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识:想了解客家人的禀赋心性,得从那片得天独厚的水土去感知。四月中旬,当我们在松口古镇参加中国乡村论坛梅县峰会首日活动,一早启程前往松口镇大黄村,重走当年祖辈下南洋必经之路——古驿道,路转江岸见,簇拥着四面八方聚拢来的乡亲。登船转身一回望,刚好遇见了千年来的情景重现,时空交汇感落到眼际,勾起同一份乡愁。

 

图为松口大黄村古驿道码头图为松口大黄村古驿道码头

 

    “ 孙中山向谢氏兄弟生动描述了他的“中国人力进步”理论。他说,以中国独特丰厚的传统资源和潜在的巨大能量,只要走一条独特的道路,就可以取得迅速的发展,让西方重新拜中国为师。

    孙中山的理论让年轻的谢氏兄弟的抱负得到满足,他们相信,跟着孙中山,中国的一切问题,都会被扫除干净,他们的革命将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

 

 

02

 

第一章 时代召唤

(下)

 

 近代中国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方列强像虎狼一样纷纷扑来。中国的主权遭践踏,中国的财富被掠夺,中国人像牲口一样惨遭恣意屠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像一个可怕的阴影,沉重地笼罩在每个爱国者心头。中华民族用江河那样汹涌的鲜血,在求索一条民族生存的道路。

 

 正值青春热血的谢逸桥,他的血性、才华与情怀,全都化为对民族对国家忧患的思虑。受温仲和、饶芙裳等名士老师思想影响,他立志要去“澄清天下”。可,路在何方?其时,丘逢甲筹办汕头岭东同文学堂,他的办学主张得到了谢益卿、谢梦池、谢逸桥的捐资支持。

 

 

丘逢甲像丘逢甲像

 

 作为丘逢甲的得意门生,谢逸桥与丘逢甲的师生之谊留存在诗文中传世,赋诗赠曰:

 “人言谢生颠,吾未敢从众,与言世界事,谈言动微中,即令能颠亦复奇,终胜老生了无用。神州大地殊可哀,纷纷老朽无人才,眼中突兀少年在,令我郁郁心颜开。

 即令时事须放手,安得人尽颠如雷。谢生言论自由耳,已令世人骇欲死,丈夫何止用口舌,治世界事从今始。时哉时哉不可失,东南风吹大海水。”

 

 1904年,谢逸桥与三弟谢良牧奔赴东瀛留学。这是他一生最重大的转折。与他同行的三弟谢良牧,后来被史家并称为“谢氏双杰”,近代梅州民主革命的先驱。

 

 谢氏兄弟同样怀抱济世救国的理想,同样接受纵贯中西文化的教育,但在个性气质上,两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谢逸桥大哥气度,具侠义风;善诗文,擅丹青;风流倜傥,办事雷厉风行,决断果敢,天赋具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袖风范。

 谢良牧年纪轻轻学养深厚,老成持重,办事干练,一副传统士人先忧天下,品端学正,可托大事的忠诚品质。

 

  东瀛之旅,兄弟俩结识了黄兴。这位与孙中山并称的民主革命家,与谢逸桥同龄。史家称其“有史必有斯人,无公则无民国”。这位铁骨铮铮、气概非凡的湖南汉子,已经是一位成熟的职业革命家,他的“无我”的献身精神,深深吸引着谢氏兄弟。同样的志趣、才具,他们一下子成了莫逆之交。还有宋教仁、梁慕光、冯自由亦于此时结识。

 

 

黄兴像黄兴像

 

 

 接着,人生大戏之幕拉开——谢氏兄弟在东京见到了孙中山。

 孙中山生于1866年,比谢逸桥年长8岁。孙中山是兄长、是师长、是领袖,他心地光明,言语滔滔,见识卓越,举世无双!谢氏兄弟如痴如醉,立地认定孙中山是“当世大英雄”。

 

 翻开历史,就会发现孙中山早期最亲密的革命同志,大多为华侨青年。孙中山激情洋溢地向谢氏兄弟阐述解决中国问题第一要务为什么要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统治的道理。1840年以后几十年,一批批仁人志士求索救国救民之路,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可在旧的统治没有改变之前,一切都是徒劳。这是历史的结论。

 孙中山向谢氏兄弟生动描述了他的“中国人力进步”理论。他说,以中国独特丰厚的传统资源和潜在的巨大能量,只要走一条独特的道路,就可以取得迅速的发展,让西方重新拜中国为师。

    孙中山的理论让年轻的谢氏兄弟的抱负得到满足,他们相信,跟着孙中山,中国的一切问题,都会被扫除干净,他们的革命将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

 

孙中山与谢良牧早年合影孙中山与谢良牧早年合影

 

 

 

    1905年,谢氏兄弟与黄兴一起,协助孙中山在东京创立了中国同盟会。谢良牧被公推为会计部长,职务与黄兴比肩。

 

 

 

          (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