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难下沉基层公立医院

  
图片  名医坐镇执诊,成了各家高端民营医院最大的广告噱头。

  多点执业政策的重要初衷,是大医院的好医生下沉到基层医院,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就提出,“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但从目前情况看来,医生们大多流向的是给钱多、条件好的高端民营医院,并没有真正下沉到基层公立医院,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基本没有医生把多点执业点定在我们这里,只是通过本来就有的会诊、帮扶机制,邀请一些大医院的医生来出诊。

  ——某区一级

  公立医院负责人

  只要医生还跟原单位有劳动合同,还属于原单位,不是真正的自由人,就不可能彻底地多点执业,也不可能下沉到基层医院。

  ——某医疗机构负责人

  如果到基层公立医院多点执业的诊费允许提高,病人多付一点钱,一部分给医生,一部分给执业医院,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不就是三赢的局面吗?

  ——某三甲医院

  骨干医生”

  基层医院为何

  吸引不了好医生?

  原因1

  给钱少没吸引力

  大医院医生难下沉基层医院的原因,首先是收入问题。“多点执业本来利用的是医生本职工作之外的休息时间,当然要收入倍增,才有吸引力。”一名区级医院负责人称,基层公立医院的挂号费、诊疗费是不能自由上浮的,挂号费就几元钱,“医院不可能自己掏钱补贴医生,怎么可能吸引到医生来呢?”

  一名三甲医院的骨干医生也认为,目前好医生不能下沉到公立基层医院,还是因为制度设计上有缺陷,“如果到基层公立医院多点执业的诊费允许提高,病人多付一点钱,一部分给医生,一部分给执业医院,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不就是三赢的局面吗?但目前的体制下,基层公立医院是完全没有权利定价的。”

  原因2

  设备硬件跟不上

  医疗机构负责人分析,基层医院承接专家的能力也是目前多点执业推进的绊脚石。业界大牌来操刀,结果手术设备、硬件设施和合作团队跟不上,那也会制约多点执业的深入开展。

  该负责人称,“不能专家开完刀了,后期护理却弄砸了,那是病人、专家和新执业医院的三输局面,甚至还会殃及该专家第一执业医院。”

  原因3

  不能满足专家追求

  实际上,对品牌医生来说,对第二执业点的选择,不仅只是赚钱,也看重平台和品牌。

  选择诺亚诊所作为第二执业点的潘医生,本身已是某三甲医院的超声科骨干,他与其他9名三甲医院的超声科骨干医生组成了一个超声医生团队,“对第二执业点的选择首先是品牌,没有不良记录,这个品牌要得到我们团队的认可,大家觉得能在这个平台把自己的品牌做开。”

  在大医院,超声医生通常居于幕后,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也非常重要,“诺亚认可超声医生的价值,承诺将超声作为重点项目、重点科室来发展,并单独包装宣传打造超声团队。”

  另外,医生也有追求,不少医生已厌烦在大医院一天看上百人,没有时间跟病人好好沟通,病人没有好的看病体验。“在诺亚诊所,只需要看公立医院1/2~1/3的病人,我有足够的时间跟病人慢慢沟通,保证病人的体验感很好,我自己感觉也好。”

  探讨

  问题1

  多点执业会大量带走病人吗?

  名医到其他医院多点执业,会带走病人吗?目前看来,对于技术强、实力高、人满为患的优秀三甲医院来说,短期内并不会有这样的威胁。因为在多点执业之前,名医们其实也通过会诊、专家指导等多种途径到其他医院“走穴”,病人跟着医生走,并不是从多点执业以后才有的。

  在现行的人事制度下,公立医院医生仍然是“单位人”,领全职员工的工资,担负着全职员工的工作量,编制、晋升、养老、科研等全与公立医院息息相关,在这种医疗体制之下,医生资源真正流动起来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有三甲医院院长直言,医生多点执业是一个发展方向,但从现实来看,只要医生还是“单位人”身份,多点执业推广就有相当难度。

  问题2

  医生本职工作是否会受影响?

  现行制度规定,多点执业的医生不能影响本职工作,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因此,有能力、有精力多点执业的医生仍然是少数。

  大医院病人多,医生不堪重负早已不是新闻。以中山一院为例,一年接待的门诊数超过460万人次,平均每天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专家每天平均要看40多个病人,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由省卫生和计生委牵头调研的一项报告指出,7390名被调查医师中,51.10%的医师几乎每天下班都会被拖延,越是级别高的医院、越是临床一线的医师越难按时下班。

  能够多点执业的医生基本上都是医院的专家、骨干力量,他们不仅要给患者看病,还要搞科研、带团队,这些都要纳入考核,医生们如果不在单位认真工作,难以完成日常任务。而这也是导致绝大多数医生分身乏术,难以有精力多点执业的重要原因。

  记者观察

  单纯门诊型更迎合多点执业需求

  记者观察发现,虽然高端民营医院都在抢大型公立医院的名医,但如此集中,能一次从两所顶级妇幼医院挖到30多名医生的,目前看来只有诺亚。而且双方建立了手术病床的绿色通道,可见两所大型医院是合作态度。广州知名的民营医院都在挖大型公立医院的“墙角”,为何偏偏是诺亚胜出呢?

  “诺亚只开门诊,没有手术室和病房这种模式,也许是受到大医院院长欢迎的原因。”一名民营医院的高层分析,“对于大型公立医院来说,一个专家的挂号费才9元,门诊病人多,压力大,是不赚钱的,真正赚钱的是手术、用药、检查等。诺亚只开门诊,手术病人还是要回到公立医院,跟大医院不是竞争关系,而且还出钱帮忙打造医生品牌。双方不是竞争,而是某种程度上的互补,大型公立医院当然何乐而不为。”

  因此,从未来趋势看来,公立大医院的院长们对科室齐全、从门诊到手术病房一条龙的医院型多点执业“严防死守”,但对门诊型的多点执业点,却可能愿意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