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四号线南沙客运港站彷如在海洋里一样。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摄置身四号线南沙客运港站彷如在海洋里一样。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摄
南沙客运港站站厅正中央有一艘巨大的宝船。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摄南沙客运港站站厅正中央有一艘巨大的宝船。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摄

  地铁站化作一望无际的碧蓝大海,一艘“宝船”登陆站厅,点点白色灯光如海鸥翱翔……月底就要开通的地铁新线,每条都有岭南文化主题站!昨日,记者来到四号线南延段的南沙客运港站探营,车站全面融入了海洋、宝船、海鸥等文化元素进行设计装饰,令乘客犹如置身大航海时代的起点,将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的远行。

  广州地铁表示,除了四号线的南沙客运港站、十三号线的南海神庙站、九号线的广州北站、知识城线的知识城站,将一同打造为岭南文化主题站,再现海丝之路、醒狮、山水石、汉字等岭南文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李天研 通讯员叶子川

  南沙客运港站:

  “海天一色”恍如置身海洋

  当地铁4号线在南沙客运港站停下,屏蔽门缓缓开启,澄澈的蓝逐渐占满整个视野。广州地铁设计院设计师王昕告诉记者,根据南沙客运港的地标意义,该站设定了“一带一路”的主题,重现广州海丝之路。

  短短200米的地铁通道内,天花、墙面、地板均采用了不锈钢螺旋带状造型,勾勒出梦幻的纯蓝的“时光隧道”。站厅的墙柱面也经过了独特的设计,上部反射“天空”,中部通过渐变肌理形成“海平面”,下部反射“海洋”,彩釉玻璃、复合透光石材面板和地面的蓝色天然石材相互映衬,海天连成一色。有参观者感叹:“这里简直是一个艺术空间。”而海鸥状灯具纯白的灯光在“海面”的反射下,更给这片“大海”增添了创意与活力。

  “这里的设计不光注重美感,还注重实用性。”王昕指着站厅正中央一艘巨大的宝船说。该船船身嵌入了二十台背对背的自动售票机,船尾则是便民商铺。“这艘船造型以郑和宝船为原型进行设计,大家上船(地铁)还要先买船票。”王昕打趣道。

  广州北站:地铁站多了几头醒狮

  深入挖掘岭南文化内涵,重点展现站点背后的“故事”,是今年年底开通四条新线设置文化主题站的核心思路。那其他三站有什么亮点呢?地铁工作人员介绍,各个文化主题站均呈现出前卫的艺术创意基调,但风格不一,各有千秋。

  九号线一期的广州北站的文化主题是“狮舞南粤”,2009年花都区政府公布南狮入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车站选用镂花的施工工艺,挑选出不同颜色的人造石拼成城市的剪影和珠江的河流以及舞狮头。视觉感官的巨大冲击下,营造出醒狮舞动、鼓点声声的氛围。

  十三号线的南海神庙站因应“历史”这一主题,通过大量的山水石来展现“海不扬波”的海上场景,地面透彻的白色石材与缓缓的红色波浪图案石材如同平静的海水在脚下静静流淌,营造出海上和神庙中烟雾缭绕的神秘场景。

  知识城线的知识城站采用“智·荟”为主题,采用铝合金书卷描绘广州城市边际线,让人感觉如置身在珠水之畔一般,配上点缀的LED灯光,一番书卷的气息扑面而来。与此同时,现代城市文明与智慧以“纸张”为载体,用“现代建筑”表达,两者相互交织碰撞。

  市民:太梦幻了

  王昕介绍,四个岭南文化主题站在材质的选择上,比之前有突破,按照不同的岭南文化主题,引入了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呈现,力求表现文化元素多元化。

  广州北站为了配合醒狮的元素,将纳米石3D打印、人造石、玻璃等材料,以文化墙的表现形式呈现。南海神庙站则以传统的石材为材料打造整个文化主题站。为了体现知识的现代美感,知识城站就以大量的铝合金和LED灯具来打造文化主题站。南沙客运港站为了突出海上丝绸之路,运用艺术石材、文化雕塑和艺术灯具等多种材料,对车站进行全新的包装设计。

  据悉,此前广州地铁已在六号线和七号线多个地铁站设置文化墙。但与以往六号线和七号线的设计思路不同,本次的四个岭南文化主题站并不拘泥于“文化墙”这一传统方式,而是既有文化墙,更有由点到面乃至整个车站立体设计的创新设计。

  “太梦幻了”“好有诗意”“这真的是地铁站吗”……当广州地铁向公众公开了岭南文化主题站的照片时,不少市民都给这四个站点点赞。“团一大广场站的文化墙我每次路过都看,因为它把这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再现出来,很有人文情怀。”家住白云路的市民罗先生说,“看照片,这些站的‘3D’感觉更棒,历史的代入感很强。”

  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南沙客运港站、南海神庙站、广州北站和知识城站的文化主题站已经基本完成,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广州地铁也将在今后开通的新线的部分站点装饰设计中延续历史文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