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10:30许,杨贵全(化名)开动一台长臂专业拆除炮机,对准布心山庄157栋楼房5层的窗户挖下第一铲,开始拆楼。这是一幢建在半坡的7层高的楼房,地处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街道布心社区,这片区域还有一个俗称——“二线插花地”。

  当天上午,深圳举行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全面签约暨房屋拆除启动仪式,这意味着关乎8.6万人安危的“中国棚改第一难”进入全面签约及房屋拆除的关键阶段。

  探索新模式解决城市发展瓶颈问题

  深圳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在行政区域交界处,出现过管理权属不清的区域,俗称“插花地”。管理不到位,无序开发,遗留下了隐患。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片区由木棉岭、布心和玉龙3个片区组成,这片区域被确定为斜坡类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是深圳唯一一片由省认定的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消防安全隐患100%,达到高危等级。

  157栋往上,依山势的逶迤,一栋栋楼房比肩而立,间距不到半米。走近看,垃圾满地,杂乱的电线犹如一张张“蜘蛛网”,公共设施、消防设施等更是极度缺乏。

  无审批、无报建、无规划、无验收的一栋栋握手楼分布在落差达100多米的陡坡之上,有的房屋紧挨着边坡悬崖。南方夏季频发台风暴雨,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专业角度来说,在这些斜坡顶部和近旁修建房屋是大忌。”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章广成说。这片很多“连房屋施工图纸都找不到”的区域,更谈不上对地质隐患的专业处理。

  8.6万人居住在这样的楼房之中,他们的安全成为悬在整个城市上空的“定时炸弹”。

  为消除重大公共安全隐患,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之实施改造。与全国其他棚户区相比,罗湖棚户区面临三个“前所未有”,一是用地范围之大前所未有,棚改区域约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二是情况复杂前所未有,近1400栋建筑物主要是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涉及8900多个利益主体,片区有8.6万多居民;三是安全隐患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地质灾害、消防隐患等问题交错叠加。因此,罗湖棚改被认为难度极大。

  “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把改造罗湖‘二线插花地’这个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源和危险源,作为‘城市管理治理年’的突破口,作为基础设施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作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试验田,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件事干成干好,彻底拔掉这颗‘毒瘤’。”启动仪式现场,深圳市委常委杨洪字字铿锵,他表示选择这一天举行仪式,既是“警钟长鸣”,更是“沙场点兵”。

  罗湖棚改首要目的是消除片区的严重安全隐患,第二是完善公共配套,第三是改善脏乱差的环境。

  深圳旧城改造此前主要采用两个模式——市场化的城市更新和行政征收。前者是市场主导,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后者主要是政府公益项目,比如建设医院学校地铁等等,由政府出面征收。这两种模式都不适用于棚户区改造项目。罗湖棚改全面创新,采用“政府主导+国企承接”的模式。业界寄望,用这种方式解决城市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探索出旧城改造的又一种模式。

  打造成经得住检验的百年工程

  上午10点30分许,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棚改领导小组组长张虎宣布拆除仪式正式启动,在拆除现场,木棉岭、布心、玉龙三个片区指挥长接受指令并启动拆除,整个拆除过程安全有序,并且有无人机全程拍摄监控。

  杨洪指出,棚改进入签约拆除阶段,意味着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必须以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再接再厉,善作善成。他要求,棚改是“民心工程”“良心工程”“廉洁工程”,必须全过程、全环节严把质量关、廉政关,加强工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把棚改项目打造成经得住历史检验的百年工程。

  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表示,破解“二线插花地”改造难题,既无先例可循,又无现成模式可用,需要有敢于碰硬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棚改领导小组的大力协调下,市区两级共有40多家单位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正是这种上下同心、齐心协力的工作局面,为棚改开创了良好开端。

  “300多个日日夜夜,991人的艰苦奋战,才成就了今天全面签约和房屋拆除。”罗湖区区长聂新平称,房屋当事人面对家园重建,克服困难、自愿签约,主动交楼、带头拆除,这种顾大局、识大体的精神令人感动;全体棚改工作人员面对棚改之难,主动请缨、奔赴一线,走家串户、日夜奋战,这种迎难而上、为民解难的精神也令人敬佩。

  ■签约现场

  太火爆!早上6时前已有人排队

  “我今天一早就来到罗湖体育馆了,这是我们家的一件大事。”12月20日早上7时来自棚改布心片区的唐先生激动地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早点棚改心里才能更安心。”

  在罗湖棚改项目搬迁前置协议全面签约现场,像唐先生这样的房屋当事人不在少数。签约现场分为三个区域,馆外排队区、签约等候区与签约区。当事人积极签约、响应热烈。

  在罗湖体育馆现场,早上7时不到,馆外排队区便已大排长龙,尽管人员众多,但依然井然有序。签约仪式还未开始,签约等候区便已有房屋当事人陆续就坐,许多当事人带着家人一同前来,只为办成这件“人生大事”。

