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广州市人大代表城建环资专业小组组织视察广州城市更新工作进展情况。座谈会上,市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现场透露,广州计划用5年时间,以区为实施主体,完成对全市943个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较差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提升老城区居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

广州市城市更新局局长杨承志介绍,今后,广州的城市更新改造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土地再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相结合。今后城市更新改造主要分两种模式:除了以拆除重建为主的全面改造模式,对已建成区中对城市整体格局影响不大,但现状用地功能与周边发展存在矛盾、用地效率低、人居环境差的地块,将采取以整治改善和保护活化为主的“微改造”模式。

根据市城市更新局于6月底发布的《广州市2016年城市更新项目和资金计划》,今年将重点推进推进微更新,纳入计划共58个项目、用地面积24.54平方公里,其中微更新项目占了38个、17.35平方公里。

杨承志表示,接下来广州将加快实施2016年城市更新项目计划,打造惠民利民的城市更新精品工程。继续推进实施琶洲会展南片区、石壁片区、南大干线南村镇段等6个片区策划。

同时,广州将着力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重点加快仰忠社区、永庆片区、逢庆社区、长堤街滨江沿岸等项目实施;打造老旧小区类城市更新项目民生工程,重点加快实施荔湾区山村项目。推进产城融合,启动一批产业转型升级、村级工业园整治和特色小镇项目,重点启动渔人码头、沙坑村、启迪中海科技园等村级工业园整治项目。

广州还将启动羊城同创汇、289艺术park、南洋电器厂等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启动从化温泉小镇、白云航空小镇、花都花山小镇、增城文旅小镇等特色小镇项目;着力保护和传承岭南历史文化,重点推进泮塘五约、大佛寺南广场等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类城市更新项目;继续协调推进民间金融街、万博城、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等区域重点更新项目。

昨日下午的座谈中,多位代表提到,政府应注重在城市更新中引入社会资本。杨承志表示,2011年至2015年,共落实市本级财政“三旧”专项资金57.3亿元,2016年安排城市更新资金5.3亿元。广州市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平安银行研究制定城市更新项目改造投融资方案,积极推广政府采购融资贷款新模式,创新融资渠道。

下一步,将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沟通协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城市更新项目中享受棚户区改造的优惠贷款政策。在改造费用分担上,争取政府、社会、个人合力共赢,合理分担老旧小区更新成本。会同相关市场金融机构探索研究成立广州城市更新基金,撬动和引入低成本社会资金参与老旧小区更新。

聚焦:

26个重点项目试点城市更新简政放权

广州市城市更新局局长杨承志在通报中介绍,广州正在试点开展城市更新简政放权。从2016年度城市更新项目计划中选取26个重点项目为试点,将城市更新审核审批权限下放至区,强化区政府城市更新工作第一责任主体作用。目前,广州市已经基本构建起城市更新工作市级统筹决策、各区具体实施、联动协调的工作格局。

“政策方面,我们在做简政放权,我们学习深圳,深圳把城市更新的权力都下放到区,步伐很大,包括控规的修改都下放到区。”杨承志进一步解释,广州的现状是,控规的修改由市领导或分管的市领导开专家会,确定规划调整。深圳同样走类似的程序,但规划调整权力不是在市长和副市长,而是到了区长或副区长层面,“这一块我们也去调研了,也写了报告,市政府也决定今年第一批26个重点项目,下放到区里,区也可以直接审批。我想,下一步市政府这方面决心很大,会继续简政放权”。

“我对此不太认同。”对于广州城市更新简政放权的尝试,广州市人大城建环资工委主任侯永铨坦言,规划是很严肃的,应该高度集中,例如国外很多城市规划一旦确定,是不会轻易变动的。如果将规划下放得太松,很容易导致规划不协调、会乱。“不同于深圳,广州有两千多年历史,有大量文化、历史古迹,规划放得太松,容易出问题。”

广州城市更新样本扫描

微改造

30年老楼有了管道煤气

样本:越秀区仰忠社区

在北京路附近的珠光街仰忠社区已成立了微改造办公室,办公室内的墙上挂出一张长长的微改造进度表,何时进行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线改造,何时进行供水管、排水管改造,什么时候安装小区监控视频、什么时候进行楼道整饰,一共有近20项工程之多。

作为微改造的示范工程,仰忠社区厂后街87号楼的楼道内已焕然一新。昨日,部分市人大代表看到,虽然楼内管线仍有待整理,但楼道内的楼梯和墙壁都经过粉刷,一楼装着每家每户的新电表,所有电线都有专门的走线槽,看起来干净整洁。而且在楼外还有新建的煤气管道和视频监控设施,“管道煤气已拉到了楼里,现在正动员各家各户开通”。

