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网站地图|手机版
阳江

新浪广东>阳江>旅游>正文

阳西塘口古堡:广东规模最大清代古堡群

2016年01月13日 13:33 新浪广东阳江频道  评论(人参与

 探访古堡:触摸200年斑驳时光

11111

  草叶上沾满雾水的早春清晨,我们一行从市区出发,往阳西县塘口古堡去。汽车沿着高速路,一步步远离城市,两旁经过的,一会儿是田野,一会儿是山坡。与塘口越来越近时,雨水格外的多。窗外蒙蒙的细雨,一到那山间,变成了烟。同由村镇安堡,就是坐落在这样一个美如画卷的地方。

  细雨中的蒙蒙白雾,给在塘口镇的乡村民居披上了梦幻般的外衣,古堡在其间若隐若现,如遗珠般默默矗立。走过断垣,跨过凸石,爬上堡中的尖顶青石,放眼这古堡遗址,揣摩着昔日的建筑功能,想象着堡里当年人们的活动,猜想着遗址留下的谜底。

  镇安堡三面环山,处在田野之间,这里刚刚下过一场雨,路是泥泞的。公路边,一条田间小路向镇安堡延伸,仿佛延伸着历史的脚步。眼前那灰黑的墙面,雕刻着岁月的沧桑。墙外边,是栅栏围成的一处小菜圃,几只公鸡在栅栏边悠闲地踱步。

  厚重的墙壁下开了一道门,顺着这道门进入这座堡垒,发现里面还住着好几户人家。走进一户人家,厅堂里的人正在绣珠花。80多岁的女屋主告诉我们,她夫家姓邓,古堡是邓姓家族捐资合建的,邓姓家族在这里已经住了将近200年了。当初她嫁过来的时候,古堡还很完整,然而经历公社化运动之后,这里能拆的东西,都拆走了,不管是石头,还是木头,只有这四周的墙壁,怎么拆也拆不动。

  院子四周长满了杂草。前几年里面新建的1层楼墙面上贴着白色瓷砖,没有贴的地方,处处斑驳,显得古旧破落。除了外围1米多厚的怎么都拆不走的墙壁能显示当年的光景外,古堡再也找不到往日辉煌的痕迹。

  院子的后门一侧,竹蒿疯长,杂乱荒芜。门两侧各有一四方锥形的孔,里面大,外面小。顺着一处乱石,我本想爬到这墙壁上面走走,可惜因为下过雨,太湿滑,只能站在乱石堆上向上眺望,眺望这一米多厚的墙壁,眺望墙壁上顽强生长的杂草,眺望院子里的兴衰印记,眺望过去的时光。

  这墙壁上还有许多穿透或没有穿透的小孔。是弹孔,是炮孔,是横梁拆除后留下的孔,亦或是建造一个猪栏又废弃了而留下的孔。这一个个孔,这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孔,串出一段段故事,有200年前的,有100年前的,还有现今的。

  古堡秘史:防御和击退土匪的战斗堡垒

11111

  200多年前,零零散散地散落在村落中间的古堡因何而建?在我们走访的第一站———镇安堡里,一户邓姓人家给出了比较模糊的解释:“听老一辈的人说主要是为了防贼才建的,有的贼用上炮弹也攻不进堡里。”

  这户人家记得小时候古堡里还留存有很长的炮,是古时候打盗贼时用的,但随着村民的迁离,铁炮已不知去向。在古堡的一边,以前也留有马路走廊,后来里面的木料被拆掉,用于建学校和村委会了。

  在定安堡里,一户李姓人家也谈及古堡防贼的功用:以前这里住着一户姓黄的大财主,他竭资建造高墙堡垒以防恶匪。城堡里配备的枪炮也很好,听说有一次,土匪攻打了一个多月都没打进去。

  为了弄清楚这些古堡的由来,记者采访了阳西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敖道兴。据他介绍,2008年,有许多专家过来考证过,古城堡均建于清代,最古老的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当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土匪。这六座古城堡已被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教授林岗、严华等考证为广东省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堡群。

