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易灵敏、陈昊
尽管出生才一个多星期,小宝(化名)却已经经历了很多事。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她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膈疝,随后被确定为重症,脾脏、结肠、胃脏穿过膈肌上的大洞,进入胸腔,左肺被“压没”,心脏也被“推”到了右边胸腔,一出生就出现呼吸困难,需要上呼吸机。
先天性膈疝是因胚胎发育异常,导致膈肌缺损,部分腹腔脏器进入胸腔,伴有同侧及对侧肺泡、支气管及肺血管发育不良的“综合征”。目前病死率约为30%,重度先天性膈疝的病死率约为50%~60%。先天性膈疝的发病率为1/2000~1/5000,以2015年广东出生人口119.95万人计算,广东省一年出生84~300例先天性膈疝患儿。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近两年收治61个患儿,52人经过手术后存活,存活率达到85%。
经过和医生的多次沟通,小宝的爸爸妈妈决定给小生命一次机会。而医生们也决定接受挑战,在小宝出生后第四天,在小宝戴着每秒钟振动超过10次的呼吸机的情况下,为她进行了微创手术修补膈疝,“就像坐在一个振荡器上做手术,对手术的稳定性要求很高”,据悉,这在全国还是首例。
11月20日,小宝在出生第四天时,接受了微创手术。医生在她的胸腔上打了4个0.5厘米~1厘米的小孔,用手术器械将结肠、脾脏、胃脏小心翼翼地从胸腔挪回腹腔,再用生化材料制作的隔片修补膈肌上的疝孔。
记者从内镜拍摄到的手术视频看到,整个手术视野内的器官都处于快速振动的状态。该院新生儿科医生何秋明说,一般轻症先天性膈疝手术一小时就可以完成,这一场手术做了接近三个小时,“感觉特别累”。现在,小宝已经换上了普通的长频呼吸机。
医生预计小宝两岁后可以恢复到和正常孩子差不多。医生感叹,随着医学的发展,有很多产检查出的疾病其实都已经有办法对付,有挽救的价值,“不一定每个孩子先天都是完美的,但挺过去后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