据社区微改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仰忠社区微改造范围南起珠光路,北至东横街,东起文德南路,西至北京南路。社区内有大小街巷19条,共有房屋138栋,其中4层以上(不含4层)30栋,4层以下(含4层)108栋。

为此,城市更新部门制定了近期、远期的实施方案,将分批对社区内的老旧房屋进行微改造,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该项目资金来源分别由区财政出资1500万元、市更新局出资1450万元,共计2950万元。目前,以“仰忠社区微改造第一期工程”立项,工程预计今年8月开工,10月完成。

三旧改造

引入社会资金走商业运作之路

样本:白云区永泰村、番禺区洛浦街洛溪村

白云区永平街道永泰村茶山庄旧厂房改造项目位于陈田永泰片区控规范围内,前身为永泰村的集体旧厂房。为了更好地进行改造,永泰村茶山庄选择与知名企业合作,村集体与企业共同出资超过1亿元资金,用于改造村子的其它安全、卫生、消防等各种问题。

目前,项目定位为“华南首席家居生活双核+Mall体验之都”和“白云山下的垂直森林与城市客厅”,根据规划,改造项目将打造一座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商业综合体,预计在2016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将给永泰村带来持续的集体物业收益,以及超过1亿元的资金,用于改造村子的其他安全、卫生、消防等各种问题。

与白云区永泰村改造项目剑指“华南首个家居生活商业综合体”相似,位于番禺区洛浦街洛溪村北环路北侧的渔人码头将进行升级改造,建成集原创设计办公、环球餐饮美食、特色购物、体验娱乐等的新型城市综合体。

洛溪村渔人码头项目原是村内自建工业园区,夹杂部分国有企业仓储用地。洛溪村在2008年率先引入社会资金(五湖四海集团),在原水产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功能转换、存量建筑整治等方式进行微改造,开始转型升级。目前,渔人码头创业孵化器项目已进行初步改造,并引入了826家企业,还计划建设一个创客热点和乐水创意带、创梦休闲带两条主题带,并建设村落风貌旅游区。

文创开发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

样本: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

在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入村口,一座名叫彰柏家塾的华侨碉楼十分醒目。这座碉楼是洛场村旅美华侨江彰柏在20世纪20年代出资所建。据洛场村负责人介绍,与开平碉楼着重于防御性相比,洛场村的碉楼都是旅美华侨为亲属居住所建,因此,居住性更强。

走进这些碉楼,里面基本都设有厨房、卧室、会客厅、书房等。内部装修与陈设以中式为主,建筑造型以西式为主,风格中西合璧。世易时移,这些碉楼依然屹立在原处,目前,洛场村像这样的华侨碉楼还有50多座,其中有45座被列为市、区的文物保护单位。比较有名的还有彰德阁、飞机楼等,其中飞机楼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花县政府办公所在地。此外,还有200多幢与碉楼同时期建设的青砖房屋。

基于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洛场村被列入广州市2016年城市更新微改造正式计划项目,计划2016年内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2017年进行项目实施。项目共有291亩,分三期实施,首期119亩,二期面积为145亩,三期面积27亩。

项目将结合相关研究和策划,力求打造成为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碉楼特色旅游、工艺美术、休闲娱乐等融合发展,形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地。

整体拆除重建

多方共赢的琶洲模式

样本:海珠区琶洲村

2010年3月,海珠区琶洲村整村动迁改造,回迁安置地块建起了13栋高楼,打造了一个琶洲新村。琶洲村采取旧村庄全面改造方式,即整体拆除重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自愿,多方共赢”的“琶洲模式”。

据介绍,改造后的琶洲村实现了“一降四升”:建筑密度由62%下降到18%,绿地率由4%提升到46%,市政用地由2%增加到16%,公建配套面积比例由0.8%增加到6%。改造后,琶洲村将增加20万平方米的集体经济物业,保守估计改造后股民人均每年增加约3万元的分红收入,村民个人房屋资产升值超过4倍。

目前,琶洲村地块以特色商业步行街为主轴,连接滨水居住区、村民安置区、soho办公区和商业办公休闲区四大块,建设成为商贸与休闲汇集的会展东翼、国际高端城区,改造后初步呈现出“广州的曼哈顿”这一效果。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张西陆 见习记者 陈景收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符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