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是梅州打造“世界客都、长寿梅州”国际品牌的一个重要载体,把客家饮食文化弘扬光大,梅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梅州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正全力推进“客家菜师傅”工程,为梅州客家菜走向全国、走出世界而不懈努力。

  此外,来自海内外近50家媒体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世界客都·长寿梅州”采风行。此次采风行划分为两条线路,涵盖了8个县(市、区)重点特色旅游景区进行采风。采风的景点有围屋大宅承德楼、广东最美古村落的桥溪古韵、客天下、百侯古镇、国家5A级的雁南飞茶田度假村、龙归寨瀑布、五指石景区、白马村、九岭村、樱花谷、煦和湾等等。

  围龙大宅承德楼,弥漫着厚重的客家文化

  “承德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是一座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客家围龙屋,它沿袭了客家人建房造屋布局严谨的风格,中轴对称,左右均衡,规模宏大,典雅堂皇。结构属双层土木通廊楼屋,屋式为三堂二横一围龙,全屋占地面积3780平方米,共有12个厅8个井83间房,从1885年奠基至1896年竣工,前后历时11年。

  承德楼地处梅州城区中心,与繁华的商业大道紧紧相邻,沿着街巷拐一个弯,从斗门进去便来到门前宽阔的禾坪,禾坪中段是大门,门楣上方“承德楼”三字刚劲雄浑,庄重大气。大门两边梁枋的木雕深雕浅刻,工艺精湛;墙上的壁画图案丰富,色彩素雅,那些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极富生活哲理。大门周围的雕刻与绘画虽经一百二十多年的风雨侵蚀,仍色彩丰富,形象逼真。堂屋背后呈半月形的围屋,它与左右两边的横屋紧紧相连成“U”字形,孤形的围屋内粗壮的杉木圆柱二排整齐排列,颇具气势,宽阔的走廊,飘逸的瓦檐组成的圆润的线条,使半月形的围屋更显精致雅观,营造出极具生活情趣的人居环境。

  桥溪古韵: 独特的客家古民居,匿藏着一个失散皇族的传说 

  桥溪古韵(桥溪村),藏身于阴那山里的一个山谷,建村至今已经400多年,是梅州雁洋镇的一个自然村落。村子四面环山,高高的香炉峰在村子北面的远处勾出淡淡的痕迹,阻挡住北来的朔风;东面是客家神山阴那山的五指峰,从田间偶尔抬起头来,总会看到遗世独立的五指峰峦。由于桥溪村的地理位置特殊,极少有外人打扰过的痕迹,是一个保存得很好的客家小山村。

  在村口有五棵百年珍稀古树,其中有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古树红楠木、白桂木,以及迄今发现的广东最大的青蓝木,胸径达3.3米。这些树木不但珍奇,而且叶子颜色各不相同,红的奔放,绿的葱翠,黄的典雅,当地人称它们为五彩林。五彩林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花儿配合着,成为村中田园风光优美亮丽的点缀。

  源于阴那山五指峰中的山涧溪水,自东向西从村中流过,这脉脉流水、清澈山泉,滋养着在这里生活了400多年的桥溪客家人。从村口小溪旁一直到房子最集中的继善楼所在地,依次有二进的四杠楼世德楼、宝善楼,还有一些已经残破的没有名字的杠式围楼,这些房子都建在用石头累起来的石台上,沿着山坡地势逐层修建,村中小道蜿蜒,四周遍布柑橘、杨桃、龙眼、柚子等果树。

  “继善楼”是印尼侨商朱氏所建,始建于晚清末期即1902年,前后历时12年,耗资12万大洋,是一座典型的二层夯筑杠子屋楼房,俗称“七杠楼”。

  两层楼的高度使堂门门厅显得高挑而气派,两根石柱撑起了一排精雕细刻的木雕屋檐,斑驳然而神气的“继善楼”牌匾和铁划银钩的“继志述事,善邻亲仁”的门联,依稀向我们透露着房屋主人曾经的辉煌。建筑样式是传统的,细节里却渗透了清末新兴的西洋风格,比如镂空的砖雕花窗的设计,比如屋前辟出空地,地基抬高,作为院落,用青绿色釉彩的凸腹花瓶状栏杆围起。

  走进楼内,四方庭院十分幽静。砖石肌理的墙壁已是现代作风,雕花木窗木门,二楼的木廊木柱,又显得古色古香。门或窗上方墙壁上有彩绘的风景或人物,据介绍,这是当时专门从广州请来的师傅画的。旧日羊城八景之扶胥浴日和石门返照,江上千舤竞渡,当年广州的繁荣,竟在梅州的深山小村里重现,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偌大的厅堂只有一张条几,挂牌匾与镜子,两边再摆两面宫廷镜。七间大屋相连,厢房一间接着一间,可以想像当初家族的兴旺景象,只是如今人去楼空。

