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石灰铺镇全力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项目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英德红茶、麻竹笋、丝苗米、清远鸡、马铃薯等已成为该镇的特色农业产业,有力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

套图照片:石灰铺镇的村民在收马铃薯套图照片:石灰铺镇的村民在收马铃薯

  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做大做强特色品牌

  围绕清远市“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目标,石灰铺镇立足“农业专业镇”发展定位,以全镇15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把培育强镇兴村富民产业作为全面推进用活乡村振兴政策及组团帮扶单位资源优势,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英德红茶、麻竹笋、丝苗米、马铃薯等特色产业。

  石灰铺镇是英德红茶的重要产区,2023年茶叶种植面积达2.1万亩,拥有3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4家清远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6100多人就业。为推动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石灰铺镇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大力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与广东省茶叶科学院共同研发的“茶饼”“茶砖”等新产品,大幅提升夏茶价值,产业的精深加工不断走向多元化。

图为石灰铺茶园航拍图为石灰铺茶园航拍

  位于勤丰村的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23年茶干产量163.898吨,夏茶干茶产量79.782吨。该公司以英德市红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为契机,引进广东省首条“CTC”红碎茶生产线,大量吸纳夏茶茶青加工成红碎茶,使夏茶“变废为宝”,日处理60吨茶青,每亩增收达1.5万元。茶趣园大茶壶乡村旅游景区走“茶叶+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开展生态旅游、研学、茶文化体验等活动,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茶文旅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石灰铺镇还通过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推动“茶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大培育乡村新业态。落户该镇英德创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伴山云栈”项目,目前正在抓紧推进,建成后将打造成茶旅结合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除红茶外,麻竹笋也是石灰铺镇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全镇麻竹笋种植面积达8万亩,主要分布在惟东村、三门村、大田村、石灰村等行政村,麻竹笋年均亩产量约1000—1500公斤,年产量约8.2万吨。

  “鲜笋收购价格较低,为了卖个好价格,常常需要跑遍附近所有的收购点去进行对比。”一位从事麻竹笋种植的农户说道。

  石灰铺镇麻竹笋资源丰富,但缺乏规模的竹笋加工企业带动和深加工技术,麻竹笋的生产以收购出售鲜笋和初级产品为主,生产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一直以来阻碍着该镇麻竹笋产业进一步发展。为打破发展困境,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麻竹笋产业谋划,通过招投标引进企业,计划打造麻竹笋加工镇域产业园,延长麻竹笋产业链,提高麻竹笋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打造地域品牌产品。

  目前,石灰铺镇已规划麻竹笋深加工建设用地19.15亩,拟通过引进麻竹笋加工企业,推动麻竹笋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助力经济发展和笋农增收。此外,该镇紧抓英德市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契机,成功申请英德市西牛麻竹笋收储点(石灰铺镇)建设项目,打造占地约14亩的麻竹笋收储加工点,辐射带动全镇8万多亩麻竹笋收购、加工。

  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石灰铺镇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首位,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土地资源,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在科学种植、创新土地管理模式上做大文章,努力提升粮食产能。全镇共完成9.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100%完成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全镇粮食播种面积2.7万亩,其中早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万亩,晚造面积1.1万亩。

  依托“背村油粘米”扎实的产业基础,石灰铺镇通过引导群众流转土地,整合零散土地5000多亩,引入从事农业生产多年经验丰富的锦禾、匡佑等农业生产主体,结合广东省跨县集群丝苗米产业园政策,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农机手+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智能农业,建立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不断完善丝苗米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大力发展丝苗米产业。在政策引导下,友联村、子塘村、美村村等行政村纷纷开展丝苗米种植。引进的联益米厂计划打造60吨粮食加工生产线,实现粮食生产日产60吨的生产能力,为周边提供粮食收购、烘干等服务,完善丝苗米加工产业链,联农带农,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厂房主体已基本建成,现正在组装机械设备。

  “干旱是石灰铺镇大部分耕地共有的特征,灌溉水源缺乏导致大量的土地撂荒丢荒。”石灰铺镇副镇长李阳兆表示,为减少干旱对耕地的影响,石灰铺镇邀请省农科院等农业方面专家对耕地土壤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种植番薯等旱作粮食作物,依托锦禾、匡佑等农业生产主体在红薯种植上积累的丰富生产管理经验,种植番薯1000多亩,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有效解决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农田闲置的难题。

图为石灰铺镇冬种马铃薯连片航拍图为石灰铺镇冬种马铃薯连片航拍

  目前,石灰铺镇已建成5000亩的丝苗米基地;冬种马铃薯连片面积500亩,总产量达1250吨;晚造番薯1000多亩,总产量达3500吨。

  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厚植环境绿美底色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镇村“颜值”,石灰铺镇结合每月月底开展的“村庄全民清洁日”活动,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落实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和村庄保洁机制。

  石灰铺镇通过动员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对村道巷道、村内公共区域、沟渠河塘、房前屋后进行全面清理,做好村庄清洁、垃圾清运工作,拆除违章搭建,整治“脏乱差”问题。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60条、干净整洁村97条、特色村3条,全镇纳入人居环境系统的村庄已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图为石灰铺勤丰上范村航拍图为石灰铺勤丰上范村航拍

  为做好镇村日常清洁,石灰铺镇多措并举强化生活垃圾治理,配置了垃圾转运站,补齐垃圾运输中转能力短板,保障生活垃圾收运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与环卫公司签订石灰铺镇保洁清扫合同,由企业聘请人员和购置管理设备,确保圩镇范围内垃圾桶实施定时定点定人进行收集转运,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目前全镇保洁覆盖面已达100%;实行“撤桶并点”垃圾分类,新增建设了293个生活垃圾投放亭、垃圾分类桶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及配套设施,建立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清运制度,实现生活垃圾精准投放和精细化集中管理。

  石灰铺镇还大力推动绿美英德生态建设走深走实,营造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该镇开展了“同心共植示范林,乡村绿化我先行”等植树活动,大力动员引导全镇上下同心协力,充分利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植绿增绿,助力高质量发展。

  英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