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简称YMCG)将在2019年1月11日到19日在广州二沙岛举行。这届音乐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共同承办,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支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作为创始合作伙伴。步入第三年,在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及连续第三届担任音乐周艺术总监的马友友先生在艺术水准和方向的总体把控下,继续由马友友领衔的导师团队带领,在融汇古今、跨越文化的艺术实践中,以音乐为媒和来自四大洲的青年音乐家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命运关联,文化初心和创新精神的融合。新组成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将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音乐马拉松深刻诠释文化如何孕育人格,个人如何书写历史的深刻命题。二沙岛的星海音乐厅和篷房音乐厅将再度开启融汇中西,连接古今的音乐旅途。

  一、“三岁”的YMCG,将有怎样的创新?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被誉为“翻开中国交响乐崭新的一页”,被评为“中国音乐十大新闻之首”,登上过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受到《金融时报》高度评价;前两届音乐周累计参与观众人数6000余人,视频网上点击率超过2300万次,在光环和数字的背后,第三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亮点更令人期待。

  亮点一:大湾区

  随着我国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整合大湾区内优质文化资源,互联互通,体现核心城市中心作用,也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使命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音乐家如何秉承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讲好大湾区故事,在与世界对话中传递中国声音,是本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侧重点。成功入选2019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乐团的青年音乐家共有72名,其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内(特别是香港)的青年音乐家占比最高,其中不乏当地专业音乐院团或相关艺术领域的骨干。其他青年音乐家则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英国、德国、捷克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个城市。本届音乐周还特别策划了一个项目,将邀请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的青年教师全程参与,力图将音乐周的核心理念最大化的传播给大湾区内的青年学子。

  与此同时,本届音乐周的志愿者也是一大亮点,主办方共收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英国、中国六个国家共23个城市的音乐文化爱好者超过120份申请。申请者的背景就有联合国工作人员、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员工、美国常春藤联盟的学生等,其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65岁。

  亮点二:星级导师

  除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之外、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布洛克、打击乐演奏家约瑟夫·格拉姆利、蒂娜·布莱思上演“帽子戏法”,三度出现在导师团队;小提琴演奏家约翰尼·甘道斯曼、单簧管演奏家金南·阿泽姆、小号演奏家比尔·威廉斯、中提琴演奏家黄心芸、小提琴/二胡演奏家刘茂珍梅开二度,再次回归音乐周;而初次出现在导师名单中的则有中提琴演奏家尼古拉斯·科茨、小提琴演奏家可林·雅可布森、大提琴演奏家迈克尓·尼古拉斯、长笛演奏家迈克·戈登、圆号演奏家罗杰·卡扎。从导师的音乐风格构成看,除了秉承文化跨界的一贯传统,在室内乐互动与音乐创新演绎上有更深入的探讨,因为包括小提琴家约翰尼·甘道斯曼在内的四位弦乐演奏家都是来自美国著名的布鲁克林骑士弦乐四重奏团。这个音乐团体,以演奏现代风格作品和非古典音乐作品闻名,这在四重奏团体中极其罕见。

  亮点三:篷房音乐厅

  和上两届音乐周一样,二沙岛广交大楼前的草坪将再次变身成为音乐厅。来自各国的音乐家每日在篷房音乐厅和广交各个排练室将进行三个主要项目的排练与学习,但深度与广度则较往届有所侧重:

  1、乐队训练:这一训练环节均指向闭幕音乐会的两首曲目,即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第五交响曲》。两首极高难度的乐队作品,对青年音乐家的团队协作精神、音乐修养、文化认知都是极高的考验。

  2、室内乐训练:基于舒伯特、门德尔松等伟大作曲家的室内乐作品演奏实践,青年音乐家们除了能够掌握必要的室内乐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对话与沟通的精神,学会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如何在无国界的音乐语言中达成共识。

  3、丝路青年音乐工坊:基于马友友“丝绸之路计划”精神的丝路青年音乐工坊,是每年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语境之下,构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良性互动的沟通,音乐是不二之选。纵观本届音乐周导师音乐背景,古典、民族、爵士、现代音乐等等兼容并蓄,其多元性较之往届犹有过之。

