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教练和自闭症孩子在泳池边交流。潜水教练和自闭症孩子在泳池边交流。
自闭症孩子和教练在水底下跳棋。自闭症孩子和教练在水底下跳棋。

  3月28日,21岁的永浩从海珠区拿着鲜花转一趟地铁,将鲜花送到了佛山的顾客手中。永浩是一名自闭症患者,和很多自闭症患者家长一样,廖妈妈一直为孩子的未来担忧,直到这天,永浩实现了人生第一次独自坐车跨市。“我从来没想到他可以这样。”廖妈妈很开心。

  自闭症群体在国内逐渐被重视,然而,当“星星的孩子”长大后,又该如何融入社会呢?“希望儿子的改变能给身边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带去正能量。”廖妈妈说。

  “永浩是广州自闭症群体里的‘明星’!”陈良宝是永浩的朋友,在他看来,这个孩子的成长给不少家长带来了希望,“以前永浩情绪很容易‘爆’,最严重时自己抓自己,还打人。现在,改变太大了!”

  “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他的状态越来越好。”回想过去,廖妈妈认为,儿子在幼儿园阶段走错了,“我应该坚持让他读幼儿园,过集体生活”,进行康复训练,直到6岁时完全确诊自闭症。事实上,永浩只念了一个多学期的幼儿园,没有完整的集体生活,才导致后面上小学更难以融入人群。

  陈宝良回忆当孩子自闭症确诊之后,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天塌了”,面对自闭症孩子,家长心力交瘁,孩子举止怪异难交流,发育迟缓,使很多家长背上沉重的精神和经济的负担。

  永浩2016年职中毕业后,廖女士一度担心儿子的未来。当时80多岁的爷爷病倒搬进他们家住,夫妻俩都要上班,“无业”的永浩负责照顾爷爷:帮忙推轮椅,中午做点简单的食物。也就在那一年8月,周末带永浩上广州市少年宫课程时,廖女士听说有个公益组织叫“心潜”,正免费招收自闭症孩子学习潜水,“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廖女士没有犹豫就报名了。在她看来,什么都可以试一下。

  带着自闭症患者在水下融入社会

  3月下旬的一天,永浩根据潜水教练的指示,娴熟地在泳池底部写字。如今,潜水已成了永浩生活中最大的兴趣之一。陈良宝除了是永浩的朋友,还是他的潜水教练。

  身为两个自闭症孩子的父亲,陈良宝从六年前开始尝试让儿子穿上水肺装备在水底潜水,调整呼吸,控制情绪,“结果收效不错,他们的注意力和情绪控制都得到很好的改善”。虽然目前国际上没有任何人做过潜水对自闭症影响的专业研究,“仅有寥寥数篇文章描述过成年自闭症者在水肺潜水中感觉到开心和享受”,但陈良宝想将自己用在孩子身上的有效实践,去帮助到更多的自闭症孩子。2016年7月,陈良宝和朋友winston联合创办了“心潜”,广东省时代公益基金会对心潜项目给予全面资金支持。心潜对自闭症患者免费开放,但须通过面试。

  直到在心潜训练一段时间后,永浩开始慢慢学会控制情绪。而今每天晚上,也会在廖妈妈的辅导下写字,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题。“他的变化不一定百分百是潜水改变的,但潜水起码让他愿意写字认字。”廖女士说,以前永浩不认识字,不懂坐车,只能在家附近转。但从潜水训练和认字之后,他慢慢可以认字,渐渐也能独立出门,学会坐车甚至转车。

  星娃从不敢打电话到独立给客户送花

  10年前,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自此,自闭症群体在国内逐渐被重视,各种针对性的培训班也应运而生。“但那些培训班很多都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像针对永浩这种成人的培训班,现在还是太少了”。廖妈妈说,自闭症成年人就业很难。

  从加入心潜后,廖妈妈每周二中午都带着永浩去学潜水,风雨无阻。从去年开始永浩当上志愿者,中午为长者服务,帮忙派饭、洗餐具,他非常开心,觉得找到自身价值。除了做志愿者,“星星的孩子”走入社会还可以做些什么呢?今年2月,廖妈妈在自闭症患者家长群里结识了“花房厨房”的老板娘。老板娘大儿子也患自闭症,她创办“花房厨房”也是为了给更多的自闭症孩子提供实践空间。

  “自闭症孩子和普通人一样有工作能力,但需要一个过渡期,学会控制情绪。”“花房厨房”的另一位合伙人请自闭症患者送花,工钱和普通人一样。他说,“永浩和其他孩子们一开始都不敢打电话给客户,但在一段时间过后,他们会叫客人买花了,会打电话跟我交流情况,真的特别棒!”

  科普

  自闭症是什么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目前国内外仍无治愈自闭症的治疗方法,患者只能通过康复训练改善症状。

  据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表明,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残障的首位,目前发病率为千分之六,即166名儿童中就有1位自闭症儿童,男孩发病率相对更高。而在我们身边,每1000人至少就有6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碧君、王晓全、李妍、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