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硝烟一片的国内外办公协作软件领域价值何在?
3月12日,是微软的大日子。这天是微软旗下的办公协作软件MicrosoftTeams(下称‘MTs’)正式推出一周年纪念日。一年间,MTs在181个市场斩获了20万个企业用户。
就在当天,微软还趁势推出了功能更新预告。Microsoft Teams将集成AI助手微软小娜,用户可以通过和小娜‘沟通’,轻松拨打电话、参加会议或添加人员参加会议。此举被外媒解读为微软在和办公协作软件初创公司Slack竞争中发出的大招。
大公司围猎小公司不算新鲜事,但包括微软在内,谷歌、Facebook等国外巨头围猎一家初创公司也算是一大奇观了。其实,国内办公协作软件领域同样如此,虽然没有巨头围猎,但战场上早已涌现出诸如钉钉、石墨、Teambition、企业微信等办公协作软件。不知不觉中,国内外办公协作软件领域已是硝烟四起。
Slack做成了什么,搅动了什么?
Slack成立于2014年,但产品原型却诞生于2002年。
2002年,Slack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和几个异地小伙伴兴致勃勃地研发一个名为Glitch网络游戏。为了提高企业协作效率,他们做出了一款用于企业内部的即时通讯工具(也就是Slack的前身)。最终游戏没做成,但做出的副产品Flickr却成功获得雅虎青睐。
Butterfield在2008年从雅虎辞职之后,他发现2002年那个办公协作软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于是在2014年2月,Slack正式推出,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将工作中所有信息的接口统一整合在一起,提高信息到达率。
(Slack最主要的功能其实是即时通讯,通过群组聊天展现实现企业内部协作,辅之以体验极佳的内部搜索和项目管理工具,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图|Slack)
通过建立群聊、私聊、项目管理、应用内搜索等功能,Slack既可以当做即时通讯工具,又可以当做项目协作软件使用。另外,Slack还对Trello、微信等超过100款第三方通讯或办公协作软件开放,因此它又是一个集成型平台。得益于其开放性和灵活性,到目前为止,Slack在全球拥有900万周活跃用户,已拥有超过5万个付费企业用户,公司估值达50亿美元。
Slack是迅速崛起的办公协作软件行业的缩影和代表。从分类上来看,办公协作软件属于OA软件的大范畴之内,但近年来,文档协作、项目协作和企业内即时通讯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中最受重视的三部分。
Slack的迅速崛起触动了微软、谷歌和Facebook的神经,微软的Microsoft Teams,谷歌的Gsuite,Facebook的Workplace也随风渐长。
谷歌的Gsuite的推出时间要比微软的MTs要早上几个月。2016年,Google发布公告称,在原有的企业办公应用(Google Appsfor Work)的基础上组建GSuite,包含了原有Gmail,Docs,Drive,Calendar,Hangouts等功能,提供企业内部即时通讯、在线文档协作和项目管理等功能,目前有400万付费用户。
Workplace于2016年10月推出,其功能是在Facebook的即时通讯功能做延伸。与传统Facebook社交界面类似,Workplace也拥有‘动态消息’、‘群组’、直播功能。截至2017年10月,Facebook拥有3万家企业用户。
同一块奶酪?不同的吃法
《中国企业家杂志》在报道共享单车之间的激烈竞争时,称其是为数不多值得巨头们一起投入竞争的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主打企业市场,兼具社交属性的办公协作软件同为此列。正如ofo和摩拜之间的相似与不同,功能上,Slack、MTs、Gsuite、Workplace的差别其实不大,想要获取的市场也一致,但它们对巨头们意义大不一样。
对于微软而言,做一个企业系统软件的目的可谓最顺其自然。因为除了‘Windows系统’外,Office办公软件就是其最核心的业务之一。已经有了‘办公’工具,再在‘协作’上花力气也就不难理解。事实上,微软在协作软件领域早已尝试,2011年推出的付费办公协作软件Office365,专门为企业服务,内容包括线网络会议服务、即时通讯服务(Lync和Skype)、线上视频会议、云端储存和文件分享。
Slack的出现让微软产生了危机感,但也给微软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过去的谨慎或者不重视不同,去年微软推出MTs时,就把即时通讯、云端写作作为主打功能,3月12日推出的更新更是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即时通讯功能。
不同于微软的条理清晰,谷歌的Gsuite产品战略一直比较纠结。从产品线的构成来看,谷歌仍然将社交梦寄托在Gsuite上。最近关于谷歌Gsuite的消息是3月5日Hangoutschat 正式版正式并入Gsuite。
Hangouts本身是一款在toC端失败的产品,于2013年谷歌开发者大会中推出,主打视频通讯。然而,即使后来接连整合GoogleTalk、Google+ Messenger功能,但Hangouts还是没能帮助谷歌实现其社交梦。失败后的Hangouts最终归宿是被调至Gsuite中充当即时通讯工具。
将一款即时通讯工具插入办公协作软件当做拯救社交的做法不陌生,国内的钉钉的前身‘来往’同样如此。Hangouts于2013年推出,‘来往’也是;谷歌希望借Hangouts和Facebook在社交领域一争高下,阿里对‘来往’寄予厚望,希望其从正面挑翻微信;Hangouts失败后被并入Gsuite中,‘来往’的核心团队重启炉灶做了‘钉钉’;Hangouts到今年才把‘chat’功能正式加上,阿里坚决用电话、短信、应用三重‘DINGDINGDING’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如果说谷歌和阿里的路数相似的话,那么Facebook的Workplace和企业微信在产品定位上亦有相似之处,躺在庞大社交应用用户基数上做产品导流,压力不大,但似乎没有多少进取心。
谁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谁还在犯错?
