案。厚厚的一本书,上面详细说明各种治疗方案、用药建议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该院肿瘤科医生表示,引进“沃森医生”两个多月,“沃森医生”已接诊了六七名病人,多是慕名而来的患者。这些患者要么是已经做过多种治疗方式但是效果不好,或者是病灶出现转移的。“在犹豫不定的时候,他们希望‘沃森’医生大量的临床数据能够帮助他们。”

  但在祈福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赵昌林看来,患者如果在肿瘤早中期治疗前,来找“沃森医生”可能比晚期找“沃森医生”更有用。“早期的治疗,‘沃森’医生可以用数据化告诉你,在同样情况的患者身上,哪个方案是最好的,后期的生存率更高。早期的患者可以少走弯路,实用性更强一些。”

  “沃森医生”不受宠

  知名三甲医院暂不考虑引入

  “沃森医生”国内代理商表示,希望能与国内“有肿瘤专科发展需求的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甲综合医院”合作。但目前就广东市场而言,广州市内一些肿瘤科较强的大型三甲医院“难为所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均表示,目前暂时未有引入“沃森”的计划。

  业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沃森医生”的代理商曾经接触过广东顶级的三甲医院,但这些医院更倾向于当沃森的“老师”——也就是类似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MSKCC)的角色,而不是“沃森”的使用客户,“因为沃森号称其治疗方案与MSKCC医学专家的治疗方案有90%的符合度,而欧美人毕竟与中国人的基因、身体特性不同,治疗方案也要有所调整,这是需要中国‘老师’的。”

  其次,这些大医院并不需要“沃森”为其“加持”病人的信任度,而更看重的是本身参与医疗人工智能的合作甚至开发,将自身积累的医疗经验和资源最大化利用。

  我不是“沃森”

  “沃森医生”不是人,它是具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计算系统。

  它有理论——具有超过300种医学专业期刊、250本肿瘤专著和1500万份论文研究数据。

  它有实践经验——具有美国几十家医疗机构的大量肿瘤病例信息,以及癌症临床治疗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 GD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