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世界一流湾区,如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多种轨道交通网络高效衔接?超大城市综合交通该如何规划设计?昨日,2018年广州设计论坛正式开幕。在首日的论坛中,业内顶尖专家从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城市建设”,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论坛上,主讲嘉宾获广州市政府颁发“广州城市建设专家顾问”聘书。

  “这次论坛办得很好,以前大家做研究会沟通不充分,通过举办这次论坛大家能够坐下来谈谈,对城市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与会专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会后评价道。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邓宇晨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大湾区城际铁路网思路:“外拓通道 内筑网络”

  中国高铁主创人和主要实施推广人之一、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给出了其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思考”。

  他指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客运总量为10.7亿人次,占全国总量的5.8%,客运需求强度为15.4次/人·年,铁路客运量为2.4亿人次,铁路客运需求强度为3.54次/人·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2次/人·年)。但湾区内高速铁路人均里程较低,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1%;客运负荷较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1倍,铁路网尤其是高铁网规模总量不足,对外高标准客运通道较少。

  何华武指出,湾区内城际铁路与国铁干线连通度也不高,广珠城际铁路开行跨线客车只有19对,广佛肇与佛莞城际与国铁干线无跨线客车,增加了乘客换乘时间。城际列车深入城市中心车站也不够。在珠三角东、西岸区域无直接铁路通道联系,仅能通过广珠城际铁路与广深港高铁绕行。另外,客运量在综合交通中仅占比19.2%,客运周转量低于全国水平,货运占比更低,铁路未能充分发挥综合交通骨干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该如何规划?何华武表示,相关部门和单位研究提出了“外拓通道,内筑网络”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规划思路。对外的铁路通道定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与周边经济区的高速联系,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辐射能力,构建3小时通达圈,采用高速铁路标准。对内的客运铁路,则以“强心、聚轴、放射”构建城际铁路网,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内城镇间1小时内的交通圈。

  “下一步(铁路建设)工作量非常大。”何华武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域内的规划客运铁路近2000公里,建设任务很重。他特别提到一个通道,将从花都、广州白云机场,经过东莞、深圳宝安机场、到达香港机场。何华武透露,根据预测,2022、2035、2050年域内铁路客运出行总量分别为4.76亿人次、12.34亿人次、18.13亿人次,分别占全社会客运出行总量的12.1%、24.3%和29.9%,基本上可达到“承担大湾区30%左右的客运比重”结构目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铁路线网密度将超过其他湾区,人均铁路线路里程接近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达到世界一流铁路发展水平。

  推动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建设“轨道上的广州”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城乡规划院院长陈红缨指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领跑全国,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建设,已经初步建成了“轨道上的湾区”,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内外部的关联关系会发生很大变化,甚至会重构城市的产业、人口和空间结构。她举例说,在原有的珠三角城市架构中,核心城市的“半小时交通圈”无法辐射到南沙,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南沙都在核心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内,这对南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她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州应不断推动交通互联互通,协调湾区内的机场群和港口群,强化机场之间的联络通道,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级机场群;构建复合型区域综合交通系统,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高标准的城市群公共交通系统,大力建设客运量大、能耗低、占地小、快速及安全性高的城际轨道交通,实现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高效、便捷联系;完善南沙副中心综合交通系统,加快推进南沙枢纽站建设、庆盛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两者对城市功能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内部快速路网和多模式公众交通系统。此外,广州应加强空铁联运,强化航空枢纽与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联系,构建由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组成的轨道交通骨干,建设“轨道上的广州”。

  超大城市疏“堵”:建设公交主导型城市交通系统

  超大城市如何做到不堵车?陈红缨认为,超大城市的城市道路应系统化、网络化、流量均衡化;城市道路和快速路两大系统应立体分离、智慧管控;与外围高速公路网紧密衔接,互联互通,高效辐射。轨道交通是骨干,支撑主城,引导市域,带动附近区域;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衔接,引导周边地区复合功能开发。

  东南大学土建交通学部主任王炜认为,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缓解的总体思路是建设公交主导型的城市交通系统。王炜研究发现,把公安部门的“绿波交通”用于城市道路主干道信号联动控制,保证公交车在交叉口中不遇到红灯,可大幅提升公交通行速度。他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功能要向交通工程转变,“现在交通基础设施总体数量不少,质量很高,但系统功能太弱。每个单体质量都很好,组合起来却堵车。”

  王炜建议,中国城市道路建设要做交通功能设计,要突破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实施的技术瓶颈,重建城市交通理论体系,开发城市交通系统软件,搭建城市交通虚拟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李焯芬则在人才引进方面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人才,建议把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聚焦创新人才培养。在校内设立高级研究院,凝聚整个大湾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创新人才。同时,设立内地著名高校的广州研究院,引进香港大学等高校,以及全球著名研究机构、著名高校等在广州设置研究院。

责任编辑: GD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