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怀宇)近日召开的广州市委全会跳出传统的城市空间规划思路,提出了依托自然脉络,以珠江水系为主线的城市空间结构。随着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广州城市规划思路将有哪些新的变化?哪些地方将会是广州未来的“风口”呢?

  近日,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主任彭高峰接受南方日报独家专访时认为,通过“网络”城市的构建,广州将“避免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逐步形成以珠江为脉络,以生态廊道相隔离,以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开放式城市格局。全会还提出要重点打造三个十公里精品珠江,彭高峰首度透露了其具体内容,提出广州将塑造11个重点段和9大景观节点。

  彭高峰还透露,广州规划了包括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等在内的10个铁路客运枢纽,以提升国家铁路主枢纽职能。

  广州将形成开放式城市布局

  广州市委全会跳出传统的城市空间规划思路,提出了依托自然脉络,以珠江水系为主线的城市空间结构。

  彭高峰认为,通过“网络”城市的构建,广州将“避免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逐步形成以珠江为脉络,以生态廊道相隔离,以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开放式城市布局。

  彭高峰介绍,广州将依托自然脉络,以大珠江水系为主线,与广州的自然禀赋、历史文脉实现高度融合,形成沿大珠江水系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空间结构。这种布局突破了以往广州以珠江前后航道为中心的布局模式,是对广州全域空间的高度总结与精准定位。为达成这一目标,规划需要按照四个段落做好相关规划引导。

  ——沿珠江水系前后航道的中心城区将通过规划引领集聚高端要素,加强历史城区传统风貌保护,打造国际创新枢纽。

  ——沿珠江水系狮子洋-莲花山水道区域将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沿珠江水系流溪河区域将立足空港经济区、广州北站地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沿珠江水系增江-东江区域将依托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和东部交通枢纽,深化与东莞、惠州等珠江东岸城市的联系,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广州东部山水城区。

  精品珠江拟打造9大景观节点

  广州市委全会提出,要重点打造三个十公里精品珠江:西十公里形成中西合璧、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中十公里形成现代多元、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东十公里形成生态低碳、展现活力与开放的现代港城。

  彭高峰介绍,三个十公里精品珠江,其内容具体而言包括11个重点段和9大景观节点。当前,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研究范围为珠江前航道,从白鹅潭(大坦沙岛尖)至南海神庙的珠江沿岸地区,河道全长约34公里,涉及土地面积约78.49平方公里,约占广州市域面积的1%。三个十公里区段分别为:“西十公里”“近代广州”段、“中十公里”“现代广州”段、“东十公里”“生态广州”段。

  从广州城市空间结构出发,依托三个十公里,挖掘广州“已有之美”,自西向东形成白鹅潭段、长堤段、海珠广场段、东湖段、岭南广场段、珠江新城段、琶洲段、金融城段、鱼珠段等11个重点区段,重点打造白鹅潭三江口、长堤两岸、海珠广场两岸、二沙岛西、珠江新城-金融城、岭南广场-琶洲、鱼珠码头、长洲岛-洪圣沙、南海神庙9个重要节点。

  规划10个铁路客运枢纽

  广州市委全会提出了“建设互联互通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广州从交通规划上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彭高峰介绍,广州将以海港、空港、铁路三大战略性交通设施作为网络极核,构建空铁联运、海铁联运的网络线路骨架,形成大交通格局。他表示,广州将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提升广州国际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他透露广州规划了10个铁路客运枢纽(包括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佛山西站、棠溪站、增城站、新塘站、南沙站、机场站),提升国家铁路主枢纽职能。

  彭高峰介绍,广州还将加快轨道交通和枢纽建设,实现中心城区步行10分钟可达轨道站点、南沙增城从化花都等外围城区30分钟可达市区、主要客运枢纽间45分钟可达的时空目标。2018年建成通车地铁里程超过520公里(含现状),建设地铁十一号线(环线)、地铁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形成“环+放射”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实现广州主要客运枢纽之间的快速联系,支撑南沙自贸区、黄金三角区、空港经济区的发展。建设零换乘一体化交通综合体,积极开展“轨道交通+物业”的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