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黄林丛 徐晓璐)海洋科学考察添新利器!昨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下水暨命名活动在广州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举行,该新型科考船被命名为“实验6”号,预计明年入列服役,是未来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海上科技平台。据悉,新船下水将极大提高我国深远海的科考能力。

  新船命名为“实验6”

  中科院广州分院院长吴创之,中船黄埔文冲董事长盛纪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原所长、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张偲,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副所长(法定代表人)龙丽娟,党委书记、副所长詹文欢等出席活动。仪式上,吴创之宣读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发来贺信,张涛在贺信中说:“希望以新建科考船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率先行动’计划,不忘‘科学报国,科研为民’的初心,牢记‘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使命,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了解,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被命名为“实验6”,龙丽娟表示,“新船下水将极大提高我国深远海的科考能力,标志着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科考事业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詹文欢在致辞中表示,作为重要的海上开放共享平台,“实验6”将填补我国中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的空白,完善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和中国科学院科考船队功能序列,成为我国一个先进的新型海上移动实验室和探测装备的技术试验平台,提升我国海洋探测能力和数据样品获取能力,助力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奠定重要的基础。

  将提升我国对南海岛礁区探测能力

  海洋科学考察船一直都是人类认知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探测与研究海洋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平台、基本工具与载体。据了解,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是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8年11月正式开工建造。今年初受疫情影响,“实验6”号复工复产延后。为保证船舶建造进度,每天持续为“实验6”号项目投入的人力多达350人,保障了船舶建造进度。根据建造计划,预计明年入列服役。

  “实验6”总投资5.175亿元,设计总吨3990,总长90.6米,型宽17.0米,型深8.0米,最大速度16.5节,续航力为12000海里,定员60人,自持力60天,是一艘采用国际最先进设计理念,科考能力突出的特种用途船舶,探测手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验6”号下水后将进行舾装、内装等工作,争取在今年12月船舶舱室全部装修完毕并完成系泊试验等工作。

  据介绍,设施完备、功能先进的“实验6”号将提升我国对南海岛礁区与深远海大洋的探测和基础数据获取能力,同时帮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提高海洋探测能力,完善观测手段,开展联合海洋调查,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灾害预警预报、防灾减灾;培训海洋调查人员,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其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我国海洋科学考察极其重要的开放共享平台,对于提高我国海洋探测能力和数据样品获取能力,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油气矿产和生物基因资源,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