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全媒体记者马骏 通讯员刘苏东
曾只能像海豹一样双手撑地、弓起腰背艰难爬行,11岁时在父亲的唠叨下迈出上小学的第一步,直到20岁才体验到站立的“快感”,这是大朗镇蔡边村49岁钟柱林人生拼图的“一部分”。人称“林叔”的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但近30年来,他手工编织胶篮精益求精,其数以万计的手编胶篮从未滞销过,不仅靠这门手艺撑起一个家,还养育出两名大学生。在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昨日走进林叔家中,为读者揭开其寻常而精彩的“励志人生”。
孩提时像海豹一样艰难爬行
途经蔡边村古老质朴的盘古庙,沿着庙边一条巷道径直而入,便来到一处两层民房。院子里有一棵极为显眼的杨桃树。屋檐下,收音机里传来悠扬的粤曲声,一位中年男子端坐在矮凳上,怀揣一把彩色塑料包装带,灵活的手指在带间飞快穿梭,这位中年男子叫钟柱林,人称“林叔”,是全镇远近闻名的励志人物。他今年49岁,留着一个板寸头,讲话轻声细语,嘴角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从外形上看,林叔与常人并无二致,直至他挽起裤脚记者才发现,原来宽大的裤管里“藏”着一双瘦骨嶙峋的腿脚,与身板有些格格不入。
“出生后不久,因一场持续不退的高烧,我落下了小儿麻痹症。”林叔以极其平静的口吻告诉记者,随着时间推移,他双脚畸形内翻,双腿肌肉逐渐萎缩,成为肢体二级残疾。
打记事起,他行走只能像海豹一样,用双手撑在地上、弓起腰背拖着沉重的身体艰难爬行。为了治病,家人曾带着他四处求医,花费不少但收效甚微。因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他不敢出门也不敢去读书,直到11岁时因父亲的督促才勇敢迈出求学第一步。“平时由父亲、叔叔等轮流背着我上学,上下楼梯或去洗手间则是同学们架着我去,体育课时同学们带我去操场晒太阳,看他们活动也挺快乐的”。林叔回忆说。
20岁才体验到站立的“快感”
在家人与师生温暖的呵护下,林叔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但直到20岁那年,他才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年,他到广西做了足部手术,双脚掌不再内翻扭曲。经过长期康复训练,他第一次体验到站立的“快感”,即便只是拄着拐杖勉强走上一段路。
也正是20岁那一年,林叔在朋友的指点下开始编织胶篮。当时刚初中毕业,因肢体残疾很难找到合适工作,正发愁之际,一位从事胶篮编织的朋友找到他,愿意授他一技之长。林叔欣然应允,第二天就赶去学艺,他心知肚明,以自身的条件能拥有一技之长,意味着今后可自食其力或养家糊口,所以他学起来格外吃苦。
“那时天天都在摆弄包装带,一刻也不停,一天下来手指难以屈伸,几乎不受控制。”林叔回忆说,小时候曾看过乡邻编织竹篮,再加上朋友耐心指点,有点“聪明”的他一个星期就编织出了成品。接下来,一把铁线、几个木质模具,再加上数把剪刀、小锤、螺丝刀和钳子和彩色塑料包装带,林叔便日复一日竭尽所能编织自己的胶篮人生。
慢工细活编篮数万从未滞销
编织胶篮的工序并不复杂,先取固定长度的包装带把篮底编好,再沿着模具骨架交叉编织篮身,最后收尾就“大功告成”。但要把篮子编织得精美结实却不容易,为此,林叔反复琢磨编织技法,利用各种颜色、大小的包装带编织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经常编了拆、拆了编,同样大小的一个篮子,如果不加工包装带可以很快就编出成品。但林叔却习惯于将一条包装带撕成大小均等的2条甚至3条小带,并细心地在每个篮子上都多加两条包装带,这样做不仅工序复杂很多,而且耗费的时间也多出几倍,但篮子便更加美观结实。
近30年来,林叔慢工出细活,保持每天只编三四个篮子的节奏,即便在生意好时也不会为了多卖几个而赶制粗糙篮子。“残疾人创业不容易,我很珍惜这门手艺,因此要把篮子编得精益求精。”林叔说,他像艺术家一样力求编出的每个篮子都尽可能完美。或许正是因为这份难得的执着,林叔亲手编织的胶篮数以万计,却从未滞销过,且多是顾客定期上门取货。
慕名而来的顾客越来越多,林叔手编胶篮成了东坑、寮步和樟木头等镇买家的“抢手货”。胶篮是东莞市民常用的一种传统工具,平时用来装物品,尤其在婚嫁、祭祀时用得最多,保存得当可用20年。
编篮撑起一个家 养出两名大学生
靠着这门手艺,林叔在上世纪90年代初每月便有400多元收入,这几乎可媲美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经人介绍,他结识了邻村的姑娘,以正直朴实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两人很快步入婚姻殿堂。婚后两人努力经营生活,妻子打零工,林叔编篮子,随着一对儿女相继出世,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对于编织生涯,林叔坦言比较辛苦,因为包装带较锋利,稍不留神就会被划伤,尤其遇到寒冷天气,受伤后更是苦不堪言。长年累月,他的双手布满了老茧,手指关节特别粗大,手背上也是伤痕累累。如今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已有一份稳定工作,女儿也正在读大三,儿女都很乖巧体贴,家里也在前几年摘掉了低保户的“帽子”。
不过,林叔一如既往编织胶篮,他说这个行当将伴随他终老,“主要是不想拖累儿女,趁自己还未老多点积累,也是因为编篮伴随我走过了大半辈子,除了干这行我也不会其他的了,实在无法舍弃。”
“这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好心人,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我很感恩也很知足,但求家人平平安安。”林叔感慨道,过去总是想为什么别人可以健康成长、欢快奔跑,而自己却连基本的走路都不行,“现在早就看淡了,其实只要肯努力,残疾人一样可以靠自己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