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两年,家有二孩,你焦虑吗?焦虑什么?焦虑有“药”治吗?昨日,《二孩焦虑指数调查报告》发布。数据显示,二孩带来的焦虑正从纠结、没人带等转化为对孩子教育的担忧。同时,“养老”成为上升最快的焦虑因素,奶爸奶妈焦虑的不仅是老人的养老,也包括自己的。此外,受访者认为,“安全可靠的幼儿教育”可缓解焦虑。

  这份网络调查由母乳爱志愿服务队、微信公众号“二孩妈妈进化论”、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和广东新闻广播联合进行,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广州市妇联指导,通过妈妈网,母婴大V@粥悦悦等新媒体渠道征集了数千份问卷,其中二孩家庭占70%。该项调查自2016年开始,已连续进行三年,记录了“全面二孩”政策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

  养老成上升最快焦虑因素

  调查显示,在众多焦虑因素中,“养老”上升尤为明显。

  据朱昱子介绍,连续三年的调查,都会询问受访者同一个问题:“你是否有养老压力”。该问题的答案,认为有养老压力的2016年仅为两成,2017年近三成,而今年则达到45.65%。

  对此,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认为,养老压力增加要辩证分析。一方面,人们期望寿命增长,长辈年龄增加,赡养长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于是感到养老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只有一个孩子时,养育孩子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投入相对较小。而当有两个孩子时,养育孩子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投入相对较大,上有两老(双独家庭是四老)下有两小,压力自然加大。还有一个方面也要注意,现在人们生育子女的年龄在不断增长,35岁以上的孕产妇越来越多,奶爸奶妈自己的养老问题也很快出现。现实中,养老机构少、养老资源不足和费用较高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成为人们感到压力增加的一个原因。在这样的背景里,人们承受着双重养老压力,于是形成了“养老焦虑”。

  更多妈妈为二孩放弃工作

  调查也显示,女性因为生育二孩放弃工作的现象有增无减。

  生育二孩后,回答“有职业规划、努力打拼中”的女性只有37%。相比之下,有63%的二孩母亲表示,对职业发展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感到迷茫、对未来无能为力。

  朱昱子表示,“无力感”是母亲群体焦虑的集中体现,选择“自我成长”来克服焦虑或者通过学习来克服焦虑的受访者不足25%。“多数母亲的自我人设可能还是一个牺牲者、受害者、弱者,习惯等待他人的帮助。期待外界的帮助没错,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成长力’,可能就难以克服孩子带来的种种焦虑,也难以获得幸福。”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认为,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雇佣女工。一是雇佣女工达到一定比例,给予该企业一定的税费优惠。如采取女工怀孕、哺乳期间,企业由政府补贴“五险一金”的方式,鼓励企业雇佣女工,降低企业额外成本。二是可借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福利制度,由政府承担孕产女工在休假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开支。

  同时,曹志伟还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非强制性义务教育。

  近八成二孩家庭“不再生”

  2017年,中国新出生人口数和人口出生率双双下降。如果进一步放开生育的话,你会选择生育几个孩子呢?

  调查显示,79%已育二孩受访对象明确表示不会再生。

  对此,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认为,生育焦虑加重导致生育意愿下降,已经成为一个客观现象。当前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制定并切实落实相关政策,真正“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切实缓解直至消除群众的生育焦虑,扭转生育意愿下降、生育水平过低的局面,使得“全面二孩”政策得到全面、有效、持续的落实,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人口支撑。这些政策包括有关生育费用减免、生育期各种福利保障、养育费用支持帮助、妇女儿童健康护理、家庭收入税费调节降低、住房补助、教育补助,以及大力举办0~3岁托幼机构、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培养更多幼教和儿科医学人才、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生育文化氛围等。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幼儿教育可靠”可解焦虑

  对于如何缓解焦虑,调查显示,受访者选择最多的“良药”依次是“钱,多多的钱”“伴侣或家庭成员更多的帮助”和“可靠安全的幼儿教育”。

  《中国梦呼唤中国孩》作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认为,“安全可靠的幼儿教育”会成为缓解焦虑的三大“药方”之一,说明大家非常在乎托幼问题。政府直接或牵头兴建大量托幼机构,有利于缓解这种焦虑,改善生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