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日,曾因人手紧缺而停诊4年的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岭南医院)24小时儿科急诊重新开诊。广东省各地都存在儿科收治儿童传染性疾病能力不足的问题。 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通讯员 许婉 张成/摄 ■去年12月2日,曾因人手紧缺而停诊4年的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岭南医院)24小时儿科急诊重新开诊。广东省各地都存在儿科收治儿童传染性疾病能力不足的问题。 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通讯员 许婉 张成/摄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明日开幕,不少提案聚焦医疗问题,有政协委员建议——

  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将于1月12日开幕,近日,各民主党派相继举行提案情况通报会,介绍拟提交省政协大会的集体提案和委员提案。新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医疗问题仍是今年提案的聚焦点之一。有省政协委员提出,目前对肿瘤早筛的战略认识不够充分,缺乏统一的肿瘤早筛体系及足够的政策支持、引导,建议建立肿瘤早筛分级体系,并将成熟防癌体检项目纳入门诊医保支付范畴。

  ■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问题

  对肿瘤早筛

  缺乏足够政策支持、引导

  建议

  在广东省率先建立

  肿瘤早筛分级体系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广东省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周清介绍了《关于在我省率先开展肿瘤早筛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她介绍,广东省2017年肿瘤登记地区监测数据显示,全省肿瘤登记地区每10万户籍人口中,有273人被诊断患有恶性肿瘤,162人死于恶性肿瘤。

  肿瘤的早筛早诊早治疗对提高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广东省的肿瘤早期筛查工作在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对肿瘤早筛的战略认识不够充分,缺乏统一的肿瘤早筛体系及足够的政策支持、引导。社保体系不能覆盖肿瘤早筛费用,未能利用社保支出对疾病预防控制作出正确引导。其次,各地医疗水平不齐,公立三甲医院由于人力、技术等限制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而在医疗不发达地区或基层医院则容易出现误诊误判。医疗机构现有的全方位的肿瘤早筛方式(肠镜、胃镜、CT、核磁、钼靶等)复杂繁琐、周期长、成本高,对普通群众来说,定期进行早筛检查很难实现。

  因此,提案建议广东省率先启动肿瘤早筛体系建设,建立包含人才、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全方面、系统性的肿瘤早筛分级体系。相关部门支持泛癌种早筛产品的研发、推广及普及,把成熟防癌体检项目纳入门诊医保支付范畴。

  “与疾病发生后的治疗相比,提前介入预防不仅可以挽救更多生命,成本投入更是远远低于治疗。建议将成熟防癌体检项目纳入门诊医保支付范畴,提高人民群众参加癌症早筛的积极性。”周清说。

  问题

  全省新生儿出生缺

  陷防治体系被削弱

  建议

  以珠三角为试点

  建立新生儿大数据平台

  《建立新生儿大数据平台,助力我省实施健康儿童行动计划》是今年致公党广东省委会的集体提案之一,该提案的执笔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医师梁红长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她向新快报记者分享了自己接手的一个案例。

  此前,揭阳市一名新生儿被诊断出黄疸,家长辗转社区医院和当地的大医院,最后的结论是治不了。家长连夜开车将孩子送到广州找到梁红,经过12小时的治疗,这个孩子还是失去了生命。梁红痛心地说:“黄疸完全是可控的,如果有一个全省的数据平台,及时监控、转诊,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梁红认为,目前,广东省医护人员的短缺和产后随访的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一定程度削弱了全省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该提案指出,我国早产儿分娩量居世界第二,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发育指标落后的发生率高达 50%至80%,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干预,这些小孩的体能、智能和健康状况与其他正常小孩将有明显差距。他们的生长发育指标需要有效的不间断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但每年庞大分娩量以及随之而来的繁重随访任务, 一定程度影响了新生儿健康监管的效率和质量。据统计,仅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 年全年分娩量已达到32202人,而其新生儿专科医生只有46位,能够出诊随访的医生只有23位。目前大部分社区医院的新生儿随访内容陈旧不够全面,缺少针对高危儿的重点随访项目。鉴于基层医师知识水平有限,对特殊疾病和高危儿、早产儿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案和反馈机制,与上级医院转诊的链接体系也不够紧密,容易导致部分有疾病的新生儿延误治疗。

  另外,我国新生儿体格的相关标准仍未更新。广东省新生儿保健数据多数只记录在保健手册中,没有进行数据集中和分析,因此很难实时获取当前婴幼儿发育指标等内容,缺少有效的儿童健康信息跟踪及监控手段。

  提案指出,建立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新生儿健康大数据平台已具备良好的技术条件和群众基础。具体建议包括以珠三角地区为试点,逐步搭建广东省新生儿健康大数据监控平台,建议由省卫健委牵头,联合珠三角有条件的地市试点搭建新生儿大数据健康监控平台,后续其他地市视情况逐步接入。平台可根据新生儿家庭信息及其健康数据,将婴幼儿分配到就近的社区医疗机构,并为社区医生提供规范化的指导建议。

  此外,构建大数据平台健康监控和反馈提醒机制,针对新生儿当前状态给予合理建议或未来预防措施,同时制定相对应的防疫计划时间点。当平台获得新生儿健康异常数据后,通过微信等方式通知患者及时到指定地点就医,并提供自动反馈和提醒功能。可根据新生儿分布在各区域的数量来进行大数据分析,以便动态调整各社区医院医生数量配比,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建立广东省儿童发育指标,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全省各地市新生儿保健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逐步完善广东省儿童人群健康数据样本,为广东实施健康儿童行动计划提供有力的支撑。

  问题

  医院收治能力不足

  传染病患儿住院难

  建议

  尽快在广东各地市

  建立儿科传染病区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常委、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去年关注的是儿科医务人员短缺的问题,今年则关注传染病患儿住院难的问题,他建议尽快在各地市建立儿科传染病房。

  陈运彬介绍,今年6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医院出现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爆发事件及此后出现的两起儿科院内感染爆发,暴露出广东省各地儿科接收和救治儿童传染性疾病能力不足的问题。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省只有广州、深圳和佛山设有独立的儿科传染病区,其他地市均没有独立的儿童传染病区,儿童传染病人一般和普通病人同病区住院。以广州市为例,在主要收治儿童传染病的广州市第八医院,儿科病房只有50张床(主要服务广州市的儿童),广州市妇儿中心感染科病床数也有限(40张至50张床)。

  陈运彬说,全省各地均存在传染病患儿住院难、诊治水平低、危重症转诊难的问题。“此外,普通的儿科医护人员没有专门的传染病儿就诊诊室,且普遍缺乏传染病的防控技术手段,在诊疗过程中面临继发感染的风险,每年都有医护人员接诊或护理传染病儿后患病”。

  对此,他建议,由省或各地市财政拨款,尽快在各地市建立儿科传染病区(有条件的应建设传染病医院),可按照国家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在当地儿科规模较大的综合医院或妇幼保健院建立50床以上的儿科传染病区,平时用于集中收治当地水痘、麻疹、伤寒、痢疾、肝炎等普通传染病患儿和当地儿科院爆发需要隔离治疗的病人,同时提高各地结核病院的儿科诊治水平。

  陈运彬建议,辖区内其他医院重在筛查病人,一经确诊或高度疑似,均集中收治于传染病病区(院),各地需要转往省级救治中心治疗的重症患儿要先请省级救治中心的专家来院评估,符合转运条件的病儿才进行转运,以减轻省级救治中心的压力,减少传染病扩散的可能。同时,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培训和储备经过传染病诊治培训的1名儿科医生和2名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