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治本之策,而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关键。记者从昨日在深圳召开的广东省综合医改暨医联体建设推进会上获悉,目前全省共组建了345个医联体,而今年10月底前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均要参与医联体建设,2~3年内要实现医联体建设全覆盖。

  现状:

  分级诊疗秩序初步形成

  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三年投入500亿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启动基层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提高待遇、公共卫生、医联体建设、信息化建设等18个项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在做全省医改工作报告时介绍全省推进分级诊疗最新进展时表示,目前45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已经在10月1日前全部动工,提前3个月实现开工目标。在完善基层政策措施方面,目前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血液净化机构等类别机构标准,推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家庭医生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截至9月底,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5%,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46.4%。

  “全省共有14个地级市市域内住院率高于90%,全省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0%。省部属城市大医院门诊量增幅下降,部分大型三甲医院门诊量同比明显下降。”段宇飞在报告里给出了这样一段数据,表示全省分级诊疗秩序已初步形成。

  年底前按病种付费不少于1000个

  在医改重点难点方面,将全面推广按病种分值付费,到年底各市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病种数不少于1000个,有条件的市可进一步扩大病种范围。广州、深圳要积极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

  今年10月底前,全省所有三级医院都要参与医联体建设,年底前每个地市都要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用2~3年时间实现医联体建设全覆盖。要充分利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有效手段,让集中在大城市的医疗资源更多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医疗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

  全省已组建345个医联体

  从今年起,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7500万在15个地市开展医联体建设。而今年7月省政府出台了相关方案推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其中包括推广深圳罗湖经验,组建医疗集团;推广县镇一体化管理经验,组建医共体;发挥专科优势,组建专科联盟;在边远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记者从昨日的会议上获悉,截至9月30日,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梅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云浮11个地市出台医联体实施方案,全省163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工作。全省共组建了345个医联体,其中医疗集团52个,医疗共同体111个,专科联盟102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6个,其他类型64个。

  段宇飞表示,目前全省医改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但全省综合医改和医联体建设还处于开局阶段。关于近期的重点工作,段宇飞介绍,在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上,尤其是45+3家中心卫生院升级为县级综合医院建设要重点落实,基层建设项目也将纳入省政府督办和人大监督。各地要提前实施人才储备,省里将组织多场人才招聘会,各市也要及时开展定向招聘活动。

  患者次均住院药费下降10%

  作为医改的重要内容,取消药品加成被寄予期望可让利于民,作为解决“看病贵”的突破口。目前全省所有公立医院于7月15日前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从最近的数据监测来看目前该举措推进平稳。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改革后七周(2017年7月15日至9月1日),参与此轮改革的14个市的次均门诊费用281.4元,较改革前四周(2017年6月3日至30日)上升2.6 %。次均门诊药费125.3元,较改革前下降7.0%。

  数据显示,以药养医有所改善,医生劳务价值逐渐得以体现。门诊收入药占比44.5%,下降4.6个百分点;技术劳务收入占比19.6%,上升4.1个百分点。患者次均住院费用12557.6元,较改革前上升1.3 %。患者次均住院药费3412.6元,较改革前下降 10.0%。住院收入药占比27.2%,下降3.4个百分点;技术劳务收入占比29.7%,上升3.8个百分点。

  今年全省医疗费用增幅要低于10%

  报告指出,珠三角地区2018年要率先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各地要高度重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建立公立医院费用公示制度,今年医疗费用增长幅度要控制在10%以下。

  探索药品集团采购模式有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去年7月,深圳启动了GPO试点探索。通俗地说,就是选定一家药企,将全市公立医院一年需要采购的所有药品“打包”后,统一交由其采购,并限定最高采购总费用。目前深圳已经实行药品集团采购(GPO),广州要抓紧制订GPO的实施方案,允许各地在省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和广州、深圳药品采购平台上采购,鼓励三个平台形成有序良性竞争的态势。

  省内其他市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以市为单位在省平台对议价品种组团、委托谈判采购;鼓励大型医疗机构在省平台对议价品种以医联体形式与企业谈判采购,推进医疗机构组团集中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