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2月28日电(记者魏蒙)“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借于2月25日举行的珠海市客家文化研究会首届会员大会,来自粤、闽、赣、川、桂,及港澳台地区的逾400名客家籍专家学者,不但共话客家情意,而且就珠海地区的客家文化渊源及现状,深入进行了交流。
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的珠海,唐宋以前,西北江三角洲的滨海线处于五桂山(今中山市境内)以北,其全境为散落在珠江河口外的偏僻海岛。公元前221年隶属南海郡番禺县,汉朝隶属番禺县,晋至陈朝隶属东官郡,隋朝隶属宝安县,唐代隶属东莞县。宋朝以后,因这里盐业和银矿业兴旺,开始在山场村设置香山镇。至绍兴二十二年(1152)设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沿至元、明、清三代。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在明清时期,珠海市就有大量客家人从梅州、河源、韶关、清远、惠州、揭阳、江西、广西和福建迁入,根据近来《珠海村情》记载,客家村落多达98个自然村,本地客家人口36万,目前新老客家总人数占珠海人口的四分之一。”珠海市客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骆伟声说。
鉴于此前挖掘研究、编写提炼珠海客家人的迁徙史、变迁史、创业史的窘状,梅州嘉应学院院长肖文评认为,深入研究珠海的客家文化,有助于为珠海填补广东省最大三大族群(客家、广府、潮汕)之一的客家文化研究的空白,也有助于珠海的文化研究向着多元化、深层次发展。
赣南师范大学教授温春香认为,不仅在珠海,在不少地方的历史较为久远的客家村落和人文根脉已逐渐消失,抢救和保护客家文化遗产已显得相当紧迫性和可行性。因此,她希望在珠海的同行,能与海内外携手共同编撰《珠海客家史》、拍摄客家文化纪录片、成立客家文化书画院、举办客家文化美食节和主题论坛、举行客家文化歌舞文艺晚会、打造客家文化产业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多项举措,弘扬发展优秀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