  上午8时,签约正式开始。第一位签约房屋当事人是布心山庄西区49栋的郭大华老先生,在早上6时之前,他便来到场外等候。8时之前,排队等候人员已近千人。郭大华进入签约区后,其他房屋当事人陆续进场,多位当事人在签约区集体签约。据统计,昨日共有1570名房屋当事人完成签约。

  “棚改只会越改越好”

  来自玉龙片区的房屋当事人李先生20日早上6时便来到罗湖体育馆,不过他却没有饮得签约“头啖汤”,排在了第五位。“早来早签,心中的石头才能落地”,李先生说,他在玉龙新村的房产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但他并未在其中居住,“棚户区环境不好,不适合小孩成长”。

  李先生在深圳奋斗了十几年,他说自己将青春热血都洒在了这片热土上。对于棚改,他也有很多想说的:“棚改太有必要了,而且早就应该改了,我对政府的这一决策十分支持和赞赏。”

  “棚改完成后,我们全家人都会搬新居,相信那时的居住环境会变得很棒。”李先生表示,棚改必要性和紧迫性毋庸置疑,家人也都非常支持棚改。“棚户区改造是为了辖区居民的安全着想,有关部门不等、不拖,快点行动起来,才能尽快将安全隐患消除。”他说。

  “我要为政府点个赞”

  “我要为政府点个赞!”来自布心片区的聂女士在棚户区住了好几年。此前她将房屋出租,得知棚户区改造后,便在第一时间将房子收回。“我按照租赁合同赔付相应的违约金给租客,这即保证了诚信,也为他们的安全负责。租客也都很理解,他们现在搬到附近的小区去住了,虽然房租稍微高一些,但居住环境提升了不少。”

  不过,在木棉岭片区拥有好几套住房的周先生就遇到了一些波折。“我很支持棚改,但有一位租户迟迟不肯搬迁。”周先生说,这位租户认为坏事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抱有侥幸心理。尽管周先生已在香港工作,但仍然请假多次返深,一周后这位租户终于想通了。

  在聂女士看来,棚改是一件大好事。“棚户区改造肯定是早改早好的,不仅小区居住环境上去了,教育、交通、公共设施等配套都会一应俱全。”她说,“二线插花地”安全隐患多多,如果真的出现公共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人身及财产安全,辖区居民都应该尽早搬离。”

  一场在隐患虎口争夺生命的战斗  一场与时间之间输不起的赛跑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就是一场在安全隐患的虎口抢夺生命的战斗,也是一场与时间之间输不起的赛跑。

  消除隐患▶▷曾发生多起事故致多人死亡

  由于历史上特殊的行政区划与地理因素,位于罗湖与龙岗交界地带的“二线插花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处于无序、野蛮生长的状态。今天,边坡上密集的高危楼房大部分都是在那个时期内建起来的,安全隐患也在此时深深埋下。

  比如玉龙新村,这里原本名为玉龙坑,是一个垃圾填埋场。“上世纪80年代,罗湖、福田中心区把垃圾运到这里,开出了一条山路,这才有人进来山坡上盖房子。”在清水河居住了30多年的居民老王介绍,玉龙坑垃圾填埋场1997年底停止使用,共填埋垃圾约320万吨,受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仅作简易处理,垃圾填埋气体属自然排放。

  在垃圾填埋场的南侧,陆续建起了数百栋民楼,并取名玉龙新村。这数百栋建筑物与垃圾填埋场仅隔着一条5米宽的道路,有的房屋甚至建在垃圾体之上。由于填埋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具有易燃易爆及毒害性,2002年深圳曾对其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在填埋场与玉龙新村之间建起一段800多米的防渗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隐患,但并未彻底消除。现在路过填埋场进入玉龙新村,还能时不时闻到扑鼻的臭味。

  在垃圾场边上建起来的房子,又是位于边坡之上,其安全性便可想而知了。更何况,玉龙、布心与木棉岭3个片区的大部分房子都没有规划、没有报建、没有审批,自然也没有验收,无论地质环境还是房屋质量都堪忧。历史上,这3个片区也曾发生过多起事故,致多人死亡,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1993年6月,玉龙片区发生山体滑坡,导致4人死亡3人受伤。2003年7月木棉岭发生山体滑坡,造成5人死亡;2004年8月长排村发生边坡垮塌事故,导致2人死亡。今年4月份,木棉岭片区还发生一起边坡开裂事故,3栋房屋居民被紧急疏散。

  随着近年来一些重大突发事故的发生,深圳人突然清醒地意识到,原来事故离我们并不遥远。随后,木棉岭、布心和玉龙3个片区被排查确定为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和消防隐患高易发区。经专业机构评估,3个片区危险性大区面积超过42.6万平方米,消防安全隐患高危等级达到100%。为了彻底消除城市公共安全隐患,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被屡屡提上议程。