  二、友友面对面

  在音乐家身份之外,马友友已经成为跨越东西文化藩篱,贯通古今音乐传统的文化符号,他所坚持的寻根而不守成,创新而不忘本的艺术和文化理念,从第一届音乐周至今从未动摇,这种超越种族与文化隔阂的精神高度,也是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能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占一席位的精神砥柱。本届国际青年音乐周,马友友将亲自领衔两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师班,深入阐述在音乐与文化语境的隐喻之下,个人与集体的整合、沟通与接纳的关联。第一场大师班主题为“关于音乐问题解决的引言”,以不同的音乐作品为媒,马友友和音乐周导师团队将深入透视独立演奏的个体如何融合于排练和演出,由此引发对于个性与共性、执着与宽容的思考;第二场大师班的主题为“内容、交流与接纳”,透过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的片段现场演绎,以及与参与者的沟通,马友友和音乐周导师将尝试深入到演奏者和聆听者的内心世界,检视在深层次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中,给予和接纳的关联,从而可能引申出关于文化中的“我”与“他”的二元世界的神秘思考。

  三、暗藏“玄机”的音乐会

  每届在星海音乐厅进行的YMCG开闭幕式音乐会都是音乐界的盛事,高性价比的票价能吸引更广泛的听众固然是亮点之一,其中,星海音乐厅更为马拉松音乐会(下)设置了惠民票,观众购买热情高涨。但不能忘记,每场YMCG的音乐会都是有态度且暗藏玄机。

  开幕式音乐会由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指挥广州交响乐团,中国青年钢琴家张昊晨担任独奏,上演陈其钢管弦乐组曲《五行》、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德沃夏克《第九“新世界”交响曲》。《五行》以现代配器的精美手法,用中国文化中金木水火土的元素,探讨生命的起源;拉氏《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91年十八岁时,是青春与成长的见证,演奏版本是1917修订版,时隔25年的岁月回眸,有青春的涌动,历练的洞察;《第九“新世界”交响曲》是作曲家的不朽名作,它不止是去国怀乡,更是生命圆熟之时,拥抱新的世纪,新的时代的音乐宣言。三首作品,可以用“生命的简史”表述,其中多元音乐文化符号的引用,青春的隐喻,新旧世界的更迭与反思,暗合音乐周的主旨。

  闭幕式音乐会则是传统的“音乐马拉松”,从1月19日下午两点持续到晚上九点,上半部分是“待定”的室内乐和即兴演奏环节,学员们将9日学习的领悟化作音符字里行间的跃动,但一切正如马友友所言是“未知之数”,音乐的流动和发展,水到渠成。晚上的音乐会则是由迈克尔·斯特恩指挥新一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交响乐团,联袂小提琴独奏约翰尼·甘道斯曼和大提琴独奏马友友,演出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西贝柳斯《第五交响曲》。勃拉姆斯的协奏曲作品被视为关于友人的对话,友谊的破镜重圆,充满戏剧的张力,其中最意味深长的莫过于勃拉姆斯使用的“F-A-E”音型的动机,这是德语 Frei aber einsam的缩写,意为“自由却孤独”,这是作曲家向友人,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的致意,也是对所有音乐家的箴言。《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915年,是世纪之交,思潮动荡之时,作曲家以音乐宣示对传统坚守的宣言。面对现代音乐风格的诱惑,西贝柳斯用笃定的音乐信仰,坚守19世纪调性音乐的创作和传统风格的表达。然而,其运用半音旋律的写作和三乐章的异乎寻常的结构,却隐隐透露出对未来世界的预言。两首作品都是透视音乐家内心世界的创作,人性的复杂与微妙,音乐梦想的艰辛和憧憬,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创新贯穿始终。对于音乐周的年轻音乐家而言,这两首作品是对心灵的叩问,是“To be,or not to be”的深刻思考。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支持的“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项目第三年参与“音乐周”联合制作。该项目由音乐周艺委会主席、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于2017年发起,旨在通过音乐互动体验活动激发中国年轻一代对于艺术的启蒙和参与。注入马友友和导师团队跨越文化,共创未来的音乐理解和文化精神,正是构建人类共同命运的一种创新且影响深远的尝试。在他们的引领下,来自海内外不同地区的青年音乐家“以乐会友”,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开放的文化思维和艺术养分,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上演长达九天的文化盛会,在这里迸发出的灵感火花也将激发更多关于音乐与人生、文化与社会、传承与发展、融合与创新的思考,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展示活力广东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