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易灵敏 陈昊) 预知到胎儿的情况不妙,深圳一对夫妻还是要坚持生下这个宝宝(化名“力力”)。今年1月18日,从诞生之日起,力力的求生之路异常艰难,经历将近10回的生死关:重症膈疝、肠穿孔、败血症、肝衰竭……连救他的医生团队想都不敢想象,这么弱小的宝宝能否闯过这么多难关。可力力的韧劲儿却让大家感动,经历40多天的抢救,终让医生家长见到了“曙光”。据悉,力力目前是中国使用“人工心肺”时间最长的宝宝,也是用坏人工心肺最多台的宝宝。

  出生三小时即上“人工心肺”

  力力在妈妈肚里23周就被诊断出严重的先天性膈疝。通过影像诊断,可以预判他的内脏移位严重:肠子将心脏挤移位,左边肺叶被挤得无法正常发育,几乎没有肺叶。产前评估,产后病死率可达70%。可力力的爸爸妈妈不愿意放弃,产前转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准备拼尽全力,拯救力力。

  1月18日,通过剖宫产手术,力力诞生。由于先天不足,力力从脐带输氧切换到“自主呼吸”后,很快出现氧气供应不足,及时使用高频呼吸机、气管插管都不能维持血氧,出生3小时后需要上“人工心肺”(ECMO)辅助。

  1月19日,医生团队马上开展膈疝修复手术。手术还没修复完,力力的新问题又出现了,医生发现他的回肠约3厘米出现扭转闭塞。手术后力力的腹部器官回位了,可事情并没有告一段落,一系列的并发症接踵而至:出血、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败血症、严重营养不良、肝功能衰竭、阻塞性黄疸……

  “宝宝治疗上有很多矛盾,每天一步治疗决定就像走钢丝一样,抗凝和出血都是相矛盾的,需要平衡得很好。”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主任崔彦芹介绍,在营养支持方面,孩子一开始接受不了肠道营养,只能通过静脉营养支持,“只有营养足够,孩子的肠道才能够尽快长好,肠道长好了,吸收营养才好长个子。”

  “但静脉营养中的脂肪对人工心肺是一种伤害。”这种情况下,经得家长支持同意,只能宁愿选择牺牲人工心肺。“像下注一样给孩子上营养。”回顾这些抢救经历,崔彦芹说:“父母义无反顾地坚持是小孩得以生存的关键。这种抢救,连医护人员都曾陷入绝望,但是家长说,无论怎样都要坚持。”

  顽强宝宝要绝地重生

  医生的付出,五台人工心肺的牺牲,先后4次血浆置换,行“人工肝”替代,“死神”终于肯松手了,力力的情况不断好转,他的左肺叶慢慢长起来了,可以撤离昂贵的人工心肺呼吸机了(每天约20000元费用),仅普通呼吸机就可以维持血氧了。

  让大家感到欣喜的是,现在力力吃东西也开始出现好转,原来两个小时只能吃0.5~1毫升的母乳,现在一个小时能够吃十几毫升的母乳了。“宝宝自身的肠胃营养机制慢慢建立起来了。”新生儿外科主任钟微介绍,“两岁之前,他需要不停地追赶发育,等肺叶长好后,以后生活质量也会很好。”

  医生说,力力经常睁眼看看周围,他得以生存,除了自己求生能力特别强,还有家长给予医护人员很强大的精神支持,“家长愿意做这样的尝试,舍不得放弃,关键时候反而是家长的精神支撑我们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