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李根

  剑指千亿美元目标的今日头条正式跻身百亿美元公司。

  在多个渠道的消息中,今日头条已于去年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10亿美元,投后估值达110亿美元,投资方是红杉中国和建银国际。

  这算是给传闻一年的今日头条融资案有了告一段落的机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先是腾讯收购的80亿美元估值,到其后新媒体“新经济100人”采访中的百亿美元,再到更晚一些的《财经》采访中的110亿美元估值,今日头条最新估值多少,都是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之所以估值被关注,是因为这是判断公司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巨头竞逐的滩头发展倍速的指向标,毕竟目前在内容分发领域,BAT全部入围,并且投入重兵。

  但此时此刻融资,今日头条或不是出于“缺钱”。

  除了业务本身不烧钱,今日头条在营收增长上势头迅猛。2016年,今日头条官方对外宣布的营收达60亿元,而这个数据在上一年还只有30亿元。据今日头条内部称,2017年的目标是100亿元。

  此外,虽然2016年有重大海外收购投资案和对短视频投资,但一个总额5000万美元,另一个短视频补贴总额10亿元,对于目前体量的头条来说甚至都动不到基本盘。

  有分析称此轮融资是为IPO上市准备,但通常Pre-IPO轮次的融资,金额和规模可能会更高,况且按照今日头条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投资方也乐于给出更高的估值,利于上市后获利退出。

  数据方面,截至2016年9月,累计激活用户数已达5.8亿,日活跃用户超过6300万,在中国互联网产品中,排位在今日头条前面的并不多,要是再算上盈利能力就更加少之又少。

  另一可以参照的是,虽然传闻称前优步中国总经理柳甄主要负责了此次融资,但融资前后,投行券商和二级市场并无相关消息传出。

  最关键的是,此时上市,没有明显的甜头可言。

  一方面,巨头环伺,江湖地位说稳不稳,财大气粗的BAT任何该方面的举动都会引发资本市场反应,进而影响到长期战略。

  另一方面,今日头条面临的最大风险尚未解决,在中国涉及信息分发,相关牌照是无法避开的一环,今年1月长达半小时的宕机,虽然事后解释是服务器故障,但一个以技术安身立命的公司,怎么会容许整个产品长达半小时的宕机?

  另外至今未公开解释的是,宕机事件后今日头条内关于时政的内容,为何进入高规格审查状态?而且在视频方面则有个“阳光宽频”的改变。所以牌照问题一日不解决,今日头条上市招股书中最大风险就没法解决。

  最后,上市有利于品牌全球化,但这对于当前的今日头条都并非渴求选项,全球化方面,今日头条通过并购模式,而且效果不错。

  实际上,今日头条这笔2016年年底的10亿美元融资,极有可能与当前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人才抢夺战有关。

  特别是人工智能高级人才方面,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处于极度紧缺的状态。

  今年2月,今日头条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挖来常务副院长马维英,并任命其负责今日头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此前,该实验室的代表人物是张一鸣从百度美国深度学习实验室挖来的少帅科学家李磊。

  李磊和马维英的加盟都在业内引起热议,但这也只是整个行业AI高级人才抢夺的缩影,并且由于紧缺性,中国范围内呈现的场景更像是把百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当做了为数不多的“人才超市”。

  微软方面,前有陆奇,后有马维英,更早之前还有一大批在小冰团队任职的技术负责人,先后成为百度度秘负责人、加盟科大讯飞,以及参与创立创业公司。

  百度方面则更加明显,“狼厂”一方面是中国最早标榜人工智能战略的公司,另一方面则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接连流失了包括首席科学家吴恩达、高级副总裁王劲、IDL创始院长余凯、人工智能科学家张潼、吴韧等高级人才。

  而且人才断层现象也尤为明显,在高级人才被瞄准抢夺后,次一级人才则青苗不接。可以佐证的是创新工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举动。

  在先后投资余凯、吴甘沙、范文渊等人工智能大牛的创业项目后,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认为投资已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竞争,于是他亲自牵头成立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招揽从科研单位人才到高校精英的人才进行孵化,但即便如此,一年的目标也不过100人,目前则成绩只有30人。

  在此种形式下,人才加盟可能不仅需要“前景”,还需要随大趋势水涨船高的“钱景”了,而且此前36Kr也专文报道过,人工智能人才的哄抢已经达到了天价难求的地步,在这个层面的竞争来说,今日头条的对手不是一点资讯,不是天天快报,不是阿里UC,它面对的是被整个竞争格局不断加码的人工智能战略,在这个层次的竞争中,BAT是他的威胁,京东小米也是他的威胁,不乘着上升势头广积粮,可能就会错过机遇。

  更早之前,今日头条也在通过员工1500元住房补贴等作为吸引人才的策略之一,但在人工智能暴热当下,这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