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顺德的蓝天越来越多、空气越变越好是很多市民的共同感受。/珠江商报记者朱德文摄

  珠江商报讯 记者邵姮报道:记者近日从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获悉,2017年顺德区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实现连续两年达标。成为珠三角西岸工业发展城市群中实现PM2.5连续两年达标的两个城市其中之一,全面完成了国务院发布的空气质量改善终期考核目标任务。

  迎难而上:PM2.5浓度2016年首次达标

  据介绍,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确定了十项具体措施,即国家“大气十条”。其中设定的达标线——二级标准是35微克/立方米。

  “而顺德当年的PM2.5年均浓度达到47微克/立方米。当时不少业内专家认为,一个像顺德这样以工业为主的发展型城市,PM2.5浓度每年要下降一两个微克都非常困难,十几个微克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攻克’。”区环运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2017年,顺德的气象条件总体上是不利的。小风天数增加,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日照偏长,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于污染物自净和扩散。

  同时,顺德位于珠三角西部,地理位置较为不利。在这样的不利天气和地理条件下,顺德全方位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强从源头防控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管控,尤其在2017年的秋冬季节坚决采取强化防控措施,有力保障了大气质量。

  事实上,近年来顺德的蓝天越来越多、空气越变越好是很多市民的共同感受,“顺德蓝”刷爆朋友圈的现象并不鲜见。根据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各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较2013年都有很大的降幅,整体进入了下降通道。其中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13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降幅达28%;PM10从2013年的7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59微克/立方米,降幅21%;SO2(二氧化硫)从2013年的2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7年的11微克/立方米,降幅62%;(NO2)二氧化氮从2013年的5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7年的43微克/立方米,降幅16%;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较2013年增加45天,全面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空气质量改善终期考核目标任务。

  大力治理: 全方位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在环境质量改善背后,是顺德环保部门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全区层面,顺德成立了由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成的顺德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区领导担任主任,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建立完善环保工作统一领导、统筹推进的综合决策机制,并制定《顺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顺德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2013~2014)的通知》、《顺德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作为全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纲领性文件。全面部署污染防治行动和具体防控措施,从严格环保审批准入、工业锅炉污染整治、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控制等重点工作入手,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全方位提升全区空气质量。

  截至目前,顺德已全面完成区内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治理设施运行正常,各项污染物排放达到天然气机组特别排放限值;此外,还通过科学分析、大数据采集、模型模拟、加密观测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精准度和可持续性。

  未来计划: 2020年达标天数比例达85%以上

  “2016~2017年PM2.5达标,反映了全区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思路正确、措施得当。但是,在环境质量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区环运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举例称,如PM10已达标,但仍存个别日均浓度超标;PM2.5处于临界值,尚未稳定达标;二氧化氮尚未达标,且同比升幅较大;臭氧呈上升趋势,实现臭氧超标率下降目标仍较为困难。

  在污染防治方面,顺德依然存在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氮氧化物治理有待强化等问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大及本地的交通拥堵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加,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量大面广,治理难度大;产业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区域内仍存在大量污染较严重的村级工业园区等。

  该负责人表示,根据编制的《顺德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未来顺德的空气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顺德要实现“天更蓝”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环境空气污染6项主要指标基本达标,达标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到2025年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总体稳定达标,达标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