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凌晨桥塌两车落水,失联者住院的母亲还在打他电话)

  意外发生在6月14日凌晨2时12分,公布的监控中能看到有小汽车在桥中行驶时与桥面一起坠下东江。最初,第二拱与第三拱之间的桥面突然断裂,随即相邻桥面也迅速向下塌陷。

  新京报记者从河源市委宣传部获悉,河源市源城区东江大桥(紫金桥)发生垮塌,2辆小型车辆落水,车上1人获救,2人下落不明。

  截至发稿,两辆坠河车辆均已发现,但两名落水者(一名滴滴乘客、一名商人)依然下落不明。

6月16日,救援人员在第二辆落水车辆被发现处实施救援工作。6月16日,救援人员在第二辆落水车辆被发现处实施救援工作。

  滴滴司机惊险获救

  桥下的东江,洪峰刚过,水流颇急。当日的测定数字显示,事发水域水流速度可达每秒1.2米以上。

  滴滴司机邝东是那位幸运的获救者,过桥时,他的车上还载有一名乘客。

  据邝东回忆,当晚凌晨两点左右,他接到乘客,目的地在对岸的梧桐山附近。上车后,邝东询问乘客,要不要走胜利大桥,对方回答:“不用了,跟着导航走就行了。”

  车辆行驶到桥中间时,邝东突然感受到了异样。起初以为是前方车辆发生事故,随后才明白是桥断了。一块大理石围栏向他的驾驶室位置砸来,车窗破碎,车落入水中。

  在水中,邝东摸了下窗户,解开安全带,去拉身边的乘客,但喝了好几口水后,还是没有拉动他。感觉自己无法坚持太久,邝东从窗户游出,朝着有灯光的方向游爬。

  邝东上岸的地方在落水位置下游,相距很远,他几乎是用最后一点力气获救的。他一边游,一边喊救命,直到被下游岸边的保安人员发现:“快到岸边的时候,差不多又沉下去一次,就扑到那个大理石(岸边护栏)上,就这样得救了。”

  邝东的弟弟邝超介绍,邝东因为从小就爱去游泳,水性非常好:“平时东江游一个来回没问题。”

  前往现场对邝东进行救助的医生回忆,2点20分左右,他赶到现场时发现邝东嘴唇发紫,有些缺氧,喝了很多泥渣水。送院检查后,除了手臂、膝盖、手指和脸部等位置有擦伤痕迹外,生命体征均正常。

  邝超告诉新京报记者,2点半时,嫂子打来电话,称大哥因为“桥塌了”被送到了医院,他最初还以为是“恶作剧”或者在开玩笑。但是看到朋友圈的相关消息后,他立即赶往了医院,看到“大哥意识很清醒”。

  2名落水者仍下落不明

  6月16日13时08分左右,一辆白色丰田越野车被吊船缓缓拽出水面。岸边等待多时的家属不禁痛哭。但这辆车窗破碎,安全气囊弹出的车内,没有发现驾驶员卢勇。

  那天,45岁的卢勇开着这辆白色丰田,载着一名同伴,去谈一笔有关隧道建设的项目,他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工程方面的生意。

6月16日13时许,卢勇的车被打捞上岸。 河源海事局供图6月16日13时许,卢勇的车被打捞上岸。 河源海事局供图

  凌晨1点40分许,卢勇谈完生意,将朋友送回家,独自返回,车辆开上了紫金桥。同行的伙伴在朋友圈看到大桥垮塌消息,马上尝试与他联系,但电话已显示无法接通。

  卢勇的弟弟回忆,事发前的下午在自己的办公室,与哥哥最后一次见面。两人聊起生意上的计划。

  卢勇有一个在广州念书的女儿和一个刚高考结束的儿子。得到失联的消息后,年迈的父亲在家中哭了一整天,住院的母亲不能接受现实,仍在尝试拨打卢勇的电话。

  搜救困难重重,两辆坠河车辆均已发现

  事发前,河源正普降暴雨,江河湖水位暴涨,导致此次搜救困难重重。

  截至6月16日晚,河源海事部门联合救捞、志愿者队伍,十几艘船舶连续60多个小时救援,仍未发现失联人员。

  河源海事部门介绍,事发水域情况复杂,沉船点水下流速较快,达到1.2米/秒以上,水位较深,达8-10米,且泥沙含量巨大,水质混浊,事发水域石块渔网较多,水下环境极为恶劣。

  6月14日,现场搜救小组通过声呐探测器发现了4个可疑点,蛙人随后下水对声呐扫测疑似点开展实地摸查核实,但因水下流速急且混浊,数次下水都未有新发现,水下工作一度受阻,被迫暂缓。

  直到6月15日17时许,在距左岸150米、桥梁下游水域120米处发现第一辆落水车辆,也就是卢勇的车,呈90度侧卧,位于水深约10米位置。6月16日下午,该车辆被打捞上岸。

