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桔子公益|娱乐|城市|旅游|经济|美食|教育|网站地图|手机版
顺德

新浪广东>顺德>正文

村史馆智能图书馆进驻村居社区 乡村文化有质的飞跃

2018年06月07日 11:2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鹏飞、邓柱峰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

  泛舟在顺德逢简的河涌上,清澈的河涌水、郁葱的小公园再加上古韵犹存的老屋祠堂,营造出逢简特有的乡村文化,让人在不知觉间感受水乡的亲切;站在禅城紫南的广府家训馆里,青灰色的广府建筑基调与馆内陈列的广府名人的家风故事,让人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震撼……随着佛山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文明、文化的振兴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佛山便通过一系列文化手段来推进佛山乡村建设。古村活化中的文化注入让佛山村居的历史风貌得到保留,而佛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更是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随着博物馆之城建设、文脉传承行动的开展、乐善乡村的建设……想必在插上文化的翅膀后,佛山的乡村将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文化设施 智能图书馆等开辟农村新型阅读空间

  居住在南海区的周小姐发现身边的智能图书馆越来越多,这对于爱看书的她而言是一件幸事,“不用去图书馆,只要在社区里的智能图书馆里就能借还书籍。”周小姐说,这大大地方便了市民。对居住在大沥的异地务工人员李先生而言,文化设施的升级和投放更是对全民阅读氛围的培育。《佛山市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指出,接下来佛山将要大力支持和鼓励村居建设智能图书馆,开辟农村新型阅读空间。

  从2015年开始一直到今年,经过三年的发展,佛山公共文化服务迎来大发展。不仅城乡文化设施网络逐渐完善,一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也在逐步开展。其中,“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完成目标任务,并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民读书活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全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共建成709家,覆盖率达96.9%。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超152.67万平方米,每万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2054.8平方米。联合图书馆成员馆达226家,其中智能图书馆175家,不少是在社区里的。南海区“智慧图书馆”(24小时“读书驿站”)已建成137个,全区实现平均1.9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

  未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佛山将不断提升农家书屋建设质量,优化书屋设施和环境、丰富书籍品种、拓展书屋功能,提升书屋的吸引力。大力支持和鼓励村居建设智能图书馆,以便利的图书借阅服务推动村居群众养成常阅读、爱阅读的好习惯。结合古村落活化、乡村旅游等项目,吸引社会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书院、茶馆、咖啡屋,使之成为农村新型阅读空间。

  关键词:乐善乡村 推动“志愿者之城”建设向农村延伸

  对于志愿者的帮助,居住在高明杨和镇塘下村的独居老人杜仲基深有体会。杜仲基表示,曾经屋中逢大雨天时有漏水问题。随着志愿者们的介入,杜仲基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志愿者服务对于佛山乡村振兴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仅在于帮助村居老人解决生活问题,还在于能在乡村形成互帮互助的乐善之风。正因为如此,行动方案提出,接下来将大力推动“志愿者之城”建设向农村延伸。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佛山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将推动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在农村倡导仁爱乐善、助人为乐、扶危济困、服务社会的美德,以农村学雷锋志愿服务提升农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促进作用,定期在农村开展关爱困境青少年、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志愿服务;各级志愿者学院在志愿服务培训中,应把面向农村群体的志愿服务通识及信息化内容纳入培训课程。

  另外,加强农村志愿服务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参与及接受志愿服务的意愿;“i志愿”系统及注册志愿者证在农村得到推广应用,并培育一批农村志愿服务导师,带领农村志愿服务的开展。

  关键词:乡村历史 特色村史馆遍地开花

  “这几年紫南村的文化氛围变浓了,贯穿全年的文艺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生活。”紫南村的村民潘先生表示,今年村里建成了村史馆、广府家训馆、好人馆等文化阵地。言语间,潘先生脸上透露出一股自豪感。文化是乡愁的灵魂,是乡村发展的文化根基所在,紫南村对村史馆的修建,实际上是对乡土文化、乡村历史的梳理。接下来,佛山将鼓励村居打造各自的村史馆,传承历史文化。

  记者了解到,对于村史的挖掘,佛山有不少村居在行动。罗南村、莲塘村、沙头村、龙眼村等都早早地进行了村史馆的建设。那么这些村史馆有啥看点呢?记者在不少村史馆看到,各个村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村里的特色打造不一样的村史馆。勒流龙眼村有个特点就是,每到特定时节,来自珠三角各地的龙舟都会来龙眼村点睛,而龙眼史馆便是突出龙眼点睛文化。狮山镇的璜溪村则投资20万元将村里的炮楼变成了村史馆。村史馆里主要摆满了村民提供的旧物件,有收音机、缝纫机,还有生产用的农具……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村民们的回忆。走进其中,年代感油然而生。同样,由于顺德杏坛马东村是永春之乡,因而武术文化成为该村村史馆突出的特点。北滘林头村由于曾经私塾很多,再加上又是刺绣的生产基地,因而林头村的村史馆特别设立教育文化和广绣两个展厅。

  佛山一位文史工作者表示,村史馆的建设不仅是让村民了解家乡的发展史,更是在折射村居发展变迁的同时,保护和挖掘村中的文化,保留大家的乡愁。另外,村史馆的凝聚力还能促进村民的团结和邻里和谐。“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类似村史馆等各大挖掘村里历史的文化阵地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史工作者表示。

  正因为如此,对乡村历史的整理也被纳入了《行动方案》中。《行动方案》指出,接下来将加强对乡村历史的整理。结合博物馆之城建设,鼓励和支持各村居利用文化中心场地或闲置的古祠堂、古民居等打造村史馆,承载乡恋乡愁、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通过修撰历史、展陈文物,激励村民不忘来时路、展望新生活;通过展示家规祖训、讲述先贤故事,引导后人继承传统。

  关键词:产业工人 开展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

  佛山制造业发达,不少制造业工厂分布在各个村居,吸引了众多产业工人在各个村居定居。产业工人众多是佛山一个特点,而如何让产业工人安稳、安定地在村居定居发展,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要素。因而增强归属感,让产业工人一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也是乡村振兴的一大策略之一。

  今年5月,佛山出台《关于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佛山将用3年时间,全面实现产业工人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公共文化设施向产业工人免费开放力度将会加大,一些适合产业工人参与的免费文化活动将会举办。不仅如此,佛山还将在佛高区(狮山镇)树本产业家园、禅城区泛家居等重点园区试点建设“产业家园”智能文化家。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重点在园区打造一批工业题材博物馆,就地服务产业工人群体。

  另外,产业工人也可以利用“佛山文化云(e网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获取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技能培训等公益文化服务。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