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张昌丽的恢复情况比预想的要好。

  过去19年,贵州平塘县甲茶镇团结村冗阶组村民王长武带领乡亲在陡峭的山梁上凿出一条“天路”,让村民们结束了肩挑背驮下山的历史。2013年,王长武妻子张昌丽却突发脑梗变成半瘫,4年来都没有得到过系统的治疗。平塘县是白云区对口帮扶的地方。近日,张昌丽在白云区帮助下走出大山,被接到白云区一家医院接受免费治疗。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云宣、张苑云、石建华

  平塘县甲茶镇团结村冗阶组距县城49公里,是一个有43户人家142口人的自然村民组。由于山高坡陡,一直没有公路,村民下山要经过一条3.9公里的羊肠小道,要近两个小时才能到山脚下的乡村公路。1998年,时任冗阶组组长的王长武决定带着村民们用双手、铁锹、炸药在绝壁上开凿道路,用了四五年时间,才修了两公里的路。

  路越来越难修,只有两三个村民还愿意干下去,修路工程不得不停了下来。王长武无奈离开家乡,前往广东打工。在外打工的日子里,他的心里总是放不下家乡那条未修完的路。2004年,王长武再次返回家乡。在他的动员组织下,一支由40多名村民组成的凿路队开始继续修筑之前没有完成的“天路”。

  2013年,这条路慢慢有了一个雏形。眼见路就要修好了,王长武的妻子张昌丽却突发脑溢血病倒了。由于路不好走,张昌丽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留下了左半身瘫痪的后遗症,王长武很是愧疚。

  张昌丽半瘫之后,王长武边领村民修路,边带着妻子四处寻医,几乎花尽了全家积蓄。这4年来,由于当地医疗与家庭经济状况有限,张昌丽经过两次开颅手术后,就一直在家里用土法中草药治疗。左半身瘫痪的张昌丽,嘴巴不能再说话,生活不能自理,由于长期坐着、躺着,左上肢、左下肢僵硬且已经变形。

  今年7月20日,白云区党政代表团深入贵州省平塘县,推进对口帮扶工作。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的区卫计局负责人得悉情况后表示,决定将张昌丽接到广州来治疗。

  “广州中兴运动损伤专科医院院长牛仲江知情后,立即表示可对张昌丽进行全方位的免费康复治疗。”9月1日,由平塘县人民医院将张昌丽接出千里之外的大山并送往都匀高铁站,再由白云区医务人员携带急诊急救设备到广州南站迎接,顺利接收病人并送往医院治疗。为了让张昌丽安心治疗,医院还将王长武的女儿王绍梅从东莞请来,在医院为其安排了前台导诊的工作,方便其照顾母亲。

  变化:妈妈开口说话 懂事女儿笑了

  看到妈妈一天天变好,女儿王绍梅脸上也多了笑容,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将妈妈的变化电话告诉爸爸,爸爸和乡亲们都很开心。

  这个才22岁的姑娘,在母亲半瘫的前三年,一直在家里协助父亲干农活儿、照顾母亲。直至去年,母亲的情况稍微稳定后,王绍梅才到了东莞打工,以减轻家里负担,如今,她在医院任职前台导诊。每天早上,张昌丽都在女儿和医生的帮助下,在病房走廊里走上几步,进行适当的下肢功能锻炼。 

  记者了解到,医院对这次对口帮扶治疗很重视,请来外院知名专家进行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张昌丽的主治医生王国平说,由于张昌丽的左上肢完全失去知觉,一开始连小核桃都抓不住,这些天通过握力球的锻炼,慢慢能握稳小件东西。此外,张昌丽左侧手掌、脚掌已严重变形,医院方面还特别定制了矫形鞋、分指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矫形治疗。

  在王国平看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张昌丽的恢复情况比预想的要好、要快。现在的张昌丽,能做到含糊说话、走一小段路、逐渐双手互握了,曾经半脱位的左肩关节,也能前后摆动了。王国平表示,对于一个放弃4年康复时间、动过两次开颅手术的脑梗术后患者来说,这种恢复程度已很难得。“这种效果,康复治疗占20%,本人心情和女儿照料占70%。”

  医院方面表示,张昌丽每天要到康复器械室做训练,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每天要做足部熏蒸、手指点穴,促进脚部、手部的血液循环。接下来,张昌丽的康复治疗将以自动训练为主,医生已经制定了张昌丽10月的康复目标,以锻炼其上肢功能,加强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