  河源海事局消息称,19时许,蛙人在桥下游25米左右,垮塌桥墩以北22米处发现第二辆落水车辆,其水深约8米。6月16日晚,南海救助局潜水救助队队长叶惠光介绍,第二辆车基本呈正面停在河床下,泥沙陷至轮胎位置,玻璃破碎。潜水员已将吊带固定在车体上,受到夜间不利因素制约,计划在6月17日进行打捞,因水下浑浊,暂未发现失联人员。

蛙人跳入水中,对可疑点进行摸排。 河源海事局供图蛙人跳入水中,对可疑点进行摸排。 河源海事局供图

  事发大桥多次维修 河道曾有“偷砂”现象

  公开资料显示,该座大桥为“空腹式拱桥”,竣工于1972年,桥龄47年,桥面高度超过10米,今年1月刚检修过桥体结构。

  据《河源日报》报道,2007年,经检测,东江大桥中间一处桥拱圈出现几处小裂缝,西侧桥台出现轻微错位现象。为了确保行人和行车安全,相关部门自2008年起对该桥实施限行措施。

  2009年《河源日报》报道称,近年来,超载车辆频繁行驶,致使东江大桥桥面凹凸不平,局部甚至出现下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车和行人安全。为此,市区公路局于2009年12月1日起,对东江大桥进行桥面沥青改造、破损桥栏维修以及上下桥楼梯加固。施工期间,大桥实行全封闭管理。

  2011年10月的《河源日报》报道又称,由于在东江大桥的限行措施中,中型以上的车辆禁止通行,给周围群众出行带来了不便。市政府顺应民意,决定重新对限行措施作出调整,以满足周边群众的出行需要:“我市公路部门还特地从省公路部门请来了桥梁专家和大型的桥梁检测车,对此桥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万无一失。”

  另据界面2015年11月30日报道,受历史条件所限,东江大桥设计荷载较低。近年来,随着河源市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交通量逐年增大,造成桥面上的沥青路面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2015年11月28日,紫金大桥正式开始维修。

坍塌后的河源东江大桥(紫金桥)中部一个破损的桥墩露出水面。坍塌后的河源东江大桥(紫金桥)中部一个破损的桥墩露出水面。

  此次事故发生后,有网友质疑与桥梁下游曾长期存在的非法采砂有关:“长期非法抽砂是否会掏空桥墩下游的河砂导致潜伏性移位,值得调查深究。”

  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事发大桥的河道,确曾多次被曝光存在非法采砂的问题。2009年《河源晚报》报道,整个源城区境内的东江河道上,共有10个非法砂场,囤有36000多立方米河砂。“偷砂”最严重的时候,有20 多艘采砂船在这段河道上作业。

  前述报道称,对此有水利专家分析,过度采砂改变了水文情势,恶化了河势。不仅会加大局部地区防洪压力,危害河堤等水利工程,还会影响供水安全,破坏桥梁、过江管线等涉水建筑物,并且容易诱发环境及水生态灾害。

  专家:事故或因拱圈强度不足

  6月16日,一位长期从事桥梁倒塌事故分析的桥梁业内资深专家向新京报记者分析了此次事故。

  他介绍,分析现场视频后可初步判断,事故原因可能是中间一个拱脚混凝土(即拱圈与桥墩连接处)受到了损坏,导致拱圈强度不足而垮塌,并引起连锁反应,酿成事故。

  这位专家分析,东江大桥已建成47年,年代较久,建造年代早、设计等级较低、施工条件较差,拱脚混凝土更可能出现问题:“事故应该和拱圈长期积累存在的损伤有关。但这只是通过视频初步判断,我们没去现场,不掌握现场的情况。”

  这位专家表示,目测东江大桥的拱圈,属于箱型板拱,即拱圈是空心的,也非整体性建造,承压能力较低:“这种桥体结构整体性较差,近年来就不怎么使用了。以现在的技术,也没有必要使用。”

  另外,此类拱桥的拱脚混凝土受损时较难发现,垮塌前几乎没有征兆,且垮塌速度快:“桥梁的整体降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温度突然下降,会导致拱圈混凝土压力显著增加。”

  河源市近期连日降雨,有观点认为倒塌事故与此有关。但上述专家分析,东江大桥在垮塌时,没有出现相邻两跨同时垮塌的情况,因此大致可排除基础受水流冲刷后,引起单向墩偏位的可能——也就是说,应该与连日雨天没有关系。“但由于降雨导致桥墩基础冲刷、引起桥墩的小变形也不能完全排除。目前,视频里只能看到较大的变形。”

  专家表示,东江大桥的主要受力结构是拱圈,而桥面维修造成拱圈受损的概率很低。但如果拱圈出现裂缝,确有可能破坏大桥的受力结构。

  另外,针对桥边曾有人私采河砂的现象,他表示此现象会给大桥基础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基础偏位。但依视频分析,没有发现明显的基础偏位的问题,但不能完全排除私采河砂加剧基础冲刷引发桥墩的小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