  走上二楼,在正厅的墙上,金碧辉煌的《朱子家训》刻了整整两面樟木墙板,门框下的镀金木雕仍金光闪闪的,近屋顶墙上彩绘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可惜其中一面墙上的字迹在“文革”时被刮得一干二净。

  据介绍,文革期间对桥溪村破坏蛮大的。铁栅栏被被搜刮用去炼钢铁了,梯顶两头石狮,头已被打掉;柱子上雕龙画凤,后来被打掉了。桥溪村历经战争和各种政治运动的破坏,建筑尤其内部精致的雕刻和绘画仍然被大量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属难能可贵。

  精美的建筑是桥溪村魅力的标志,古村落另一个动人之处,是藏匿一个失散皇族的传说,亦真亦幻,引人入胜。明朝末年,有一批被李自成俘虏至京城的皇族成员,包括太子朱慈烺、崇祯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等人,清军攻陷北京后,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马乱中失踪,下落不明,一直是桩历史疑案。传说太子朱慈烺跟随嘉应(今梅州)人李士淳(明末的翰林院编修,充东宫讲读),避难到李士淳的家乡梅州,为避人耳目,太子削发为僧,在梅州阴那山的灵光寺隐姓埋名,静度余生,后来老死深山,被当地人尊为“太子菩萨”。

  在“世安居”主厅,红漆横梁排列紧密,紧贴屋顶,稍低,前后凌空再架红漆横梁。前一根绘仙鹤竹枝,中有金字“富贵福全”;后有上下两根横梁,下一根雕绘金龙,稍上一根金黄八卦图绘于正中。这是朱氏十七世长子继承下来的祖屋,敢在扁梁上刻龙,证明朱氏先祖确与皇族有渊源?

  那些花枝招展的铜制镂花宫灯,那块传说是太监写的牌匾,那根居然描了金龙的横梁,那些货真价实涂了金粉的樟木墙板,无一不在暗示,在加强人们对那个传说的印证:朱氏祖上,难道是明代皇族?这些都有待后人以及专家学者考究!

  桥溪村里现只剩下少数的留守老人,平日在屋前屋后种菜、种果树,养蜜蜂。很多房子已没人居住,屋内荒草从生,残破不堪,墙头长出的芦花在微风中飘舞,分外凄凉,中国当前畸形发展的城市,空心衰败的农村,让人心痛,那种文风鼎盛、耕读传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曾经有人说过:“遥想几百年前,客家先民沿汀江而下,一片轻舟点轻蒿,山高水恶,不知何处寻家园?有客家男人的坚韧,才有了客家女子的贤淑,相爱相依,你若是驰骋沙场的将军,我就陪你拓土开疆,虽死不悔;你若是耕耘山林的乡野村夫,我就陪你粗茶淡饭,终老一生。心若有爱,处处为家,心若无爱,咫尺天涯。”说得大概是留守在桥溪村的老夫妇人家吧!

  百侯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客家的香格里拉 

  百侯位于梅州的大埔县,是一个“广式”的古镇,也是梅州的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自然也是一个充满了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的古老村镇。古往今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诗书世家”、“一腹三翰林”、“饶氏对诗退挡桥”的典故广为流传。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都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百侯旧称“白堠”,民国以后改为百侯,意在“白侯辖地,出百位封侯”,取“多出人才”之意,自然这里也是文风鼎盛、人杰地灵之地。据介绍,该镇共有12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真乃曰:“百侯遍地古民居”。清初以来,侯南村科举兴盛,全村先后考取进士17人,其中翰林3人,另有举人110人。全村有大小古民居90座,其中杨氏80座。古民居多为九厅十八井官厅式大屋,36条街巷将大宅连为一体,形成神奇的民居布局。古民居多座西北向东南,避风向阳,体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百侯古镇里面,还有一处客家古屋——通议大夫第,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时任陕西按察史杨缵绪所建。建筑风格为砖木结构的殿堂式围龙屋,占地3800多平方米,共有9个厅,18个天井,70个房屋。主体三进院落式,屋内天顶屋脊用沙灰雕塑成鲤草高翘状。

  梅州不仅有古村落、客家围屋、古镇等,还有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人间仙境的五指石景区

  粤东第一瀑布的龙归寨瀑布

  到了梅州,必须要品尝客家菜,像客家咸香鸡、梅州扣肉、大埔豆腐、五叶神汤等

  还有特色的小吃美食,据说大埔有200多种特色小吃,吃货们不可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