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护工与老人谈心。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波 摄养老院护工与老人谈心。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波 摄
东莞一家医养结合机构的护士照顾病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政 摄东莞一家医养结合机构的护士照顾病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政 摄

  重阳关注:医+养=?(下)

  从抗拒到了解,再到接受,最后点赞,佛山三水的程伯对进老人院这件事情的态度在几个月间发生了360度转变,特别是当老人院引进了几位退休老医生以后,程伯更是认定了老人院这个“好归宿”。在一些专家看来,如程伯这样逐渐接受“医养结合养老”的长者越来越多,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不仅仅是养老机构服务老人的“良心”,更重要的是专业水准。

  统筹/钟达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周文吉、严建广、黄子宁、鲍文娟、钟达文

  老人:

  决定权更多在子女和伴侣

  医养结合对于那些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人尤为有意义。这部分长者留在家中,必须由专人护理,否则,老人的生活就无法舒适。在东莞福星女儿家护理院,有个东莞户籍的96岁老奶奶,长期卧床,每隔50分钟必须小便一次。老人的儿子非常孝顺,自己在家照顾了两个多月,搞得心力交瘁,头发都白了很多。

  最后,还是这个老奶奶不忍心看到自己儿子那么辛苦,主动提出来找个好点的护理院。她的儿子和孙子最终把她送到了福星女儿家护理院,老人自己也很开心,她的儿子隔几天就到护理院看她。

  东莞福星女儿家护理院院长钟志勇说,他去过很多老人的家,“失能老人常年在家,想要生活得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很多老人的生活环境很恶劣,这倒不是说儿女不孝,而是老人常年吃喝在床上,屎尿在床上,是根本难以清理得干净的。而且,儿女、保姆不能每天24小时照顾”。

  一些失能老人,由于传统观念,刚开始是不愿意到护理院的。老人内心里更多的是怕别人说自己的子女不孝。护理院提出了“试住”的措施,老人可以先到护理院住几天,如果住得不舒服再回家。记者在福星女儿家询问了几个曾经“试住”的老人,现在他们都不想回去了。

  实际上,老人对自己是否入住医养结合护理院并没有多大的发言权,甚至很多人自己都没得选,决定权更多是在儿女或老伴身上。

  医养结合机构:

  “生意”冷热有别

  在顺德善耆家园一期项目的样板楼层中,前来咨询和参观的老人一批又一批。“我们有一批工作人员,像售楼先生、小姐一样,带着老人和其家人来看房间、介绍布局。”广东德耆慈善基金秘书长胡兴民介绍说。在项目接待室里,工作人员“一对一”和参观者围坐一桌介绍项目情况、房型及服务。在接待完后,工作人员带着客户走访实地环境,了解养老院中具体环境。

  “善耆养老院现在基本上已经有140多人确定入住了。” 胡兴民告诉记者,善耆这一个养老项目推向市场后,受到市场欢迎。其中单人床位最吃紧,胡兴民告诉记者,30个单人床位首期推出后,就有60多老人排队“抢”。

  另一些机构的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东莞福星女儿家护理院院长钟志勇介绍,他们设计床位200张,一期开放108张,试业近两个月来,目前入住的老人不到20位。这跟医养机构的东莞社保报销政策尚未最终出台有一定关系,但钟志勇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对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不是特别高”。

  “新莞人的接受程度要比东莞本地人高,年纪轻的要比年纪大的接受程度高,有疾病之后的接受程度会比没得病前接受程度高;一些老人还是觉得去养老院会丢子女的脸,一些子女也怕被人说‘不孝’;全社会对机构养老的氛围还不是很浓。”钟志勇说。

  专家观点:

  照护老人必须经过系统培训

  广东医科大学养老产业研究院院长谢培豪曾到日本等地考察国外的养老机构,也研究过很多国家的养老政策。他指出,“目前我们的社工、护工还不是很到位,经常只是陪老人聊聊天,或者送点吃的喝的,唱歌跳舞,让老人简单地开心一下”。

  在国内的养老院经常能看到的画面是,无法自主行动的老人瘫坐在轮椅上,流着口水,打着哈欠,没有一点精神。谢培豪说,“这些老人最大的问题是看起来不快乐,但要让老人快乐起来,参与进来,玩小游戏,一起活动,这必须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做得到。照护老人的爱心、决心和能力,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才能获得”。

  更让谢培豪纠结的是,在国外怎么照护老人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流程和标准,养老机构照护得好不好,第三方监管。“但我们没有标准,照护老人成了‘良心活’,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一点,或者偷懒,没有区别。很多看护老人的阿姨的‘原则’是不出事就好”。

  设置在罗湖区福利中心的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专科医院是全国首家以服务福利院中心养老老人为主的老年病专科医院,院长邱传旭本人对医养融合有深入研究。他表示,养老应以老人的需求为中心,出于人性化的考量,“有些老人因为缺乏照料或自身疾病原因必须住在机构,而社区养老则是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两者之间的模式,适合于亲人不在或家里生活不便的短期托养。但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人的选择,也是养老模式的主流。”

  邱传旭说,之所以推行医养融合在于提倡健康养老,是对老人基本生活之外健康保健和心理的塑造,“养老不是‘圈养’,而是让老人有实际行动能力,尽量不脱离主流生活圈子,也帮助其自主生活,这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也体现老人的自身价值”。

  他表示,未来几年,90%的居家养老将会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

  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新会区幸福寿星安老之家负责人建议,要强化政府主导,增强多部门协同。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医院与辖区内的养老院实行医疗对接,提供医生上门诊疗服务,提高老人医疗保障。其次,对有能力在院内开办医疗机构的养老院,要做好开通医保的政策支持,纳入医保联网结算。对养老机构中的内设医疗机构实行有条件的全部纳入、有资质就审批的政策。最后,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晋升政策,增强养老服务岗位吸引力。

  “医养结合”应该如何推广?记者采访了佛科院教授张喜平。张喜平表示,推行“医养结合”目的在于解决市民看病难的根本问题。“它不仅是提升服务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为医院减压,给医改带来一定的空间。”张喜平说。

  张喜平表示,“医养结合”探索的模式和推广也要因地制宜。“一般而言,不少民办医养结合机构收费较高,不适合在社区中推广。而服务针对性强、惠民性质的医养结合,可以公办医院合作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落地,这样更为普惠。”他说。

  张喜平对民营资本探索“医养结合”持审慎态度,一方面他觉得,民营资本的参与可以激活“医养结合”推向市场的活力;但另一方面,他认为需要部门把好“准入”条件关,制定监管条例,避免出现医疗资源浪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