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社会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分议题研讨会举办,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福清,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廖焯荣等嘉宾出席,共同热议社会创新力量在精准扶贫事业上的实践与经验。

  据介绍,此次研讨会由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和广州市慈善会主办,12家跨界协同单位联合协办与承办。

 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何文 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何文

  政策创新 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话题,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廖焯荣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各界力量近年来深耕社会创新领域,具备科技创新、人才深度交流、多方政策利好、产业经济升级、引领社会发展等优势,可以为扶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持、引进优秀人才与适宜的助力脱贫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模式,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改善当地社会人文氛围,发展内生力量,促进每一个深度贫困人又长志增智。

  广州作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支持地域,紧紧围绕“慈善聚焦精准扶贫,携手共创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广州市慈善会副会长韦锦坚谈到,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即低保特困领域、养老服务领域、儿童保障领域、设施建设领域,并同步开展四类工作,即健全慈善政策制度,保障脱贫攻坚的全面落实、搭建慈善活动平台,实现脱贫攻坚的社会参与、动员公益慈善组织,履行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完善扶贫资金监管,打造脱贫攻坚的透明运作。未来,广州将支持多种形式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定期开展相关扶贫业务知识培训,建立扶贫协调服务机制,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

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廖焯荣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廖焯荣

  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 助力脱贫攻坚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目前已经设立了50多个专项基金,覆盖老人、儿童、青少年、婚姻家庭、社区服务、社工奖励、退役军人创就业、文化领域、医疗康复等多个领域,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可以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方法,结合公益慈善理念,开展多类项目和活动。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红卫提到,“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的不断发展,这个领域的专业度与服务度已经可以满足精准扶贫事业深层次的需求,社会工作者是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具有专业的服务理念和方法,可以与各界人士一起,发挥专业优势,让脱贫攻坚事业拥有一支坚强的力量队伍。”

  社会创新 助力脱贫攻坚

  慈善扶贫,最坏的一种做法就是当“搬运工”,把钱送给穷人。早在120多年前,美国慈善家卡耐基就骂过,他说当今富人的罪恶不在于他们吝啬,而是滥行布施。巧妙地运用社会创新手段,让最精准的服务资源可以投放至最有效的地方,这是解决精准扶贫,实现脱贫攻坚的一个有效手段。

  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秘书长典春丽指出,社会创新在于放大自己最优质的力量,同时尽可能地凝聚各界资源一起发力。对于精准扶贫事业,也是如此,比如我们动用最核心的能力连接,设计最适合自身特点的脱贫攻坚项目,将优质资源进行连接,聚力脱贫。

  社会创新力量中,社会企业是一个最典型的代表,社会企业可以利用问题导向来解决社会问题,用商业的可持续的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社会企业投入到精准扶贫领域,道理也是如此。解决精准扶贫问题,既为社会带来福利,同时抓住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机,才是公益组织真正为社会做贡献的最好方式。“公益不意味着要消耗资源,如果只有消耗一定不可持续,只有适当地跟进商业,获得盈利,才能让一个好的方式可持续发展,这样脱贫攻坚事业才会有更强力的后备力量。”广州市越秀区捌零柒社会服务中心理事长贾蔚表示。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艺术是创新的动力,如何将社会创新与艺术实践的结合,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正是我们近年来推动青年艺术家群体思考和行动的其中一大方向。”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负责人表示。

  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执行会长邓红兵亦认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为广大社会组织,特别是社会创新力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事业为其提供了实践空间和平台。同样地,社会创新力量规模化和专业性的提升,也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着有力的社会协同力量。

  脱贫攻坚公益事业 面临的创新挑战

  脱贫攻坚是近年来公益慈善组织积极探索与实践的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与日俱增,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小部分精准扶贫项目受到质疑,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都会产生问题,有问题出现说明了这项工作有改进、进一步完善的可能,脱贫攻坚这项工作也不例外。

  “目前,精准扶贫事业面临的挑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管理机制不完善、扶贫工作地域差异大、服务技能不足。挑战的出现提醒我们公益人要着力去解决,完善组织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强化信息公开透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三件法宝,扶贫攻坚事业任重而道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何文分享道。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创新枢纽型组织 联合推动精准扶贫

  广大枢纽型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既是实践机构宗旨与愿景的重要渠道,也是组织转型升级战略机遇。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饶锦兴提到:“社会组织要有公益情怀,以慈善方式扶贫济困,推动社会创新,探索全新的公益模式和商业模式解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特别是要推动农村在地化社会组织的发展,这对推动精准扶贫是有必要的。”

大湾区社会创新推动精准扶贫圆桌讨论大湾区社会创新推动精准扶贫圆桌讨论

  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胜强表示,“通过枢纽型组织的功能,培养精准扶贫人才梯队 ,在政府主导下,开展以高校、公益组织、社区基层、媒体全面参与的公益慈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构建对接社会、服务当下为中心的青年精准扶贫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精准扶贫是公益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也是传播倡导深度关注的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影响并推动各界力量的资源整合,集中服务于精准扶贫事业。”爱德基金会品牌传播督导、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社会创新中心主任郭媛说道:“此外,脱贫攻坚不是一蹴而就的,枢纽型、平台型、资助型组织更应该成为聚力倡导的发声地,让更多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来。”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周如南提到,“随着国家社会结构深度转型,特别是大湾区的日新月异,我们这些枢纽型组织在社会创新的內涵和外延方面正在发生调整,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枢纽型组织紧跟精准扶贫方针政策,紧紧抓住脱贫攻坚的主旨,从工作上的方方面面去做创新实践,在注重提升整体社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脱贫攻坚与社会多重维度关系的平衡发展,实现义利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