Slack的壮大为巨头们探了路,但并非每家公司都在这个问题上想清楚了。估值已经到达50亿美元的Slack是一家当之无愧的独角兽公司。但对于市值都在6500亿美元以上的三家巨头而言,50亿美元不足以成为巨头们进入单纯的办公协作领域的理由。
2016年的一篇心理学分析报道指出,Slack是一个让人‘上瘾’的产品,其用户留存率曾一度高达95%,在没有增加销售人员的情况下,服务订购营收的月增长率达到8%。这或许才是触动巨头们决心下场围猎Slack的深层原因。微软在Slack身上看到了云端‘协作’业务发展的方向,谷歌看到了企业端社交也有高留存率,Facebook则看到了让人‘上瘾’背后的品牌竞争。
一个经常被人忽视的事实是,企业软件服务是个闷声发大财的行业,办公协作软件自然也是企业软件服务的一种。《财经》杂志的数据显示,美国超百亿美元市值的服务企业有100多家。微软、甲骨文等都属于其中的一员。
企业办公协作软件的基础就是云服务,微软大力发展办公协作软件的目的无疑同样是软件、云业务的发展和延伸。一个例证是,虽然和马上就要IPO的Dropbox达成了合作,但微软在发展自己的企业云方面仍然没有丝毫松懈。
相较于微软的卖力,Facebook的策略看起来就像防御性措施。Workplace除了为了赚钱,还是在筑起一道防御墙。
这道墙防着一个做大的企业办公协作软件再推出一个面向普通用户的聊天软件,会用‘DINGDINGDING’这样粗暴形式来提高企业效率的钉钉不会带给微信威胁,但轻量化、体验极佳、以及本身就是即时通讯工具起家的Slack有可能对Facebook造成致命一击。试想,如果Slack登高一呼,‘我们要把聊天应用独立出来’,其900万的周活跃用户有多少会被转化?
谷歌的产品定位仍然飘忽。将一个to C的失败品Hangouts作为toB产品的核心,目的还是想要抵达C端用户。然而,企业协作软件并不具备多少面向C端的社交价值,或是作为普通用户流量入口的价值。办公协作软件的社交属性是一种公事公办的协作,钉钉的功能再多,也没有哪个普通人会把钉钉当做自己和朋友聊天的工具。
刚起步的Slack以轻量化的即时通讯社交功能广获好评让人误以为社交是其核心,但其实不然,办公协作软件最有价值的是企业服务的入口——既然是to B端的社交工具,所成为的流量入口也应当是给B端的。
办公协作软件更大的意义是在于面向企业服务市场,塑造产品品牌或者品牌推广。对于巨头们而言,作为企业服务的入口而非普通用户的入口才应该是企业协作软件的最根本的任务。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如果你是微软MTs的用户,那么无论是微软更新了什么产品,那么你都会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加之企业协作软件的更替成本较高,产品粘性带来的流量也会更为稳定。
对于既无企业服务的背景,旗下更不具备数量庞大的社交应用用户的Gsuite和钉钉而言,其实并不适合做社交产品,媒体也无需再去强调产品前身里的社交基因。企业的流量和普通用户的流量并不是同一回事。强扭的瓜不甜,既然有一块更大的蛋糕在正确的方向,何苦还要把企业端市场入口的产品定位成一个社交产品呢?
那些说钉钉做社交或者要钉钉做社交的人,醒醒吧。
头图来源:极客公园