  敖道兴介绍,200多年前,塘口周边的深山老林中,有多股顽匪踞山为寨,终年窜扰民宅,掳人掠货。当地一些大族竭资尽力,建造高墙堡垒以防恶匪。塘口先后建起了大大小小各种形式八九座古堡,现残存六座古堡———沿塘口河顺流而下,依次有桐油姚姓的竹松书室、邓姓的镇安堡、上垌黄姓的定安堡、塘口圩陈姓的周安堡、横山刘姓的泰安堡以及塘口河支流高河北岸刘姓的永安堡。

  山匪作乱那些年月,无城堡保护的塘口民众苦不堪言。敖道兴说,据史料记载,那时阳春八甲一处山窝叫“千家洞”(即今仙家洞水库所在地),有匪屋逾千家。土匪打家劫舍事多发生在离土匪窝子较远的地方,塘口成为其劫掠的主要目标。土匪凡物必抢,逢人必捉,捉到人就要钱,不答应给钱者必遭酷刑,逼迫受害者担银赎命。

  但有城堡保护的村民就不同了。敖道兴说,民国年间,山匪曾企图洗劫永安堡,但在堡外一里的地方已遭到堡内车仔炮的攻击和阻挡。那炮不但装满火药、铁砂、犁头铁,还加了铁链、大糠,燃烧着的大糠和烧红的铁链吓得山匪屁滚尿流,此后再也不敢走近永安堡了。

  有关永安古堡还有一段趣闻,六世祖的玉山祠和七世祖的肃正祠建在永安堡外,有一次,以萧胜标为首的一股山匪烧了玉山祠,正当点火烧肃正祠时,一个小喽啰忽然望见门上匾额那“肃”字,误读成“萧”字,以为和他“大哥”同姓而叫起来,点火的土匪收了手,肃正祠幸免一劫。

  功能变迁:泰安堡作为学校保存较完好

1111

  随着时间的推移,塘口古堡抵御盗贼作用越来越弱化。解放后,在当时特殊的背景下,古堡要么被拆掉、石材用作他用,要么被改造为办公场所、民居等,大部分已面目全非,只有泰安堡,有幸改为学校,保存较为完好。

  泰安堡的位置并不显眼,我们在塘口镇横山村问了几个路人,才找到这个掩在一排排民居后面的古堡。从外面看,并看不出泰安堡有什么特别———门口贴着朱红色的瓷砖,上面一块牌匾上写着:“阳西县塘口镇横山学校家长学校”这样的两排字,下面张贴着一幅“开学通知”。未进去之前,我们本以为,这里难有新发现,然而刚到门口就知道,我们想错了。百多米长的堡墙几乎保存完好,上面还存有拱形的承重墙,“品”字形炮孔也清晰可见,三间接连的古屋“三坐落”是当年的刘氏宗祠。这三间古屋的瓦片、雕栏、朱漆花纹等也大多保持原状。

  今年40多岁的刘宗彩老师在这所学校读过书,后来在这里担任多年的语文老师,见证了这所学校40年的变化。走进泰安堡,映入眼帘的是四个宋体朱漆大字“为国育才”。刘宗彩说,那里原来是“刘氏宗祠”四个字,后来被覆盖了。“三坐落”的前面两间现在是空置的,在最里面的一间摆放了许多桌椅。刘宗彩说:“以前前面两间用作教室,后面一间作为老师的办公室。那时资源紧缺,没钱盖学校,所以就地改造了一下。这‘三坐落’基本都还保持着原貌,80年代在前面又兴建了教学楼,所以这边就闲置了。”

