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疯狂学而思”引爆了家长群。几乎每一个家长群里,都在热烈地讨论着,甚至在要不要报“学而思”的问题上,争出了“火药味”。推崇者说,没必要“妖魔化”教辅机构,那里并非每个孩子都苦着脸没完没了地学。反对者说,家长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才会把上辅导班当成是需求和快乐。“起跑线”越画越早,“小升初”的焦虑蔓延到了“幼升小”。而那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家长,内心要很强大才能岿然不动。有中学校长表示,孩子在辅导机构所获得的提升,是在提前消耗、增负的情况下获得的,不符合教育规律。他呼吁,教辅机构不应取代学校的学科教育功能。

  文/ 广州日报记者刘晓星

  妈妈说,“牛娃”之上还有“超人娃”,所以我要去上课外班。

  故事一:幼儿园牛娃如云 孩子学了也难赶上

  “我儿子都四岁半了,学啥都没个样子,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特长。”陈曦(化名)说。陈曦从小受到精心培养,学英语、钢琴、舞蹈,小学到高中都是学霸,名校毕业后进入大型国企,人生路走得很平顺,她对儿子的要求就是“不比我差,能自食其力,买房不靠我就更好”。儿子八个月时,便被送进了一家国际早教机构,进行“脑神经开发”,上到三岁共花了2万元。儿子一岁多就能背十多首唐诗,开朗嘴甜,让邻居啧啧赞叹,这让陈曦很是自豪。

  等孩子上幼儿园后,陈曦才发现“人外有人”。小家伙通过摇号进入了一所公办名园,幼儿园里牛娃如云。“你以为孩子跑得挺快,一抬头却发现别人的孩子都在飞。”陈曦说,有的孩子能认出绘本上的文字,有的出生就接触双语环境,还有的从小班开始请数学私教。陈曦也没闲着,孩子三岁时,她给孩子报了美术班,四岁时,又报了机器人课程和击剑课程。不久前,她还请来数学私教试课,然而试课后,老师委婉地说:“孩子这个程度,在同龄人里弱了一些,平时可以让他多接触数字。”这让她感到很挫败,一些同龄的孩子已是“学霸范”初显,可儿子无论学什么,都还是处于“打酱油”的水准。

  故事二:“我没有逼,孩子就是喜欢上课外班”

  “现在好多父母都觉得我这样把孩子逼得太紧了。我就问一句,如果孩子小升初时,被派到了比较弱的初中,他们会不会抓狂?”林莉(化名)说。大女儿丁丁在今年四五月时,挤进了一所热门民办小学,七岁的小人儿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学3D打印课程、上钢琴课、学英语、学大提琴、学数学、练击剑。除去这些,林莉和丈夫每晚要轮流辅导丁丁的数学和英语。

  对于丁丁,林莉非常满意,“女儿英语对话已经没有问题,英文版迪士尼动画片也能听得懂。照这个程度,她到初中应该就能达到英语四级水平了。”在辅导机构里,丁丁数学进的是提高班、英语进的是尖子班。“秋季期中测试,就差了一分,没升上尖子班,小家伙还挺不服气的。”林莉有些惋惜地说。

  辅导机构近期会新开设语文课程,林莉已经时刻准备着报名,让女儿参加分班考试。“好多人说我被辅导机构洗脑了,我觉得他们有误解,甚至妖魔化了这些辅导机构。你们怎么知道孩子就一定不快乐?”数学课,林莉都会坐在教室后面听,对于课堂教学的方式,她很是推崇。“讲排列组合,老师会让孩子看西游记动画片,然后设置各种排列组合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去设计唐僧师徒应该怎么走。我从来没有逼孩子,如果孩子不开心,我也不会让她去上。”林莉说。

  故事三:“父母不陪着上课,就教不了孩子”

  正在读初二的浩浩(化名)是一名超级学霸。就读于广州四大公办名校之一,浩浩从入学至今,没有跌出过年级前五。他三年级进入学而思,就考进了四年级的数学超常班。小学五年级时,浩浩考进了市奥校高端班。浩浩妈妈余女士说,当时奥校的排名就是华附奥班的参考指标,从五年级到六年级,考了十多次,虽然排名没有公布,但成绩好的孩子,在小升初时都收到了名校的通知。后来,市奥校停办了,浩浩便一直留在了学而思的数学集训队,上初中后,又考入了物理集训队,英语也在最顶尖的“国际班”。每个周末都泡在里面了,三个班共九个小时,每隔两周还要加上一次习题课。“机构根据孩子的水平设不同的班,分别是普通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集训队,能进入超常班和集训队的,都是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机构会组织考试,淘汰成绩最末位的一两个人,孩子为了留在班上,会非常努力学习。”余女士说。浩浩上了初中后,父母对他的数学辅导基本是无能为力了。每节数学课,浩浩爸爸都要跟着听。“一定要从三年级就开始跟听,不然到了五六年级,根本教不了。”余女士说,浩浩对各种班没有抵触情绪,反倒兴致盎然。