  今年1月9日,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市长许勤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以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消除地质灾害、危旧楼房等公共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生活环境。2月17日,全市城市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决定将罗湖“二线插花地”改造整治作为全市“城市管理治理年”的突破口。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的战役正式打响,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全面铺开。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进行了摸底、登记、公示房屋当事人信息及专项规划(草案)等大量细致工作,棚改进入了签约拆除的关键阶段。昨日上午,首批已签约“交楼”的房屋拆除,是棚户区改造一个重要的突破性进展。

  改善环境▶▷提升居住品质的惠民工程

  今年4月份,木棉岭村165栋在连日大雨中出现险情,南侧挡墙边坡顶部地面、建筑物、挡墙墙顶等出现开裂变形、墙体明显外倾。在165栋居住的18户居民,被要求全部疏散。为了确保居民生命安全,165栋一直被空置。

  险情发生后,5月份罗湖区住建局曾委托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对165栋及周边的161栋、162栋、168栋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棚户区的房屋钢筋混凝土强度不够、房屋承载力不足,且有的房屋已出现倾斜,多项标准均不符合要求。

  实际上,由于没有按照规范流程施工,墙面开裂、地基下沉等现象在棚户区十分常见。比如在木棉岭村69栋,一条弯弯曲曲、10来米长的缝隙如同“毒蛇”盘绕在建筑物顶部,在裂缝作用下,顶部护墙向外倾斜。在69栋楼顶可以看到,对面的63栋,同样也有长长的裂缝。庄先生一家11口人就居住在69栋的4楼,房间内两间卧室的墙面因渗水均变成灰黑色,厨房的天花板也出现了不少裂纹。

  除了房屋建筑质量不过关,环境“脏乱差”也是棚户区的一大特征。由于人口密集,棚户区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十分惊人。据统计,玉龙新村现在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达20吨,木棉岭村一天清理的垃圾量也多达100多桶。作为典型的外来人口聚集区,棚户区是很多外来人员在深圳落脚的过渡居所,找到好工作与房子后便很快搬家,留下成堆的垃圾废品。

  付大姐是深圳市宏得利清洁有限公司的清洁主管,负责木棉岭村的清洁工作已经有3年时间。“我们一共有40多名清洁人员,但仍然感到有些疲于应对。”付大姐称,她也在正规小区里面从事过清洁,整个劳动量简直是天壤之别。

  交通方面,罗湖棚户区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孤岛,大部分地方仅有一条主要道路对外连接,人车混行情况严重,进出都十分不便。遇到高峰期,车流便会遭遇“肠梗阻”,有时一堵就是半个小时,剐蹭、追尾等事故也在所难免。

  多年来,尽管各片区街道办及社区工作站想尽各种办法改善环境,但结果始终不尽如人意。通过棚户区改造拆除重建,这些难题便可迎刃而解。目前,罗湖棚改项目已初步明确了包括街区制、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小区、智慧小区、绿色建筑等在内的7个方面的新兴技术规范,建成后将成为深圳乃至全国棚改的一个“标杆”。

  落实重要道路用地也是棚改项目的任务之一,包括南坪三期、布吉南环路、翠竹路北延、罗岗南路、金稻田路西延等,都被纳入其中。而优化与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更是题中应有之义,改造后预计将提供15万平方米的公共配套用房,高标准规划公共配套与基础设施,满足片区及周边未来发展需求。

  有序推进▶▷总动员举全力破解棚改之难

  为加快棚改步伐早日消除隐患,罗湖组建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指挥长”的罗湖棚改指挥部,并形成了“区领导包片区、处级干部包网格、工作人员包楼栋”的工作格局。整个罗湖棚改团队总人数达到991人,其中罗湖抽调公职人员555人,之中175人为各单位、各街道派驻棚改一线的干部;龙岗公职人员105人,天健棚改团队331人。大批棚改工作人员入户走访讲解棚改政策并解疑释惑,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和租户理解了棚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熟悉了棚改政策。

  在推进棚改过程中,罗湖着力落实“阳光棚改”。比如在棚改搬迁签约流程阶段,罗湖就确立了“10步8公开3到户”的机制,其中在信息公开方面,向社会及时发布摸底调查通告、公示房屋及当事人信息、公示专项规划(草案)等重要信息。

  此外,罗湖还建立了棚改云平台,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技术支撑,为罗湖棚改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据介绍,棚改云由大数据、云计算、数据监管三部分构成,其中大数据收集了海量数据,并进行分类处理,定时提供准确使用。同时,借由“大数据”实现“云计算”,提供准确依据、精准服务与技术保障。

  撰文:吕冰冰 苏梓威 杜艳

责任编辑: GD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