  用料独特:红糖浆是重要原料

11111

  据《阳江市志》记载,阳西县塘口镇境内,沿塘口河(丰头河上游)及其支流高大河北岸的古堡群建筑,不但设计精心,构造独特,其建筑材料也别具一格。

  作为《阳江市志》编辑之一的刘裔清告诉记者,塘口六座古堡中,数周安堡最大,占 地3万平方米,相当于五个足球场大小。堡墙厚1.2米,高7米,顶端建有2.4米宽的隐蔽通道(马路)。堡内建有太祖祠(祀祚公)、永贞祠(祀万六公)、芳林祠、竹林祠(祀万七公)、凤山祠(祀始祖千公)。最小是竹松书室,虽名不称堡,但四周一样有高大的堡墙。所有塘口古堡,堡内厨房、民居、水井、柴房一应俱全,可供村民作临时避难所。

  塘口古堡久经沧桑而堡墙仍存,一是由于墙体厚实,一般为1.2米厚的灰沙舂墙。二是因其墙体采用特殊材料。据刘裔清介绍,城堡的舂墙(本地人叫灰沙墙)是用细沙、红泥、石灰粉、纸筋和红糖浆作原料的,沙和泥都经过筛选,加入石灰粉和红糖浆粘结起来,用这种土法,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混合后加工出的黄泥,强度和硬度可比水泥,非常结实。筑墙的工人按墙的厚度用木板把两边围固,再把原料倒入板槽内,然后众人手持木棍舂压,直压至墙体坚固为止,然后将板槽加高,逐层往上建筑。

11111

  刘裔清告诉记者,这种特殊材料制成的墙体不仅坚固,而且有韧性。记者在泰安堡看到,不少堡墙有土匪枪击过的痕迹,枪弹一般只能射进三至五厘米。刘裔清还说,建国后,有人试图拆去堡墙,用锄头挖墙时,半日也只能挖出个小坑坑,只好作罢,因此,现在的古堡大多只存有墙体。

  堡墙一般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四角筑有炮楼。距地面两米以下周围有无数枪眼,枪眼每三个一组,中间一个正射,两边向中间斜射,构成交叉火力。堡门口更是层层设防,有铁门、方挵、横闸、木门数重。门口上方筑有蓄水池,防贼火攻。

 历史渊源:古堡是客家围屋的一种

11111

  为何在塘口地区有五六座与当地建筑风格迥异的古堡?它们是谁建的,其他地方还有没有这样的建筑?近日,记者电话采访了阳江籍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司徒尚纪。

  司徒尚纪告诉记者,以前很多村落都有这种类似古堡一样的围屋,它们建筑的初始功能与开平碉楼一样,作为防涝防匪之用。阳西塘口古堡,应该是客家围屋的一种形态,在居住方式上,以种姓聚族而群居为主要特点。司徒尚纪接着说,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除了阳西塘口古堡这样的“方形”外,还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堡内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围屋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保护开发:古堡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

11111

  塘口古堡,这种在广东省内难得一见的古堡群,现存较为完整的只有泰安堡。大多数古堡被拆的拆、毁的毁,荒废了多年,城堡墙体上杂草丛生,经过岁月的侵蚀多处已经坍塌。如果就这样任由它经过自然的侵蚀、人为的毁坏,这些古堡,不久后就将消失。

  这样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未来该如何保护和开发?敖道兴说,现在堡内住户不多,如果重新规划,合理布置,再建设一些仿古建筑,应该比较有特色。但这个想法也遭遇了一些现实难题。敖道兴说,资金缺乏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而且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这仅存的几座古堡产权也不明确,要想这些至今还居住在古堡的村民搬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要实现重新规划古堡的想法,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过,他们也想到了新的开发方案。离塘口镇古堡不远,有一个浸霁湾温泉度假项目,敖道兴说,他们计划将这些古堡与浸霁湾温泉结合成一个旅游项目,利用旅行社的力量,让游人在泡温泉后,去古堡走走,不只是了解古堡的构造风格,也能感知古堡的文化内涵。

11111

  (塘口古堡分布示意图)

  ( 作者:陶明霞、张文秀,原载《品味阳西》 中共阳西县宣传部 编,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

汽车砍价团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