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素有“银杏之乡”美誉的南雄银杏树成熟叶黄,俨然成了秋季的“童话王国”。今年南雄银杏染秋旅游旺季已经到来,赏银杏美景让你醉在其中,相距30公里外的红梨古村落也是别有一番古韵,散步河边田园绿道,享受乡村慢生活,品客家小吃,悠然自在的乡村美景让人把都市的压力抛至九宵云外。

  ▲图/红梨田园(下同)

  大安坪古村落是红梨村的核心景观,明未清初年间(1616年--1636年)赖姓名斯士谋生至此,见此地开阔平坦有山有水,是建村之佳地。赖姓从马市高水黄塘下关厅迁此立居,取名为“新屋家”。日后,赖斯士生男育女,生活安居乐业,便更名“大安坪”。

  村庄以大厅(袓堂)为中心,四平八稳地向左、右两边延伸。祖堂6厅5井,六栋房子连成的大厅,当地少有。民居二厅四房组合,栋与栋之间有檐街相隔,檐街整齐划一。民居按地形逐级向上,后栋高于前栋,檐街左、右两边有小门通向祖堂和外面。祖堂前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口水井,用红砂岩石、青砖砌圆形井圈,井水清纯、甘甜。目前,仍存牌坊遗址。

  另一组正方形围楼,边长15.5米、五层高约14.6米。门楣“竹苞松茂”,上款;咸丰十一年,下款:孟冬题。红砂岩石砌门,拱形,青砖砌墙到顶。底层不开窗,二层以上开竖一字形和十字形小窗。顶层四面出檐,四角稍凸出呈扇形炮角。围墙牢固结实,底层外墙厚1米。围内有木梯可登楼,中间天井,二层四周出靠栏(走廊),呈“回”形走廊,保存完好。

  优雅别致的古村落、围楼、古树构成一幅美丽山村景色。其自然环境与民居建筑紧密结合,把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是人类居住的最好环境。相传,清代乾隆十二年戊辰科进士,翰林院林明伦幼年时的启蒙先生,便是该村秀才赖家俊先生。

  绿道边的澄江河岸200多年的古树,对清风诉说着悠悠的情怀,红梨村的村民,守着扶犁耕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从未沾染过世情风霜。让人恍然觉得,走进红梨村,便仿佛走进了世外的桃源,便仿佛走进了人世的天堂。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这便是生活。摆脱物质不够富足的年代,中国人钻研美食的决心似乎一直没有断绝,老祖宗对于美食的讲究,也成就了无数美食的“人生”。

  始兴农家喜欢吃糍,粳米糍、打麻糍、灰水糍、蕉叶糍、酸菜糍、马市油糍、圆油糍、菜糍、菜包糍、马市豆腐、芋圆,花生饼等,风味各异。各种小吃美食凝聚了始兴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一众吃货才能有幸享受到千年传承的美味佳肴。

  酸菜糍是粤北山区近代因花生产量提高,吃油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后才盛行起来。因粤北地区水质优良偏凉性,吃油炸食物并不会上火,才使得每逢佳节便成为农户人家中的一款必做小吃,菜糍外脆内软,酸爽够味,非常开胃。

  菜包糍其实是浈江边一带船民的小吃,所以又名“船佬糍”。菜包糍其历史悠久。相传中原南迁前辈习惯用麦子磨成粉做饺子,唐、宋期间来南雄珠玑巷居住,冬麦子甚少,就选用水磨白大米磨成的粉代替,做传统的菜包糍的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铜勺饼又名油炸花生豆饼,是广东汉族传承小吃,也是客家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铜勺饼色泽光亮、香酥可口、老少皆宜的休闲食品、是居家、休闲、旅游、馈赠朋友、亲人的上选食品。更是酒鬼的福音。

  马市镇因水土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大豆,因此所产大豆的品质与其他地方的更优质,故而豆腐味更浓,质地更韧,也较容易烹饪。

  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做麻糍得先将糯米浸泡在水中,待胀足后淘尽沥干、上蒸桶蒸熟后,放在石臼内捣烂成团后起舂,再趁热拉成厚薄相当的粉团,然后沾糖水即咏。做麻糍时需要一定的人手和劳力。因此,常常与兄弟叔伯或邻居相约在一起做。大家分工合作,各现身手,既忙碌又闹热。年轻力壮的男子在轮番用捣杵(有檀树和石头两种)用力捣麻糍,妇人们力量小则在一旁把麻糍搓成团,调好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