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沙头角中英街”场景。▲“深圳沙头角中英街”场景。
▲“20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购物商场的一角”场景。▲“20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购物商场的一角”场景。

  深圳晚报讯 (记者 许娇蛟) 自11月8日对公众开放以来,《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每天都会迎送大批慕名前来的观众。除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实物和沙盘模型,在6300多平方米的陈展空间内,还有7处栩栩如生的“场景秀”,再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省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瞬间,吸引许多参展观众在一旁拍照留念。

  为再现历史样貌

  赴香港采购“老港货”

  记者看到,《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内设有“深圳沙头角中英街”“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高第街”“20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购物商场的一角”“20世纪80年代广东乡镇企业工厂生产车间”“全国第一宗土地拍卖会”“20世纪80年代广东音乐茶座”“邓小平在仙湖植树”等7处“场景秀”,通过场景搭建、硅胶塑像、物件复原等方式,呈现了一幅幅充满人情味、烟火气的广东生活画卷,记录了在改革开放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和瞬间。

  深圳市博物馆基建办设计负责人徐新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场景秀”从设想到成品花了近半年时间。为了再现历史的本来样貌,保存原汁原味的老广东特色,工作人员面向全省各单位、机构和个人征集当年的“老物件”,甚至前往香港采购富有年代特色的“老港货”。

  “20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购物商场的一角”集中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为代表的广东消费品生产销售繁荣的场景,再现了畅销全国的“广货”传奇。在复原的货柜里,小到啤酒、文具、衬衫,大到电视机、录像机、电风扇,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从中可以看到深圳友谊商场、湛江商贸中心等老牌百货商场的昔日盛况。

  “当时,广东的一些百货商场里常卖港货。为此,我们曾专门赴香港采购当时香港产的肥皂、丝袜、调味料等产品,尽可能做到真实再现。” 徐新红说。

  裁布机、缝纫机

  都是真实使用过的“老物件”

  在购物商场场景的旁边是一处工厂场景。“20世纪80年代广东乡镇企业工厂生产车间”表现了许多“打工妹”在制衣厂忙碌工作的场景。20世纪80年代,广东出现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它们推动了全省加工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被称为广东“四小虎”的东莞、顺德、南海、中山。

  为了栩栩如生地展现当时女工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状态,深圳市博物馆面向全省征集当时的工厂器械和周边物品。最终通过揭阳博物馆,联系到了揭阳制衣厂的负责人许锦声。许锦声的父亲许楚强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创办“三来一补”服装工厂,该场景里的裁布机、缝纫机甚至灯管,都是许家当年办厂时真实使用过的“老物件”。连10位硅胶女工们身上穿的衣服、发型头饰,也都是深圳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根据当时存留下来的资料还原复制的。

  朱先生是广东梅州人,11月15日当天上午来到《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在“深圳沙头角中英街”和“20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购物商场的一角”场景前久久驻足。他告诉记者,已经在深圳打了近20年的工,许多场景所呈现的历史时期都是他曾经历过的生活。

  “我记得那时一台电视机几百块,而我一个月才挣几十块工资,舍不得买,就只能站在百货商场的货架前看一看。”回忆起当年,朱先生感慨万千。“这些年来的生活变化太大了,这些场景让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年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