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方案提出,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而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定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这意味着,文化旅游产业之前因分属不同部门,考量同一件事的从发点不同而导致许多事情无法有效推进的局面将成为过去。现在文化和旅游合为一体,打破了体制障碍这一桎梏,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将来文化和旅游这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拉开了敞亮的剧幕。此消息一出,在业内外迅速掀起了一股热潮。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又向纵深迈进了一大步。

  主流地产业发展势微,文旅产业成转型突破口

  嘉德丰集团董事长李即佳认为:“我国的文旅产业正处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期。近两年来,房价波动较大,主流房地产市场渐趋饱和,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房地产的盲目发展,土地政策开始紧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旅游城市、沿海大中型城市,甚至特色乡村小镇区域开始另辟蹊径,寻找盘活资产、提高效益的新途径。而文旅产业作为对土地储备要求严格的厚积薄发型的长周期产业,这为相关产业的开发运营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改革,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强调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这一要求的提出,为文旅产业带来了发展契机,随着改革政策的推进和落实,文旅产业将迎来更为完善的发展环境,注入更多市场活力,为文旅产业的纵深发展创造更多便利条件。这也同时督促着文旅产业要积极推进产品升级,开发个性化的特色产品,刺激旅游消费,以促进产业的快速平稳发展。

  利好政策纷至沓来,文旅融合发展优秀作品是关键

  早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就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要融合发展,强调在旅游业的开发运营过程中贯彻文化软实力和文化核心要素,这将使得旅游产业的价值更具持久性。当时具有敏锐市场嗅觉的李即佳先生就认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具有正确的政策性指导和市场活力,文旅产业将进一步成为开发商的投资热点。因此,经过谨慎的前期市场评估和项目考察之后,他投资了后来享誉业内的长城脚下饮马川文旅项目。

  而正如李即佳所料,“十三五”以来,我国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产业的结合。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求,到“十三五”末,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文旅产业的发展黄金期已然到来。

  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势必要以优秀的作品产出为抓手,这需要投资开发者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人文情怀”。尤其后者,它决定着产品呈现的个性与特色,这恰恰是商业模式下最能吸引和打动消费者的地方。以李即佳先生投资的长城脚下饮马川项目为例,作为全球唯一以长城为主题的生态艺术生活度假地,设计者在项目运营之前就表示,要在长城脚下打造一个能为消费者提供多种生活方式的生态文明的精神产品,而不仅仅只满足于最基础层面的居住。最终呈现的产品既展现了独有长城资源的历史韵味,又通过后现代风的工业设计让产品显得既典雅又时尚,塑造了一个享誉业内外的集生态、环保与艺术的4800亩生态艺术生活度假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出台后,它成为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旅游门户经典代表,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追捧。

(长城脚下饮马川项目局部图)(长城脚下饮马川项目局部图)

  “文化”赋予了旅游产业一个重要的标签,旅游产业则成为了展现文化韵味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相辅相成的,而优秀的作品则能让他们合体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国家倡导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初衷和愿景。

  文化旅游融合已成为现实发展方向,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这种趋势未来将更加明显。国家的积极政策已然率先打破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在行政上和隔阂和管理上的壁垒。正如李即佳所说:“文旅产业已经迎来发展春天,投资开发者应积极响应国家倡导,关注消费者内心需求,以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本去寻求项目的转型升级,专注于打造精品特色项目,忠于市场,更要忠于内心,才能打造出“金玉其外,内秀其中”的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