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财经|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湛江

新浪广东>湛江>正文

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

2017年03月07日 11:49 中国青年报  评论(人参与

  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动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最近,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40.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使人感受到文化之美,61.0%的受访者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18.5%,80后占55.2%,70后占18.9%,60后占5.6%,50后占0.9%。

86.4%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

  “我最近正在‘追’《朗读者》。”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王嘉源寒假时全程“追”完了《中国诗词大会》,现在又被《朗读者》“圈粉”。

  河北保定的王殿承今年31岁,他一直是“‘文化大会’系列节目的忠实粉丝”。王殿承说,这类节目最适合全家一起看,“我和父母、爱人,还有5岁的孩子,经常晚上坐在一起观看,节目也越来越好看了”。

  本次调查中,57.4%的受访者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52.8%的受访者看过《中国成语大会》,51.3%的受访者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看过《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的受访者分别为32.6%和31.2%,看过《中华好诗词》的受访者有23.7%。

  调查显示, 86.4%的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其中26.4%的受访者非常喜欢。10.7%的受访者表示没看过或说不好,3.0%的受访者不喜欢。

  来自湖南长沙的媒体人钱嘉颖(化名)喜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完节目,才发现原来很多东西自己还知之甚浅”。钱嘉颖觉得,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带给自己的最大收获就是,让自己意识到每个看似平常的汉字、成语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故事。

  文化类综艺节目吸引人的因素有哪些?调查中,60.7%的受访者认为是能够边看边“涨知识”,40.9%的受访者认为是能让人感受到文化之美,39.8%的受访者觉得节目环节设置吸引人。同时,制作精良(39.3%)、风格清新(34.9%)、喜欢节目主持人或其中某位选手(28.9%)、喜欢节目的点评嘉宾(25.1%)也是吸引人之处。还有10.3%的受访者表示是对纯娱乐的综艺节目腻烦了。

  正在北京某高校读研一的乔钰是《中国诗词大会》嘉宾蒙曼的“忠实粉丝”,“在《百家讲坛》开讲时就开始喜欢蒙曼老师,后来有她参加的‘成语大会’、‘谜语大会’和‘诗词大会’,我也都很喜欢。蒙曼老师不仅知性,还真诚、幽默,听她讲历史完全是一种享受”。

  在参与过此类节目的嘉宾中,最受受访者欢迎的分别是:钱文忠(13.6%)、王立群(11.9%)和杨雨(11.3%)。接下来依次是:蒙曼(10.1%)、毕淑敏(9.0%)、赵忠祥(8.0%)、濮存昕(7.7%)、王刚(6.2%)、康震(6.1%)、郦波(5.7%)、梁晓声(3.8%)和毛佩琦(3.3%)等。

89.3%受访者认为现在存在“文化缺失”现象

  文艺类综艺节目的火爆,体现出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同时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这样的现象恰恰反映了当下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缺失”的问题。

  调查显示,89.3%的受访者认为存在“文化缺失”的现象,其中45.7%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严重。5.0%的受访者认为不存在,5.6%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王嘉源把这种现象描述为一种“浮躁感”,“我总是很着急、很焦虑。观看文化节目时所感受到的内心的平静,特别珍贵”。

  “我会为孩子挑选简化版的《三字经》等读物,希望孩子从小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家住河北承德的80后段岚岚是一名3岁宝宝的妈妈,她觉得导致“文化缺失”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意识不强。“很多家长对传统文化都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自然也会影响到孩子”。

  在钱嘉颖眼中,文化类综艺节目就像“诗和远方”,是一种“美好而奢侈的愿望”。“如果没办法解决下个月的房租,我可能也没心情去读老舍”。

到底哪些因素对当下社会的“文化缺失”影响比较大?

  数据显示,56.1%的受访者认为房子、车子、票子让人无暇顾及自己的“文化生活”;44.9%的受访者认为城市化浪潮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乡土文化的根;43.8%的受访者认为“文化”都被“娱乐化”了;39.6%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学校教育过于功利,不再重视文化修养;39.0%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缺少真正深入人心的文学大师或文化名人;31.3%的受访者表示长久以来人们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28.9%的受访者表示外来文化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23.0%的受访者认为文化生活被一步步商业化了。

  59.2%受访者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于文化类综艺节目,观众还有更多的期待。

  调查中,61.0%的受访者希望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制作更多类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60.6%的受访者建议节目加强互动,通过网络让观众也可以参与到答题和讨论当中;51.3%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开发书籍、音频、大电影等周边产品,全方位推广传统文化;33.0%的受访者希望采取更多元的比赛形式;30.6%的受访者建议邀请明星答题,进一步加强可看性。

  “我个人非常看好这些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王殿承说,“我们民族有那么多优秀文化,应该找到合适、有力的形式推广开来。”

  王嘉源表示,这样的“文化潮流”在校园内同样反响强烈。“过去组织活动,都是偏娱乐化的较多。而最近,很多学院学生会都在举办学院内部的‘诗词大会’”。

  乔钰也觉得,看综艺节目不应将消遣作为唯一目的。“如果又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放松,何乐而不为呢?”在最新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中拔得头筹的武亦姝也是乔钰心中的榜样,“有知识有涵养的姑娘最美”。

  数据显示,59.2%的受访者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传播传统文化最大的助力是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58.7%的受访者认为是帮助人们发现了传统文化之美;46.6%的受访者认为是在社会上形成了热爱传统文化的风尚;40.8%的受访者认为是发掘出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人物典型;40.5%的受访者认为是让观众在观看中提升知识水平;19.8%的受访者认为是促进了更多文化类产品的诞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