  故事四:能力不应以小升初、中高考来判定

  小二家长覃女士说,上小学之前,给孩子报过兴趣班,但都是体育、艺术类的,学什么也是孩子选的。孩子没有报过学科兴趣班,也没有专门进行幼升小衔接辅导,孩子上的公办幼儿园,没有提前认字、学拼音、学算数,每天就是各种玩。因此到了幼升小时,孩子只认识几个常用字,会写名字,算10以内的加减法。覃女士说,自己要求不高,上小学后并未明显感觉孩子跟不上。除了班级家长群,她没有加入其他家长讨论群,因为不想被“洗脑”,也没有要求孩子以后一定要上多好的学校。“我是那种除了孩子,也要活自己人生的妈妈,我的观念是,一个人的培养和成长是否成功,别说什么小升初和中考了,连高考都无法评价。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应该在他进入社会十年后,所以,基本不会为了阶段性的得失而纠结。”她说。

  专家说法

  重点中学校长:教辅机构不应越俎代庖

  某重点中学校长表示,近几年来,教育部一直在要求给学生减负。一些辅导机构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需要。事实上,学校里的教育可以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当然,个别跟不上或者吃不饱的孩子,有个性化需求,要另外学习,都可以理解。但如今,个别辅导机构受到了近乎疯狂的追捧,这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那些成绩明明不错的孩子,还要去辅导机构,无非就是要提前学,加大难度地学,花了精力、时间、金钱,成绩肯定会提升的。但这并不代表,去这些辅导机构就是对的。

  他表示,从长远来讲,这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因为希望进步、成功、有求知欲,很多孩子对辅导班不抗拒,甚至感到挺快乐,但一些孩子可能已不知道如何通过正常渠道发展自己了。

  这也给学校教育带来困惑,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他强调,他不是反对教育辅导机构,而是主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各司其职。辅导机构要做的不是代替学校,把学校教授的知识提前加难,而是弥补学校教育在个性化方面的短板。同时,教育辅导机构的主攻方向不应该是学科,而是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培养孩子如何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等。

  机构声音

  学而思:不是饥饿营销是好老师开班少

  学而思广州分校校长李晋表示,学而思的定位是全科培优机构,除了数学,还有物理、化学、生物、英语、语文等学科。主要做的是分层教学,给学生们提供学校以外的多元化补充。也正因此,学而思有严格的入学分层测试。“我要澄清一点的是,很多家长认为这是晋级考试,但我们的定位是分层考试,以确定学生处于哪个学习层次,再进行分班。不同学校,学习层次接近的孩子聚在一起,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互相帮助,这样老师讲解会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他说。

  李晋表示,确实听说过有家长为了把孩子送进学而思的超常班,甚至集训队,而不惜在外面请私教,对这种做法他认为并不可取。“我们不主张盲目地给孩子上难度,如果孩子的能力没有达到,即使挤进了超常班或者集训队,学起来也会痛苦。”李晋说,能进超常班或者集训队的孩子是少数人,尤其是集训队,一个学科、一个年级,全广州也就40个人左右。大部分的孩子无须以此为目标,而是应该注重在自己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而对于家长反映强烈的报名难的问题,李晋表示,并不是学校在进行饥饿营销或者有意折腾家长,确实是有一个好老师才开一个班。针对这一问题,未来学而思将会通过开发在线教育产品等方式,满足更多需求。

  卓越:家长的焦虑不应全归因于培训市场

  卓越教育校长周贵认为,家长的焦虑情绪不应该简单归因于教育培训市场。“不能说过去都不补习,现在都去补习了。事实上,在十多二十年前,好多公办学校周末都要补习,因此补习文化并不是由于教辅机构出现后才有的,而是需求本来就存在,公办学校不允许补习后,教辅机构填补了这一块空白。”周贵说。早期的教辅机构,更多的是基于提高的需要,而非拔尖的需要,也就是针对“学困生”,希望通过补习,让他们跟得上学校的进度。类似于一个健康保健的概念,哪个地方不舒服,就按摩一下。学生哪个地方薄弱、欠缺,就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以前的补习更多是立足于与学校同步,而不是超前。但是渐渐的,一些牛娃想扩大自身优势,又或者是希望在同水平的学生中再度脱颖而出,也去开小灶,而且这样的尖子生越来越多,在某种程度上,便加重了家长们的焦虑情绪。

责任编辑: GD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