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体验安全模拟游戏。信息时报记者 陈引 摄孩子们体验安全模拟游戏。信息时报记者 陈引 摄

  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子垤 通讯员 黄嘉欣 王品月)昨日上午,2018年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下称“未保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广州市儿童公园举行。据悉,本届活动围绕“花城有爱 法护未来”为主线,开展包括举办广州未成年人保护大讲堂、开展未成人保护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等9项活动。

广告

  各界专家为“未保”事业代言

  启动仪式上,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形象大使首度亮相,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粤剧表演艺术家、广东省戏剧家协会荣誉主席倪惠英,教育部法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主任、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广,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苏炳添等14名社会各领域知名人士。他们将为广州未成年人保护事业“代言”,发挥自身的正能量。

  除此之外,现场还为一批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专家咨询会专家委员代表颁发聘书。据了解,该委员会目前拥有74名成员,各行各业专家云集,分为教育、医疗、心理、法律、社工5个界别。

  线上线下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三好学生突变孤僻宅女”“离校无业小青年的再成长”“为什么我的孩子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些未成年人成长案例,收录在启动仪式首发的《“花城有爱 守护未来”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服务平台2017年个案案例选集》。据了解,这些未成年人身上的情况,经过12355服务平台专业社工的悉心指导和个案跟进,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2016年10月,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下称“服务台”)进行服务转型,初步将活动型的共建平台转变成为了集咨询服务、个案处理、专项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截至今年4月,12355热线接听各类来电共62867人次;社工依托热线提供辅导服务8264人次,依托“青年之声”网站提供辅导服务4597人次;按照社会工作专业手法累计开案641个,开展了青春自护、阳光备考等线下活动服务青少年6.2万人次。线上线下的综合服务,让更多未成年人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探索青少年服务管理“广州模式”

  据介绍,《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2014年1月1日施行。4年来,团市委积极投身广州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努力夯实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础。

  团市委设立未保委办公室,建设2个工作平台(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和广州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服务站“青年地带”),完善广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目前23个“青年地带“实体站点遍布全市各区,重点为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超前预防、临界预防和矫正预防服务,探索建立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的“广州模式”。

  截至2018年4月底,全市“青年地带”服务站累计开启个案1769个,开展服务小组1328节,组织社区活动1619场,探访家庭户4039户,登记及持续维系志愿者9116人,累计服务青少年33.3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